社区能力建设视角下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路径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建老年友好的社区环境对于支持就地养老、减少不必要的机构养老安置具有重要意义.社区能力建设的理论框架提出参与、合作和社区特性是能力建设的三大维度.基于这种理论视角,在我国的老年友好社区建设中需要积极促进老年人的参与,倡导多主体、跨部门合作共建,也要重视老年友好社区建设中的本土特征.
其他文献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艺术乡建在国内广泛开展.我国艺术乡建的显著特点是艺术家的主动参与.本文通过对现阶段艺术进入乡村的实践模式的阐释,说明"介入""重塑""对话""合作""参与""共生"等艺术实践的方式和内涵,并以羊磴艺术合作社在贵州省羊磴镇的参与式艺术实践为个案,阐述其通过艺术"参与"乡村、艺术"陪伴"乡村和艺术"服务"乡村的实践方式,达到激发村民主体意识、促进村民艺术认同、契合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的效果.
在“1+X证书”背景下,交互式We b前端开发作为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重要技术,其地位不言而喻.文章依据We b前端开发职业等级标准的内容,通过对原有课程标准分析,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考核、教学实施建议等方面,制定适合“1+X证书”标准和岗位需求的交互式Web前端开发课程标准,以为同类高职院校交互式Web前端开发课程标准的设置提供一定的借鉴.
民族学学科史表明,学科的定位和结构需要因应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必然也成为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学科建构的主线.民族学学科只有重新确立学科目标、瞄准学科对象、定位学科属性、完善内部结构,才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提供有益有效的知识供给、思想支持和智力支撑.
中西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把握中西部教育研究整体趋势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创新.以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期刊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核心作者与机构、高频关键词等维度对“中西部教育”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绘制了我国中西部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可以看出,2000年后中西部教育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成果激增,出现了以中西部学者及高校为主体的高影响力作者与代表性机构;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中西部教育发展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西部地区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公平、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晋商一直是学术界讨论与研究的热门话题.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整理晋商的史实资料,描述与分析晋商的发展过程,但很少从理论层面讨论晋商的发展.本文基于二元社会结构理论,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分析研究明清时期晋商的兴起、发展与现代化转型.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一直由官方伞式社会与民间蜂窝式社会两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晋商的转型与发展也是如此.在明清五百余年的发展中,一方面,晋商不断寻求政府的庇护,争取与政府合作;另一方面,晋商又不断完善自身,凭借自身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资源配置体系.通过官方伞式社会和民
《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是日本推动传统工艺品产业发展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传统工艺的保护.该法所确立的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的基本方针、各种振兴计划及其认定制度等,从不同层面促进了日本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对其作深入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民族传统工艺品产业的法律制度构建提供参考.
"好日子"是被赋予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的社会时间.在近二十多年时间里,农历除夕这一天演化为云南红河县乐育镇哈尼族、彝族、汉族村民共同举行婚礼的"好日子",从而构成了一种新的区域社会传统与地方文化".好日子"的合成既有哈尼族、彝族深层文化脉络中对传统时间观的特别解读,以及通过婚宴整合和凝聚村寨共同体的内生性逻辑,也有工业资本等外生性力量对传统农业时间的规训.少数民族村民在追求现代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通过新的合成文化重构了民族地方社会.在这一意义上,该个案也为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一个局部与微观案例.
今天生活在甘肃、青海丝绸之路沿线的裕固族、保安族、土族、撒拉族这四个人口较少民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与周边族群长期的交融、碰撞和整合中逐渐形成的.虽然这四个民族在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表达情感和反映生活的口头文学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内容和民族特色,但是这四个民族的口头文学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审美价值取向,如和合之美等.本文谨就其审美伦理价值结构中的和合之美加以述评,以彰显口头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积极意义.
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民族建设的学理理解是一种创新.中华民族建设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核心工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国家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提出旨在消弭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之间可能存在的斥力,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同一核心,也是理解中国特色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密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侧重于共同体意识对于共同体建设的能动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客观存在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既是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头,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服务标的.深化民族
官方主导的茶马贸易始于北宋年间的"熙河开边",朝廷将川茶千里转运至甘边,与西番交易良马,以资军用.宋明清三朝的茶马司主要设置在甘边,宋代的榷茶买马、明代的金牌勘合、清代的招番中马均实施于此.明清之际,茶马贸易拓展至川边,并上升为针对卫藏地区的驭番边策.清朝中期,随着甘边茶马司的悉数裁撤,官办茶马贸易走向衰落,川边、滇边凭借自身优越的资源禀赋延续着对藏贸易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