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卷老师的眼睛发亮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能使文章富有文采的方法很多,这里只选取了两种我们常见易学效果又好的方法。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平常不注意积累,脑中无存物,就是有再好的方法也不管用。因此请同学们日后多重视诵读,多积累好词佳句妙段。请记住:诵读才是硬道理。
  【关 键 词】 高考作文;教学;考试
  得作文者得语文,如何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需要的是一颗可以深深打动阅卷老师、感染阅卷老师的心,是一颗可以使之欣赏、喜欢、怜悯甚至钦佩你的心——应该是一颗温馨、仁爱、厚实、纯真的智慧之心。如果聪慧的同学们有意识地在文章中设置几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能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设计作文亮点?
  一、思想意蕴的智巧点化
  考试时,情绪紧张,时间急迫,极易匆促下笔,就题论题,写哪算哪,很难出类拔萃,只能落入俗套、坠入大流,岂能赢得青睐。
  好的作文,立意深刻肯定是重要因素。但是,高考作文却未必尽然。高考作文鉴于评卷速度太快,有时立意过深、过艰涩、过难于理解,反而容易导致误会、造成误判并因此失分。所以,高考作文的主题,不宜太深沉,不必太复杂,不可太超前,也不要太逆向。考场上过分冥思苦想,钻坚取极,很可能费力不讨好,徒劳而无益。
  一般来说,确定既有新颖之感又不使评卷老师一时难以领会的立意,把普普通通主题通过高明、高超、高人一筹的手法,予以高智巧的点化。巧托、巧喻、巧解、巧揭,从而显示出思想意蕴方面的高格调、高情致,这才是高考作文的最佳目标和获取高分的万全之策。
  这篇《相对论》就是一个颇可称道的精彩范例:
  (一)“错了,一切都错了。”爱因斯坦挠着那乱糟糟的头发,不安地叫嚷着。一个令他头痛的想法浮现在他头脑中:“还是他们说得对,我的想法太荒谬了,我不能再研究下去了,妈妈说过,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深,你离家就越远。”“你这个傻瓜。”一个生气的声音在脑中响起,“不相信自己你还相信谁,自己的研究又没错,干嘛要停下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不对。”又一个声音:“你的同事不是提醒过你吗?不要在自己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不,又错了……”争论似乎没有尽头,爱因斯坦也越来越急躁:是相信自己,继续研究,还是相信别人,重新开始……
  结局一:爱因斯坦最终相信了自己,开辟了物理学的新天地。成败的关键时刻,经过一番心灵争斗,爱因斯坦“相信了自己,开辟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至此,并看不出多少与众不同之处。
  (二)无数学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起因就是爱因斯坦的新理论。一部分人在是否应该相信这个理论上产生了顾虑,达坦因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他已经在牛顿力学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猛然间杀出的相对论却让他不知所措:是相信自己,继续研究,还是相信爱因斯坦,一切重新开始?……
  结局二:达坦因最终相信了爱因斯坦,成为相对论早期推广者之一。
  前面的两部分,形成了较为对称的两个板块,分别论述了“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也即“听取别人意见”两个方面,扣题紧密,层次分明。以“结局”一、二作小的收束,构思样式具备了一定特色,算得上一篇不错的作文。但是获得满分,恐怕就令人费解了。奥妙在后面——
  (三)两个结局,不同的选择,相似的结果却让我困惑。到底应该相信自己还是应该听信他人呢?我不解。但很快,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幼稚。其实在科学家给出相对论之时,也给出了答案:我们不要刻意地去追求相信自己还是听信别人,事物本来就没有绝对,有时我们需要相信自己,有时又要相信他人。但有一条是不变的:我们要相信——“对”的。相信对的理论,相信真理——这才是“真正”的相对论。
  评论:“相对论”本是爱因斯坦理论的特定术语,却被作者随手借来,信笔发挥,阐述“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命题题旨,从立论上看堪称了无新意。然而,“相对论”就是要相信“对”的,“相信对的理论,相信真理”,如此略显诙谐却又极为机敏聪慧的“曲解”,却实在妙不可言。仿佛人人心中有,又似人人笔下无,仿佛无意拾得,又似神来之笔。这就是一个思想意蕴的智巧点化。
  正是这样的点化,从寻常中点出了盎然别趣,浅显中化出了卓越境界,使一篇主题并不新颖的平凡作文顿生光辉、突放异彩,成为当之无愧的上品之作。这难道不值得后来者从中汲取点什么吗?
  二、构思展示个性魅力
  考场作文平凡之篇泛滥成灾,构思奇巧、样式独特,会讨来一些意外便宜,下面介绍构思的五化,展示个性魅力。
  1. 化形为理:是指将空灵、宽泛、抽象的道理,用具体可感的形象加以展示,使人易于理解、易于把握的构思方法。
  例:百年回眸:(1)一百年前,屈辱的晚清统治者常常要用算盘算算“赔款”账;而今天,中国人则用大型电子荧屏来显示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倒计时。(2)一百年前,洋火、洋布、洋钉、洋油充斥中国市场;而今天,“中国制造”的商品以遍布全世界。(3)一百年前,中国妇女要用小脚迈进20世纪的门槛;而今天,英姿飒爽的中国体坛巾帼扬威四海。
  例: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2. 化虚为实:是指将概括性、抽象性的概念、判断或结论性的话,用恰当的形象使之真实的再现出来,让读者从这形象的描绘中自己得出结论的构思方法。
  例: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老头儿身子一纵,铺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3. 化显为隐: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中心,要将其融入文章的字、句、段里,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的余地的构思方法。
  例:有学生在写以“完美”为话题的作文时,这样写道:小学时要看电视只能到邻居家去看,邻居家的小孩不让我看,我向父母哭诉,父母无奈,只得把两只大肥猪卖了买来一台黑白电视机。幸亏我家这年多收了粮食,卖了个好价钱,有了可以周转的资金。又后来我家搞多种经营,搞水产养殖。我家“发了”,造了新房,买了大彩电,现在已有了三部彩电,其他家电也都一应俱全。
  4. 化情为象:将情感融入文章的字、句、段中,融入所写的物象中,通过物象来表达的构思方法。
  例:杜甫的这两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春天的花鸟景物,表达作者在战乱年代的惊恐心理和恨别情绪,既形象又深刻,看似写景,实则抒情。李煜的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把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一江春水“,把自己因亡国而引发的多而不艳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再如,有学生我的脑在以“期待”为话题的作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海里一直有那样一幅画面——黑色的海水在涌动,生病的海鸟奄奄一息,沙滩上骨瘦如柴伤口溃烂的儿童睁着疑惑的双眼,似乎在问自己做错了什么。每想到此,我的心底就会有深深的痛楚。他们没有错,为什么也要背负着厚厚的一层污油?石油可以利于人类,它是工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血液,可是在这里,我却只感到罪恶,罪恶的战争!看到这样的画面,站在这样一段历史之前,我觉得这一片天地是黑暗的。太阳没有了光华,她在哀叹世界的不幸,在哀悼无辜的死难者。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和平也被乌云遮住了。她期待着有一天人们再次去追寻她。我也期待着和平和发展真正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5. 化平为奇:将平常、平淡的事,写出令人惊奇、意外的效果。文章的情节要有曲折,有起伏,有令人意外的结果。
  例:“我是他的亲儿子,他不是我的亲爸爸。”小时的我经常这样伤心地对自己说。那时,我恨爸爸,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给我一分零花钱,我不知道与小伙伴吵架,哭到最后的为什么总会是我,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一件小事,妈妈为什么总是千方百计地为我瞒着,我不知道为什么连父亲的一句夸奖,哪怕只是一个轻轻的微笑都不敢奢求?
  总之:(1)化理为形——将道理说得生动、形象、鲜明;(2)化虚为实——将概念说得真切、实在、可感;(3)化显为隐——将主旨说得含蓄、深沉、有味;(4)化情为象——将情感表现得真实、有物、蕴藉;(5)化平为奇——将平常事表达得新奇、可感、富有哲理。构思“五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此为起点,认真研读一些优秀范文,判析其内容、形式,汲取其养分,从而为我所有,为我所用,滋养我的个性,丰富我的表达,就一定能写出具有鲜活个性魅力的作文。
  三、语言,使文章富有文采
  语言就如一件华丽的外衣,如何让语言亮起来是作文的取巧之方,下面介绍几点取巧方法:
  (一)妙用“诗词”,文采斐然
  自己说一千道一万,也不如古人、名家说一句。在文中适时适地使用“诗词”,具有以下三大优点:其一使行文具有意蕴,这是由诗词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可以做到有“文采”;其二是使行文摇曳多姿,在作文构思上做到“新巧”;其三是可以体现作者的作文潜能,张扬炼字炼意的能力,在更多发展等级上获取优势。
  怎样在文章中巧妙地使用“诗词”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尝试:
  ①引用:在行文中,收寻同类的诗词或同一个人的诗词,围绕话题或观点,对其进行印证或证明,会使行文更具有文学色彩,还会使行文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我们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人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风雨任平生》选段)
  ②仿用:在作文中,有些好的诗歌,对于不同的话题,却不能直接引用,这时,可以进行巧妙的仿用(就是我们在主观题里经常碰到的仿写题)。仿用的要求很高,难度较大。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诗词本身便于仿用;二是话题适合使用诗歌;三是自己具有仿写诗歌的必备能力。
  如我们应面对阳光,对着大浪淘沙、鲜花吐艳,唱一首豪迈的歌,唱得那天蓝海也蓝,唱得那茫茫大地笑开颜!外加和词一首:“少年自有少年狂,涉昆仑,笑吕梁,十年磨剑,今日试锋芒。烈火再炼双百日,化莫邪,断金刚!”(《收藏阳光》选段)仿用了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擘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③变用:在充分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围绕话题,将其变化一种方式进行再现。采用变用的方式也要注意三点:其一是对诗词的理解要准确,不应牵强变化;二是要保留诗词的精华,发挥诗词本身的功效;三是要切中自己话题的题旨,使得自己的变用与中心浑然一体。
  如还记得那支梅吗?凌霜傲立,却引得群芳嫉妒,她不怨;同样是她,即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她也不恨。因为她的骨子里流着一股血,透着一种精神;因为有一团火在芳香中燃烧,那是她的全部啊。是的,她用她的全部正诠释着一如既往的香味。(话题“执着”片段),变用了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善用修辞,文采飞扬
  有道是“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不仅能使表意生动形象,语言鲜活有味,而且使文章文采飞扬,魅力四射。我们最常用的是比喻、对比、拟人、排比等。
  如“如果感情是水,涓涓而流,那么,理智是像巍峨的山,岿然不动,它更值得信赖。”(《理智与情感》)这里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贴切,引人遐思,为文增添了魅力。
  “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股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下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遭遇挫折,笑对痛苦》)这里使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再如,“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生犹如航船,不遇见礁石,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的确,每一个人就如蚌里的那粒沙子,不经磨难,又怎能变成璀璨的珍珠?”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更是歌声。当你费尽心思和付出精力而寻不到宝时,这种挫折也许会使你失望痛苦。”
  “像帆船逆风行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接受风浪的搏击;像小草逆风挺立在狂风暴雨的大地上,接受风雨的考验。人生在世,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我们应该扬起生命乐观之帆”
  总之,亮丽的语言达成的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要有感情色彩,合理选用形象的字词(包括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词等),巧妙应用多种修辞手法,恰到好处地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有能力的可以自己制造“名言警句”等等,灵活使用多变的句式。
  能使文章富有文采的方法很多,这里只选取了两种我们常见易学效果又好的方法。当然了,若平常不注意积累,脑中无存物,纵使有再好的方法也不管用。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请同学们日后多重视诵读,多积累好词佳句妙段。请记住:诵读才是硬道理。
  一根羽毛也许太平常了,但组合起来却是艳丽的彩屏。如果聪慧的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亮点,那么你距离考场作文的辉煌也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 曲静. 高考作文指导之我见[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1).
  [2] 刘永康,张伟. 高考作文[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黄裕忠. 高考作文另类指导[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在區域教育科研管理中,构建一个以微型课题研究为起点、优效合作的“抱团型”组织,有利于吸引更多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之路,推动更多教师实现不同层级发展需求,进而实现课程课堂变革、教师协同发展的双赢。要从主体、基础、执行、目标等四个要素出发,对教师微型课题研究的“抱团型”组织的建构及运行模式进行深度探索,形成“以激发内在驱动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多向交互系统的建构为关键,以深度学习、深度研究活动
【摘 要】教育变革以及新的课程价值观,要求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教育范式中的教学工匠转变为教育创新和课程领导的建构者和决策者。教师是否具有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是决定教育过程和质量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和办学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并未发挥应有的实践影响力,相反却变成一个徒有虚名的新概念和新词汇。在轰轰烈烈的专业发展运动之下,未能看到教师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热情、需要和动力。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缺失的原因,是
【摘 要】教师的日常研修是提升自身学术力的重要方式。在“心喜欢生”理念导引下,围绕人的核心发展方向,构建自信与信人、自觉与觉人、自渡与渡人的介入式教师研修模式,并在学术愿景、自约机制、课例研修等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力。  【关键词】心喜欢生;介入式研训模式;学术力;教师研修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2-0046-03  深化教
·团队简介·  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是一所2003年创办的民办学校。学校占地130亩,总投资3亿多元,总建筑面积72608平方米,设施先进,美丽壮观。学校现有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共65个班级,2800余名在校学生,208名专任教师。教师中,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30人,江宁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35人。学校践行“素养教育”,其管乐团、轻音乐团、合
【摘 要】乡村教师“自治共同体”是在“自治”统领下的乡村教师自觉、自愿、自发的指向于教师专业发展、协同发展、精神发展的一种民间性组织。以共读名著、共研课堂、共写随笔为主要手段,致力于乡村教师的相互学习、一同研究、共同成长,形成了乡村教师“自治共同体”专业发展的“共读、共研、共写、共商、共享”的有效路径和“聚、行、思、建”的有效策略,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乡村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记者:王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看到您这样的精气神儿,我想到了两个词语:“童心未泯”与“青春万岁”。在您看来,这样的气质或心态,对您的教育生涯有怎样的影响?  王兰: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童心未泯”与“青春万岁”这样的心态也就是我一生中最主要的精神吧。它影响的不只是我的教育生涯,还是我的全部生活。这两个词语您提得也比较到位。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儿童啊……一切的
【摘 要】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设立苏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笔者作为首位进站研究生浦香的学科教学指导教师,在为浦香从“学生”向“教师”的顺利转型提供一定帮助的同时,自身也在课堂教学和专业素养方面实现了成长。在这次教学指导活动中,师徒二人互利共赢。  【关键词】教师;个人魅力;抓重点;教学自信;教学自觉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獻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8-0020-
教书的时间越长,越发觉得“教育是一门艺术”,此言不虚。当我愈要往里深究,就愈感觉到自己像是在把玩着无数的奇珍异宝。而此时的我,却仍是个十足的门外汉。在没有走上教师岗位之前,我对它真的只有一腔热血,我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教师定义为“专业技术人员”。在我眼里,似乎只有律师、医生之类的工作,才配得上“专业”二字。医生动错刀,患者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律师说错话,公平就会受到挑战。而如今,我真正站在了三尺
【摘 要】本文从一名语文教育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对《相约星期二》进行解读,层层深入地展现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在读懂“文”的同时,更生动真切地读懂了“人”。  【关键词】教学行为;生活哲学;生;死;爱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1-0070-02  【作者简介】程锐刚,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广东汕头,515100)教师,中学一级教
和许春良老师的逐步认识,是缘于那一次次省、市级大赛。他基本功扎实且谦虚好学、善于钻研,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实验操作,总是那么信手拈来、从容淡定,说课环节总能娓娓道来、侃侃而谈。他的课堂教学里透着灵气和智慧,实验中透出创意和妙招,常常从平常之处斜刺着开出一朵别致的花来,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总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我对许春良老师最初的印象。  之后共同参加了许多省内外教研活动,接触多了,我对许老师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