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新形势下如何服务群众”、“全面深化改革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径在哪里”……围绕这些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的重大议题,与会的200多名领导、专家和基层党务工作者各抒己见、热烈研讨。
2013年11月23日至24日,由省委组织部、省党建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讨会在孝感市如期举行。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和基层党务工作者汇聚一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就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广泛交流,形成了诸多共识和丰硕成果。
服务型党组织的本质是服务群众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对新时期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郑科扬谈到,党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把自身建设成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不可能成为领导核心的。党的服务是由党的性质、本质所决定的,关乎到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党执政的生死存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先锋队伍为人民服务,要着眼最广大人民的需要,尤其是广大劳动者的需要去提供服务。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定要强化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要把工作过程变成大家学习、熟悉、掌握、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的过程。在服务群众中,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支持群众创新创造,引导群众掌握自己的命运,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党性包括服务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方面。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楼阳生谈到,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不能把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两者割裂开来,这是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和与时俱进,它不是简单建立一个新的服务组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治理方式、治理能力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既要把握变,也要把握不变;既要把握改,还要把握不改。变的是理念、方法、路径、手段,不变的是我们的宗旨、使命、立场、观点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最终是为伟大事业服务的,是遵循执政规律的具体需要和生动实践。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主任张首映谈到,从关系上来讲,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三型建设”的总开关、总链接、总抓手,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创新的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服务。他认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有力抓手,是解决好党与人民鱼水关系、舟水关系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局局长田培炎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把握好当前群众工作的五个新特点。第一,当前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加剧,服务对象日益多元,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必须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第二,利益矛盾更加突出和复杂,怎么样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是服务的重点。第三,社会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服务群众的手段日益多样,既不能丢掉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等传统手段,又要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搜集和了解舆情、民情。第四,党政干部联系群众的意识不强、渠道不畅,服务群众的本领恐慌问题更加突出。第五,服务群众的环境空前复杂,当代中国日益呈现出高分化、高流动、高互动等特征。
服务改革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任务
在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重要关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对基层党组织提出很多新任务、新要求,同时也为基层党组织拓展新空间、整合新资源、建立新机制创造了难得机遇。
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梁妍慧看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制度,二是治理。这一制度,不是人治基础上的制度,不是统治、管理理念下的制度,而是治理理念下的制度。归纳起来,就是要求从一元、单向、刚性向多元、互动、柔性转变。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需要各级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探索建立一套基层治理和服务体系。
楼阳生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在继续做好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工作的基础上,把服务改革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在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比如,《决定》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民福祉,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更加注重服务民生,关注社会公平,发展基层民主。再比如,《决定》提出了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混合制经济、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废除劳教制度、启动实施二胎新政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改革将进一步改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各类组织形态,进一步加剧社会的流动性、开放性、包容性,迫切要求基层组织及时跟进对接,拓展新的工作领域,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在实效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仅是党的建设新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积极探索实践路径。会议认为,近年来,湖北省各地、各单位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作出了不懈努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和模式。
此次研讨会上,孝感市委书记陶宏介绍了孝感市委的三个“1 X”综合服务体系。省委财经办(农办)、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华中师范大学、三环集团公司、远安县、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劲牌有限公司等党组织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与会专家们认为,湖北省从不同角度探索了不同类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定位、建设途径和方法,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各级机关党组织积极促进机关人力和资源下沉,在服务大局中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干部素质;社会组织党组织以党建工作促进行业建设、提高行业水平;高校党组织以建强教师党支部为切入点,助推高校科学发展;国企党组织把服务体现在促进国企转型升级上;农村党组织把服务落实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共同安居、共同解难上,最终达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区党组织重在引领和服务居民;非公企业党组织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关爱员工、提高员工技能等具体途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需要边探索边总结边提升。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党建研究会会长武清海提出,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分析全面深化改革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着眼于探索规律、认识规律,加强什么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什么要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怎样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等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提出切实管用的对策和建议。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汉军谈到,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它不仅仅是把过去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些方法、措施、路径贴上一个“服务型”标签,它有许多理念的调整、方法的改革。
对于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一要牢牢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二要切实增强党员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三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四要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五要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保障。
2013年11月23日至24日,由省委组织部、省党建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讨会在孝感市如期举行。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和基层党务工作者汇聚一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就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广泛交流,形成了诸多共识和丰硕成果。
服务型党组织的本质是服务群众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对新时期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郑科扬谈到,党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把自身建设成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不可能成为领导核心的。党的服务是由党的性质、本质所决定的,关乎到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党执政的生死存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先锋队伍为人民服务,要着眼最广大人民的需要,尤其是广大劳动者的需要去提供服务。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定要强化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要把工作过程变成大家学习、熟悉、掌握、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的过程。在服务群众中,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支持群众创新创造,引导群众掌握自己的命运,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党性包括服务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方面。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楼阳生谈到,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不能把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两者割裂开来,这是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和与时俱进,它不是简单建立一个新的服务组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治理方式、治理能力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既要把握变,也要把握不变;既要把握改,还要把握不改。变的是理念、方法、路径、手段,不变的是我们的宗旨、使命、立场、观点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最终是为伟大事业服务的,是遵循执政规律的具体需要和生动实践。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主任张首映谈到,从关系上来讲,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三型建设”的总开关、总链接、总抓手,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创新的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服务。他认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有力抓手,是解决好党与人民鱼水关系、舟水关系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局局长田培炎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把握好当前群众工作的五个新特点。第一,当前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加剧,服务对象日益多元,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必须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第二,利益矛盾更加突出和复杂,怎么样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是服务的重点。第三,社会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服务群众的手段日益多样,既不能丢掉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等传统手段,又要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搜集和了解舆情、民情。第四,党政干部联系群众的意识不强、渠道不畅,服务群众的本领恐慌问题更加突出。第五,服务群众的环境空前复杂,当代中国日益呈现出高分化、高流动、高互动等特征。
服务改革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任务
在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重要关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对基层党组织提出很多新任务、新要求,同时也为基层党组织拓展新空间、整合新资源、建立新机制创造了难得机遇。
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梁妍慧看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制度,二是治理。这一制度,不是人治基础上的制度,不是统治、管理理念下的制度,而是治理理念下的制度。归纳起来,就是要求从一元、单向、刚性向多元、互动、柔性转变。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需要各级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探索建立一套基层治理和服务体系。
楼阳生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在继续做好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工作的基础上,把服务改革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在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比如,《决定》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民福祉,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更加注重服务民生,关注社会公平,发展基层民主。再比如,《决定》提出了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混合制经济、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废除劳教制度、启动实施二胎新政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改革将进一步改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各类组织形态,进一步加剧社会的流动性、开放性、包容性,迫切要求基层组织及时跟进对接,拓展新的工作领域,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在实效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仅是党的建设新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积极探索实践路径。会议认为,近年来,湖北省各地、各单位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作出了不懈努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和模式。
此次研讨会上,孝感市委书记陶宏介绍了孝感市委的三个“1 X”综合服务体系。省委财经办(农办)、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华中师范大学、三环集团公司、远安县、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劲牌有限公司等党组织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与会专家们认为,湖北省从不同角度探索了不同类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定位、建设途径和方法,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各级机关党组织积极促进机关人力和资源下沉,在服务大局中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干部素质;社会组织党组织以党建工作促进行业建设、提高行业水平;高校党组织以建强教师党支部为切入点,助推高校科学发展;国企党组织把服务体现在促进国企转型升级上;农村党组织把服务落实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共同安居、共同解难上,最终达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区党组织重在引领和服务居民;非公企业党组织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关爱员工、提高员工技能等具体途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需要边探索边总结边提升。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党建研究会会长武清海提出,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分析全面深化改革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着眼于探索规律、认识规律,加强什么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什么要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怎样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等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提出切实管用的对策和建议。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汉军谈到,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它不仅仅是把过去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些方法、措施、路径贴上一个“服务型”标签,它有许多理念的调整、方法的改革。
对于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一要牢牢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二要切实增强党员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三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四要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五要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