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LNG储罐底部燃爆安全风险分析

来源 :安全、健康和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d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某LNG接收站正在设计建设的国内首座27×104 m3大型LNG储罐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LNG储罐三维模型,对大型LNG储罐底部燃爆风险进行研究,模拟了极端事故状态下LNG储罐底部充满可燃气体并点火后火焰及爆炸冲击波等的发展过程,确定了爆炸产生的最高温度和最大冲击波超压,为大型LNG储罐结构设计、平面布局提供参考数据.
其他文献
因地勘工作的特殊性,造就了其风险的特殊性.从风险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地勘工作的风险特点,提出了野外项目组安全管理的工作思路,为地勘单位提高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提供了参考.
以黄土地层中高铁隧道下穿运营铁路的变形控制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超长管棚代替传统分部开挖、临时横纵支撑的方法进行变形控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大施工空间,加快施工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性好的超长管棚将竖向应力沿纵向大范围转移,减少了掌子面附近钢架的应力,临时仰拱提升钢架整体承载能力,实现了对黄土隧道变形的有效控制,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均表明该措施有效控制了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研究成果为今后黄土隧道下穿既有建构筑物变形控制的研究拓展了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及相关研究参考.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无锡大公桥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三维点云数据与模型,结合MIDAS应用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大公桥结构现有检算与评估,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桥评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非接触、限制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经数值模拟计算,大公桥各项检测评估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将其应用于古建筑测绘与保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以及棚户区改造的力度越来越大,房屋建筑类项目呈现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与之相对应的房屋建筑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虽然在国家和有关质量监管部门的管理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房屋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仍是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基于此,文章从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问题的诱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为类似的房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简要介绍砌体集中加工从深化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全过程管理,以滁州中学新校区项目为落地实施案例,从技术、商务、施工等方面,对传统推行的集中加工方式与项目部实际推行的集中加工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及研究,总结出一套较为适用的砌体集中加工落地实施方案,为后续砌体集中加工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钻井早期溢流监测技术是防止井喷事故,实现安全钻井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国内外早期溢流监测技术专利申请现状及技术分布情况,分析全球钻井早期溢流监测的技术特点,提出国内钻井早期溢流监测技术的创新点及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加强国外专利的申请布局,做到专利的推广和自我保护,避免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事件.
轨道交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铁路和城市公交的健康发展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对轨道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将会对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我国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在实际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从根本上意识到建设安全的重要性,应该对风险进行把控,应该从根本上意识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准确地把握安全风险的相关内容,根据具体的风险内容进行合理的把控.
针对石油化工厂大尺度空间、复杂地形、多装置的事故情景,采用CFD方法对危险气体泄漏扩散及爆炸事故进行研究,得到爆炸冲击波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并提出抗爆墙爆炸防护设计要求.结果表明,当乙烯发生50 mm孔径泄漏时,蒸气云爆炸作用在抗爆墙的超压超过15 kP a时,8.3 m的抗爆墙可以有效阻挡爆炸冲击.研究结果可为石化企业提供可能的灾害事故及后果,有助于提升石化企业事故应对能力.
基于某大型石化企业危化品运输车队2年的驾驶舱监控数据,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4类危险驾驶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分神驾驶是导致违规驾驶的直接原因,而疲劳驾驶只是导致违规驾驶的间接原因;疲劳驾驶和分神驾驶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对抗驾驶和分神驾驶这2种危害路径具有一定的互斥性.
针对目前工业抗爆领域破片杀伤机制、破片伤害准则研究不系统的问题,介绍了毁伤领域前人对破片杀伤机制的研究成果,并综述了常用的4类破片伤害准则(动能准则,比动能准则,质量准则与条件准则)在爆炸防护与军事领域的应用及发展情况,为后续石化领域危险破片定义、破片风险评估与防护提供参考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