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褪黑素的影响

来源 :上海针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123qwe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电针对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褪黑素(MT)的影响.方法 将57例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予睡眠健康宣教,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浅刺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及疲劳程度;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T含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PSQI及F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PSQI及F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T含量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结论 在睡眠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电针治疗能够改善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疲劳程度,其机制与升高患者血清MT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替利帕肽是由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合成的激动剂,其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延缓胃排空、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而发挥降糖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除降糖作用外,替利帕肽还能显著减轻患者体质量,同时参与保护心血管功能.其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食欲下降、过敏、低血糖、胰腺炎和胆囊炎等.深入探讨替利帕肽治疗T2 DM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有助于保证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骨性关节炎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属于一种关节退行性病变.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导致此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程度过高,其诱发因素包括生化因素、物理因素、氧化应激及年龄增大等.大多观点认为软骨细胞过度凋亡是由于患者自身机体受到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刺激,进而使细胞凋亡诱导途径受到激活所致,主要包括两种途径,即一氧化氮途径和Fas途径.此外,c-myc、Bcl-2及p53等癌基因的表达及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也与软骨细胞的凋亡有关.
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原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是基于增材制造概念的一项不断发展的技术.3D打印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中发挥出其独特优势.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医生精确选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使用的瓣膜大小和尺寸,而且可以预防瓣周漏、阻塞冠状动脉等并发症的发生.在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3D打印模型可以使术者在术前充分了解解剖结构,在模型上模拟手术,解决了一些医学难题的同时提高疾病治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具有潜在致死风险疾病.D-二聚体是目前唯一应用于临床进行血栓筛查的排除诊断的检验学指标.近年来许多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已经在研究中,如P-选择素、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白细胞介素等,它们参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阶段,可用于血栓的诊断和治疗.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时间周期较长,可通过识别复发的高风险患者调整抗凝治疗时间,部分生物标志物如凝血因子Ⅷ可以帮助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复发.与此同时,生物标记物也可以帮助预测血栓的演变,可帮助检测治疗疗效,如血栓弹力图技术可在体外模拟血栓形成过程用
三阴型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表达的一类乳腺癌.化疗是TNBC主要的治疗手段,晚期TNBC的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化疗效果不佳,患者预后较差.目前,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不断问世并逐步应用于临床,成为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常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其中PD-1抑制剂包括PD-1抗体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通过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能够控制病毒复制和延缓肝硬化的进展,但无法实现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彻底治愈.免疫调节治疗通过打破CHB患者对HBV的免疫耐受及恢复免疫功能失调,有望实现CHB完全治愈.目前用于治疗CHB的免疫调节剂包括RIG-1激动剂、TLR激动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疫苗、细胞凋亡蛋白抑制因子抑制剂、重定向T淋巴细胞等.基于免疫调节的治疗方法可增强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有望从多个方面入手实现CHB患者的完全治愈.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左卡尼汀对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3血清MMP-9、PⅢNP、Gal-3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58例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7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左卡尼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微颗粒(EMPs)、Ⅲ型前胶原氨基端末肽(PⅢ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半乳糖蛋白3(Gal-3)的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左心
为满足肠道传染病防控需要,2012年起上海市创新探索腹泻病综合监测模式,监测科学布点、系统采样、多病原集合、联通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一个监测、多个病种;一份样本,多种病原”的监测模式,对全年龄段人群进行持续的主动监测,监测内容包括人口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病原检测、药敏监测等病例信息.监测取得了如下初步成效:掌握真实世界的腹泻疾病特征及周期变化规律,发现本市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发现了少见病原体或病原体血清型,提供疫情溯源线索;促进了公共卫生机构和临床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处置充分体现了传染病监测预警的重要性,也对进一步做好疫情监测,实现对各类病原体的早发现、早识别、早报告和早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过对上海市近年来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回顾,阐述了基于症候群和相关事件的综合监测思路,初步总结了综合监测在关口前移、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灵敏度和提升体系能力等方面的成效.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和上海市在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要求,在进一步拓展综合监测内涵,不断强化公共卫生监测与临床诊疗、实验室能力发展、信息化建设的融合等方面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超大型城市,自21世纪以来经历了数次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的威胁考验,传染病监测由单病种监测向综合性监测发展,医防融合程度逐步深化,监测预警能力得到一定提升.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上海迅速成立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和医疗救治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住疫情.为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上海将在今后5年内建设和完善新发、输入、罕见及不明原因等传染病的三级诊疗体系,基于医疗机构大数据监控平台,实现传染病智能化辅助诊疗,并继续深化合作,将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