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与互联网的恩怨情仇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给都市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网络又抢食了都市报的蛋糕。在咄咄逼人的网络面前,都市报怎样与时俱进,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喻国明教授1998年底在《新闻出版报》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讲的是报纸将进入暴利时代,“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另一篇讲的是报纸将进入厚报时代。这两个理论直到今天还被一大批报人奉为经典,和互联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都市报也和互联网纠缠不清。
  报网之恩:有了网络才有厚报
  海量信息成就了都市报互联网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海量”信息。都市报要变厚报,有了网络的海量信息才成为可能。一个四开的报纸,假如出版100个版,除去40%的广告,还有60个版的内容。一个版按3000字算,每天需要18万字的信息。假设这个报社有50个一线记者,每个记者每天采写1000字的稿件,才能生产5万字的内容。剩余的13万字从哪里来?大部分依靠网络来支持。可以说有了网络的支持,才能使都市报从1995年的平均8个版到2005年的平均80个版。
  网上交换平台使各都市报有了丰富的稿源其实各都市报之间很早就建有稿件交换平台。在1996和1998年,互联网还没普及的时候,稿件交换是依靠传真机进行的。所以当时不少都市报都建立了新闻信息中心,专门负责用传真机交换稿件。2001年湖南的《潇湘晨报》创刊,第一件事就是建立高规格的信息中心作为报社的稿件交换平台。
  大约从2000年起,互联网上有了邮件群发软件。各都市报的稿件交换人员晚上9点到10点是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把自家报社当日还不错的稿件传上去,然后把全国各地其他报社第二天要用的好稿扒下来。这样,一家都市报采写的好稿,就有可能在全国数十家都市报上同时见报。
  网络解放了编辑记者的生产力有了网络,才使采编人员告别纸与笔,走向数字化。从线索搜集到约稿、传稿、报纸制作,都开始依靠网络。从2005年年底,杭州的《都市快报》尝试依靠QQ来收集线索,把QQ聊天讨论直接搬到报纸上。他们的国际报道用上了MSN,约请在世界各地的浙江人讲述外面的风土人情。现在QQ成了很多家都市版的“创新”版面。
  网络颠覆了传统的办报观念和办报手段,带着都市报走完了“暴利”时代,也走进了“厚报”时代。网络对都市报恩重如山。
  
  报网之怨:网络导致报纸在都市的流失
  
  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都市报逐渐感到了危机。网络在时效方面、受众的广度上都是都市报无法企及的。
  网络抢了报纸的时效网络的即时更新,让报纸在处理新闻时感到被动。报纸的出版周期是24小时,报纸从开始制作到送到读者手中,平均需要12个小时。
  一般都市报的地方新闻是晚上9点截稿(时事新闻是凌晨截稿)。2点送印刷厂,早晨6点上报摊。读者看到报纸的时间平均是上午9点。如果是上午的新闻,那么读者看到的时候是第二天上午9点,相差了24小时。就算是凌晨的新闻早晨6点读到报纸,也相差了6个小时。
  网络新闻导致千报一面多数省会城市都有三到四家都市报。都市报建立的供稿联盟,越来越像二渠道通讯社。报纸的稿件越来越雷同,版面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同一城市不同报社的记者之间,也悄悄建立地下稿件交换站。记者们害怕漏稿受到处罚,就和有竞争关系的报社记者互通有无,把自己采写的稿件通过电子邮件分发到同行手里,再从同行那里收到自己未曾采访到的稿件,改动一下署上自己的名字。这样,大同小异的新闻就会在第二天不同的报纸上出现。
  网络使假新闻更易被传播假新闻借助网络,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如2004年6月13日刊登在长沙某报的“怀化毒米粉”报道。记者在稿件中写道:据湖南省技术监督局公告,怀化市技术监督局6月11日查获了上万吨添加甲醛的有毒米粉。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新闻。
  经调查,记者是根据湖南省技术监督局网站上的一条信息,未经采访核实而写的新闻。该网站两年来未曾更新。网站上的数字是14000公斤。记者把网上的东西直接拷贝下来,时间成了“记者昨日获悉”,见报时又把“14000公斤”写成了“14000吨”。而这一假新闻又通过稿件交换平台,第二天出现在全国多家媒体上,使湖南的米粉产业受到重大损失。
  《南京宣言》也把虚假新闻的账算到网络的头上。《宣言》称:“近年来虚假新闻屡禁不绝,尤其是一些互联网站在转载平面媒体新闻过程中屡屡歪曲异化,导致舆论导向偏差、新闻失实,严重损害了新闻事业的严肃性和报纸的权威性及公信力,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报界同行高度警醒。”
  网络导致报纸读者流失据美国《互联网与美国生活》项目的一项调查显示,近来人们使用网络的时间越来越多,花在其他媒体上的时间在不断减少,几乎所有年龄层都增加了上网时间。2000名被调查者有60%的人表示他们有规律地上网。北京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到2004年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已经有11.6%的人由过去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在几乎不读报纸,他们已经习惯从网络上获取新闻及相关信息。
  
  报网之情:网络做了都市报的扩音器
  
  上网逐渐成了潮流,纸媒“触网”自办网站也成了时尚。
  所有的报纸都开始办网站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先是电子版,后是网络版。最早是把自己的新闻搬到网上去。现在是除了新闻上网外,还开展网上互动,BBS、网上社区等。《河南日报》2005年改版后,新设一个版面叫《焦点网谈》,每周固定见报。就是把一个焦点话题在河南报业网上征集网友的意见,再整理一下搬到报纸上。
  网络让一些新闻全国轰动洪战辉同学的先进事迹不是去年才被发现的。几年前洪战辉上中学时,河南的地方媒体就有过报道,到怀化上大学时,怀化的报纸也有过报道。2004年湖北《知音》杂志也有过篇幅很大的报道。可惜的是,这些报道没有经过网络放大,所以全国人民就不知道了。2005年12月,《郑州晚报》的“独家责任”报道了洪战辉的事迹,这个栏目是和新浪网有协议的,稿件在新浪新闻的首页重要位置发布。新浪首发后,多家网站转发,然后是多家媒体转发或者再采访,形成了全国的舆论场。
  网络让一些记者一夜成名《南方都市报》报道孙志刚案件,全国数十家媒体转载。记者陈峰被人民网邀请做在线访谈,后又被评为“十大风云记者”。
  有的报纸发行量很大,但在外地的影响不大。网络正好弥补了都市报这一缺陷。网络能迅速扩大一篇报道在外地甚至全球的影响。报社也会因报道被转发而扩大品牌知名度。所以一些报社制定了规章,鼓励记者的稿件被网络转载。
  
  报网之仇:网络动了都市报的奶酪
  
  都市报广告增速下滑读者流失的直接后果就是都市报的发行量和广告量下降。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都市报广告收入按刊例价计算,比上年增长了7%,但优惠幅度也加大了5%。也就是说,2005年的广告增量仅为1%到2%。按照广告定律来看,广告增速低于GDP增速,就等于广告下滑。
  网络广告收入猛增互联网从2004年开始回暖,2005年网络广告比上年翻了一番。2006年上半年新浪网的广告收入比上年增加了37%。从全球来看,报纸的分类广告由于数字媒体的抢夺也明显下滑。世界报协2004年年底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欧洲分类广告有3.5%的份额被互联网抢去。在美国,这一数字达到5%。
  几乎所有的电子版都赔钱报纸在和互联网的“恩怨纠葛”中,不仅报纸的蛋糕被抢食,各报创办的电子版也几乎全军覆没。慧聪国际总裁郭凡生在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说:“怎样评价报纸做的网站?我认为是全面失败!”郭凡生认为,这种附属的网站没有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只有赔钱。
  由武汉市委宣传部牵头,由《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电视台、出版局、国际交流中心共同出资组建的一家公司,注资5000万,创办长江网,它依托的是几家媒体,但又没和一家具体的媒体结合。每年靠政府给一些单子和财政拨款,会有几百万的收入,但离盈利还遥遥无期。怎样和风险投资接轨,怎样和市场接轨,怎样实现盈利?一些研究人士表示忧虑。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创办的河南报业网,被认为是相对成功的。从财务报表来看,该网几年来的投入累计有1000万元,收入也达1000万元,接近持平。
  由于现阶段国内的报纸网站尚未摸索出盈利模式,网站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报社的负担,这使报社领导层充满矛盾,既爱它的时尚又不敢扶正,既恨它的亏损又不敢抛弃。
  都市报要和网络“说个清楚”都市报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产品被网络无偿占用的危险。2005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在南京召开,发表了《南京宣言》。宣言中称:“全国报界应当联合起来,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改变新闻产品被商业网站无偿或廉价使用的现状。”
  《南京宣言》还认识到:“传统平面媒体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应数字化生存与挑战的策略与模式,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联手发展,共同应对传媒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都市报与互联网由爱生情,由怨生恨,爱恨交加。这种恩怨情仇还将延续下去,没完没了。
  作者单位:《现代金报》
  责任编辑 杨春兰
其他文献
京城报业龙头老大2006年《京华时报》一改京城传统的新闻理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还原,办出了让读者有阅读快感的、纯粹的新闻纸。《京华时报》的广告版面营业额每年以亿元
<正>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简称NI)于日前参加了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的2015年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博览会。在此次博览会上,NI联合多家业内合作伙伴,
<正>~~
期刊
<正>全球领先的粘合剂、密封剂和功能性涂层解决方案供应商汉高近日发布《2025照明趋势分析报告》,该报告是针对照明行业当前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亚太地区将
<正>"与过去几年相比,中国今年的汽车需求增速大幅放缓,行业竞争将更趋白热化;而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却仍然春风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作为汽车制造的核心部
<正>一年中最好的出行时寸光恐怕奠过于十一国庆了,尽管十一出行的人潮大大高于平时,但是依然无法打消我们出行的兴趣,只要你选对了路线,依然可以避开人流,享受那份属于你的
期刊
<正>伊顿公司日前在北京发布了2014~2015年度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了公司该年度在中国地区可持续发展关键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与表现,体现了伊顿致力于实现可持续性业务增长
伴随着新兴媒体的崛起,借助于互联网、楼宇、列车、公交等平台发展起来的广告载体闪电般闯人人们的视野,快速成长为当代中国广告的新势力,在这个创新制胜的年代,航美传媒抢先占领
初秋的北京香山苍山翠柏、郁郁葱葱,仍旧一派生机盎然.9月22日下午,“中国首届期刊创新年会”在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拉开了序幕,此次会议以“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期刊业的
缘起——信息网络与著作权    自1709年英国安娜法案以来,著作权的发展经历了印刷版权、电子版权、数字版权和网络版权四个阶段。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展都会对著作权法造成深刻的影响。我们正在经历着数字版权和网络版权的时代。这一切变化都给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网络传播权的产生在网络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应。一直被视为“信息共享,免费优先”的网络空间,频频被卷入著作权侵权纠纷之中。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