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在制作好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把更多精力放在多媒体教学艺术研究上,在多媒体课堂教学艺术中,把握原则和细节。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教学 遵循原则 把握细节
多媒体教学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尤其在结构原理,实验过程,电子机械等一些课程应用中优点明显。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利于解决重、难点问题和激发学员的兴趣。但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往往精力放在如何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上,却对多媒体教学艺术研究很少。本文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学员反馈信息,浅谈多媒体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点艺术细节。
把握原则,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流程性,流动性、教学性、操控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等艺术原则,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应遵循流程性
课件要有整体性和层次感。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些相关知识的集合。因此必须注重课堂中知识传授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使其条理清楚、循序渐进。使教学内容的各知识点成为紧密联系的有机体,有助于学员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概念。有时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允许有页面跳跃,要有去有回,是回路,千万不要是岔路,否则让人感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页面的过度和对象的进出要依据讲诉语言协调一致,所谓协调是指语言与课件的播放可前、可后、可同。一般情况是铺垫语言要前,解释语言要后,仿生语言要同。所谓一致是指语言内容与课件内容一致。
二、应遵循流动性
课件页面设计要体现心理学的原则、教育学的规律、美学的感应,每个对象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多媒体课件要充分体现多媒体的特色,图文与动画、无声与有声像流动的音符,都有韵律、有节奏的流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繁杂而不凌乱,简约而不简单。动则有张有弛,静则观赏思考,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节奏和谐美妙,增强多媒体艺术的教学效果。流动性产生的动感效应也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一是有一条主线,即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焦点在动;二是有起有伏,依据教学情况结合认知规律,起到劳逸结合的实际教学效果。
三、应遵循教学性
“教”与“学”为二者互动,必须要掌握节奏。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时,文字、图形、公式推导、动画等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播放速度远远大于教员的粉笔书写,如果教员把握不住授课速度,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效应。学员学习新的内容,需要一个思考、理解的过程。以前用黑板上课时,教学节奏较慢,学员可以从容地边听边记;采用多媒体教学时,有些课件由于容量较大,教员几乎以幻灯片浏览的方式上课,“教员讲得太快,笔记跟不上”成了学员的普遍意见。因此教员应掌握好授课速度和节奏,让每张幻灯片都有足够的停留时间。重、难点部分停留的时间稍长一些,让学员有记录时间,还要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每节课节奏突出重点、难点,正如一篇文章的好坏,看它的中心思想是否明确;一堂课的好坏,是看教员能否突出重、难点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应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用一定方式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
如:一是语速要慢,要有停顿;
二是语调要重;
三是语气要坚定。
四、应遵循操控性
能用教鞭或激光笔讲课最好就不要用手指,更不要用鼠标,特别是鼠标在屏幕上晃来晃去,一方面指示不准确、不稳定让人烦躁,另一方面容易产生意外,如意外翻页等,破坏上课节奏。屏幕上鼠标应放在屏幕边缘处,不要让其挡住内容,播放课件时无论是用鼠标还是键盘都不要动作过大,以免产生一个新的节奏,影响授课节奏。课件播放没有必要时不要设置按钮,以免找按钮时频繁移动鼠标而节外生枝。播放课件最好让人感觉在不知不觉中,使授课对象始终专注于授课内容节奏中。教学对象能容入课件中就不要“另起炉灶”播放演示,以免分散课堂注意力,破坏课堂进程节奏。
五、应遵循科学性
情感交流有节奏。体现教员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人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师生思想感情的交融活动,因此,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不能取代教员的活动。切忌使教员变为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加解说员,而应通过增加形体语言创设互动教学情境,使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与课件的图、文、声、像相结合,达到和谐统一。语言情感交流在课前;眼神情感交流要经常,既要普遍又要有重点;表情情感交流要有共鸣,应在讲课高潮时期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近距离情感交流要全面,一般在课程过半的课堂低潮期,教员可走下讲台与授课对象进行近距离情感交流。情感交流会因为多媒体的运用而呈多样性,同时也会因多媒体的影响产生节奏。
六、应遵循适用性
多媒体教学与其它教学方式转换节奏。如典型的实物标本,简洁形象的板书和触摸式电子白板等作为必要补充,会清晰、生动、逼真、直观地再现教学内容,更能提高教学效果。但教员在两种教学方法中转换,能否及时、准确、流畅自由地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各自优势,就需要有艺术性,在快慢及有设计的衔接中会产生是否和谐的节奏。特别是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中,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更好地将多媒体教学与其它教学方式的融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全方位地利用教学资源,深化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范畴,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成.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课堂教学[J].中国地质教育,2007(3)
[2]罗梅娟.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1)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教学 遵循原则 把握细节
多媒体教学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尤其在结构原理,实验过程,电子机械等一些课程应用中优点明显。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利于解决重、难点问题和激发学员的兴趣。但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往往精力放在如何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上,却对多媒体教学艺术研究很少。本文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学员反馈信息,浅谈多媒体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点艺术细节。
把握原则,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流程性,流动性、教学性、操控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等艺术原则,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应遵循流程性
课件要有整体性和层次感。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些相关知识的集合。因此必须注重课堂中知识传授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使其条理清楚、循序渐进。使教学内容的各知识点成为紧密联系的有机体,有助于学员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概念。有时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允许有页面跳跃,要有去有回,是回路,千万不要是岔路,否则让人感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页面的过度和对象的进出要依据讲诉语言协调一致,所谓协调是指语言与课件的播放可前、可后、可同。一般情况是铺垫语言要前,解释语言要后,仿生语言要同。所谓一致是指语言内容与课件内容一致。
二、应遵循流动性
课件页面设计要体现心理学的原则、教育学的规律、美学的感应,每个对象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多媒体课件要充分体现多媒体的特色,图文与动画、无声与有声像流动的音符,都有韵律、有节奏的流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繁杂而不凌乱,简约而不简单。动则有张有弛,静则观赏思考,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节奏和谐美妙,增强多媒体艺术的教学效果。流动性产生的动感效应也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一是有一条主线,即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焦点在动;二是有起有伏,依据教学情况结合认知规律,起到劳逸结合的实际教学效果。
三、应遵循教学性
“教”与“学”为二者互动,必须要掌握节奏。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时,文字、图形、公式推导、动画等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播放速度远远大于教员的粉笔书写,如果教员把握不住授课速度,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效应。学员学习新的内容,需要一个思考、理解的过程。以前用黑板上课时,教学节奏较慢,学员可以从容地边听边记;采用多媒体教学时,有些课件由于容量较大,教员几乎以幻灯片浏览的方式上课,“教员讲得太快,笔记跟不上”成了学员的普遍意见。因此教员应掌握好授课速度和节奏,让每张幻灯片都有足够的停留时间。重、难点部分停留的时间稍长一些,让学员有记录时间,还要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每节课节奏突出重点、难点,正如一篇文章的好坏,看它的中心思想是否明确;一堂课的好坏,是看教员能否突出重、难点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应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用一定方式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
如:一是语速要慢,要有停顿;
二是语调要重;
三是语气要坚定。
四、应遵循操控性
能用教鞭或激光笔讲课最好就不要用手指,更不要用鼠标,特别是鼠标在屏幕上晃来晃去,一方面指示不准确、不稳定让人烦躁,另一方面容易产生意外,如意外翻页等,破坏上课节奏。屏幕上鼠标应放在屏幕边缘处,不要让其挡住内容,播放课件时无论是用鼠标还是键盘都不要动作过大,以免产生一个新的节奏,影响授课节奏。课件播放没有必要时不要设置按钮,以免找按钮时频繁移动鼠标而节外生枝。播放课件最好让人感觉在不知不觉中,使授课对象始终专注于授课内容节奏中。教学对象能容入课件中就不要“另起炉灶”播放演示,以免分散课堂注意力,破坏课堂进程节奏。
五、应遵循科学性
情感交流有节奏。体现教员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人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师生思想感情的交融活动,因此,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不能取代教员的活动。切忌使教员变为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加解说员,而应通过增加形体语言创设互动教学情境,使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与课件的图、文、声、像相结合,达到和谐统一。语言情感交流在课前;眼神情感交流要经常,既要普遍又要有重点;表情情感交流要有共鸣,应在讲课高潮时期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近距离情感交流要全面,一般在课程过半的课堂低潮期,教员可走下讲台与授课对象进行近距离情感交流。情感交流会因为多媒体的运用而呈多样性,同时也会因多媒体的影响产生节奏。
六、应遵循适用性
多媒体教学与其它教学方式转换节奏。如典型的实物标本,简洁形象的板书和触摸式电子白板等作为必要补充,会清晰、生动、逼真、直观地再现教学内容,更能提高教学效果。但教员在两种教学方法中转换,能否及时、准确、流畅自由地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各自优势,就需要有艺术性,在快慢及有设计的衔接中会产生是否和谐的节奏。特别是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中,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更好地将多媒体教学与其它教学方式的融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全方位地利用教学资源,深化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范畴,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成.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课堂教学[J].中国地质教育,2007(3)
[2]罗梅娟.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