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以往研究表明,早期梅毒免疫中主要涉及辅助T细胞1(Th1)型细胞免疫,由其介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有助于梅毒螺旋体的控制和清除[1];晚期梅毒中出现的细胞免疫主要引起组织损害。近年来,在梅毒免疫相关的MiRNAs、NLRP3炎性小体以及T细胞亚群等方面都有很多新发现。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农地确权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降低了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概率,并显著提高了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畜牧业的概率。影响渠道分析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强化地权保护强度,进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发生调整。此外,在平原地区,农地确权会促使农户出租农地,减少农地租入以及参与非农就业,进而退出农业生产;在非平原地区,农地确权并未影响农地流转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但促进了农户从种植粮食作物向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畜牧业的转移。本文为理解中国农业生产结构
“抗日神剧”的出现与热播是过去十年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当下角度而言,它既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新动向之一,也是中国影视文化的组成部分。“抗日神剧”从何而来?从电影史的角度而言,通过梳理1949年前左翼电影以及由此转化而来的国防电影和抗战电影的形态特征,可以追溯“抗日神剧”的源头与雏形。1949年之后,“十七年”时期的抗日题材电影在继承抗战电影形态的基础上,演变出“抗日神剧”中单调而丑陋的汉奸与日本士兵形象。新世纪之后的抗日题材电视剧汲取了同时期该题材电影的喜剧化元素,在“泛娱乐化”的催生之下,发展出了“抗日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