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色彩表现

来源 :微型计算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haiyanp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万元以内的中高端专业级显示器中,目前我们可选择的产品其实并不多,特别是在5000元以上8000元以内优秀的广色域专业级显示器更是少之甚少。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戴尔U2713H、华硕PA2790,似乎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而近期飞利浦推出的这款272P4APJKES专业级显示器又让我们多了一个选择,七千元左右的价格似乎就是奔着这两款显示器而来,那么这款飞利浦272P4APJKES专业显示器是否真的出色,又是否值得购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72P4APJKES在外观上与之前的P40系列基本一样,当然,这种一成不变的设计你可以说它经典,也可以说它守旧。显示器正面顶部搭配有摄像头和麦克风,省去外接摄像头麦克风的麻烦,能够方便用户的视频语音交流。显示器底部则是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大眼睛”——PowerSensor睿动光感感光器,该功能是一项节能技术,即当用户离开显示器后,显示器会自动降低亮度节能,而用户回到显示器前则自动变亮,特别人性化。此外,在支架底座方面,272P4APJKES也依然采用了SmartErgoBase智能人体工学底座。该底座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多功能底座,附带束线功能,底座和支架支持左右和垂直旋转,并支持上下移动操作。在接口方面,飞利浦272P4APJKES搭配了两个HDMI和一个DisplayPort以及一个DVI接口,接口还算丰富,基本上常用的均有配备。你可能好奇它为什么没有搭配VGA接口,由于272P4APJKES是一款2.5K分辨率的显示器,而VGA接口最大仅支持1080p分辨率,所以它并没有搭配VGA接口。此外,在显示器左侧,它还搭配了三个USB 3.0接口,其中顶部USB接口还支持快充。
  在OSD按键方式方面也跟P40系列一脉相承,飞利浦272P4APJKES同样采用了触控式按键。在OSD菜单中,你能开启或是关闭PowerSensor睿动光感功能,同时,还能对6色(红、品红、绿、黄色、蓝、青色)进行调节以及对色彩空间(自动、RGB、YUV444、YUV422)的选择。此外,在“颜色”选项中,飞利浦272P4APJKES提供7AdobeRGB、SRGB以及自定义三种色温选项。而对于一款专业显示器来说,常见的PIP画中画、PBP双画面功能也内置其中。
  飞利浦272P4APJKES采用的是IPS面板,分辨率为2560×1440,标称亮度值为350cd/m2,标称AdobeRGB色域能够达到99%的覆盖。从主观的观察来看,飞利浦272P4APJKES色彩表现给人的感觉很不错。色彩细腻、饱和度高。在色球中,它的色彩过渡也比较柔和。在影调层次中,飞利浦272P4APJKES的暗部层次表现一般,出现了并阶现象。而在亮部层次下的表现相对较好,相对来说达到了最佳状态。当然,这都是主观的观察,那么在客观性测试方面,飞利浦272P4APJKES的表现会是怎样的呢?
  我们将显示器预热1小时以上,并将显示器还原至出厂设置亮度调至最高后,通过专业设备的测试,飞利浦272P4APJKES的平均亮度达到340.3cd/m2,与标称值350cd/m2实际上只有3%的差距,表现不错。而在黑场下,其亮度平均值为0.31cd/m2,且暗场下的九点取值,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0.09cc/m2,这个成绩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说明其面板均匀性一般。而在色域方面,这也是我们相对来说最关心的一方面,实测其NTSC色域覆盖面积达到了107%,这个成绩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个成绩与我们曾经测试过的华硕PA2790的NTSC色域基本一致,由此也可以知道这款飞利浦272P4APJKES采用的是RGB LED背光。这个成绩与官方标称值基本一致,从色域图上也可以反应出来,飞利浦272P4APJKES的SRGB已经达到了100%覆盖,AdobeRGB基本达到了99%的覆盖。
  在色温的稳定性方面,272P4APJKES的色温表现着实令人称赞。曲线走势从15%开始就开始呈现直线走势,完全看不到波动。从色域图上来看,飞利浦272P4APJKES的色温曲线绿线与黄线基本重合,可见其色温始终都是在6500K左右,表现很棒。
  超过100%的NTSC色域覆盖和基本呈直线走势的色温,那么在色彩的准确度方面,飞利浦272P4APJKES是否又会给人惊喜呢?我们首先用专业设备Spyder4Elite对飞利浦272P4APJKES进行校色之后,然后对其色彩准确度进行了测试。实测其0.94的DeltaE平均值完全达到了专业显示器的水准,表现出色。
  整体来看272P4APJKES的表现确实不错,让人称赞,并且还支持不闪屏技术。同时其色域、色温、色准的性能均表现出色,达到了专业显示器的水平。整体性能上与我们曾经测试过的华硕PA279Q没有太大区别,只是PA279Q已经上市一年多,在价格上可能更占据一定优势。而272P4APJKES作为一款刚上市的专业级广色域显示器,在一些电商网站上的售价7000元不到,也是非常值得购买的。
其他文献
AMD此次为我们带来了一款全新的双核处理器——Athlon X2 7750 BE(Black Ednion黑盒版)。该处理器的最大特点是它采用了基于K10架构设计的Kuma核心,因此除了核心数量减少外,Athlon X27750 BE具备Phenom系列处理器的所有优点。相对于K8架构的Athlon64 x2双核处理器,它主要有以TEL点改进。  一采用HyperTransport3.0总线连接处
近期固态硬盘的价格有近一步下跌,特别是不少480GB以上的大容量新品售价已经跌至1500元内,仅与以往的一些中高端240GB产品相当。如这款英睿达BX100500GB固态硬盘的销售价格只有1399元左右,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  拆开其由铝合金材质打造的外壳,可以看到,这款固态硬盘板载了8颗闪存。而编号为“4VC22 NW744”的美光MLC闪存向我们揭示了答案,原来这款固态硬盘采用了美光16
目前指纹识别已成为新一代手机的必备功能,原因就在于指纹识别技术可以更安全地保护用户的隐私,且使用更方便——只有通过用户本人的指纹才能解锁,解锁时,无需输入任何密码,只要将手指放置在扫描区,等待短暂的扫描比对,吻合后便可轻松解开。而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手机事实上还有很多设备中的内容需要保护,最为典型的就是往往会存放用户大量办公、照片、视频资料的闪存盘。  其实市场上早就有基于各类加密技术的闪存盘问世,
除了Extreme与G1.Assassin这些顶级主板,华硕与技嘉这两大主板厂商针对X79芯片组,也推出了定位稍低的主板产品,如这款隶属华硕ROG玩家国度的Rampage IV Formula主板。其实,该主板的完整型号为 Rampage IV Formula Battlefield 3 Edition,即《战地3》版本。不过,在这款主板包装里,你将无法找到《战地3》的安装DVD。其安装文件需要用
“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古时,快,能克敌制胜!而今,快,能节约时间!当电池技术一直在原地踏步的时候,有技术厂商就开始“曲线救国”——加快电池的充电速度,以节约更多的时间。或许,OPPO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广告语你已耳熟能详;或许,你早已用上了支持高通QC快充的手机,那么如果再配上一款支持快充的移动电源似乎就更完美,本期,《微型计算机》评测室带来了四款支持QC2.0的移动电源,通
非公版力作  迪兰HD7950酷能 3G    迪兰H D7950酷能 3G在首批上市的Radeon HD 7950中,以高频、数字供电和不错的卖相而显得特点鲜明。它的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分别为800MHz、5000MHz,核心频率高于公版。它采用了CHIL数字供电方案,具备6相核心、2相显存、1相VDDCI的供电设计。该显卡采用了由3根经过镀镍处理、直径为8mm的热管,和两个8cm的风扇以及大面积
因为苹果MacBook的缘故,悬浮式结构的键盘开始被大家熟知,促使很多年轻用户喜欢上它,因此这类键盘也成勾不少外设厂商研发的重点之一。继超薄键盘N2200之后,雷柏近日又推出了一款N2800多媒体有线键盘,在轻薄的基础上加入了悬浮式结构。  轻薄和悬浮式结构是雷柏N2800的最突出的两个特色。经测量这款键盘的最薄处只有6mm,考虑到键盘太薄会不够扎实,为此N2800在顶部和手托部位均采用了铝合金拉
如果对已经过去的2010年的IT市场状况做一个总结的话,“DDR3普及年”这一名词恐怕要被频繁提起。确实,从年初的内存疯涨,到现在的2GB内存逼近10口元大关,风云变幻的内存市场又一次上演了一幕“跳水”戏。现在DDR3内存已经很便宜了,但很多用户恐怕心中还在打鼓:DDR3内存凭什么成为主流,其价格走势在新的一年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会不会也像DDR2内存一样来一次过山车式的涨跌?    平台给力 
由于定位于主流市场,Fuhlen U50提供了黑灰和白色两种常见色可选。造型方面,U50的键盘设计简约,其右上角的低电压指示灯采用外延式布局,比较耐看。这款键盘采用标准按键布局,按键为超低键帽设计,键身厚度仅有14mm。该按键拥有键程短,反馈速度快的手感特点,打字显得比较轻松,只是键入感略显生涩。该键盘提供了“Fn”键,它可与键盘的F1-F12功能键组成快捷键,以满足快速操作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
AMD真的需要制造一颗大核心吗?  从遥远的RadeOn HD 4000系列开始,AMD就不再追求大核心至霸,转而制造一个不大不小的核心(通常在400平方毫米以内)专攻性能市场,依靠和双芯产品的配合夹击对手旗舰单芯,获得错位竞争优势。这个策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很成功的,以最小的代价让对手为难。实际上AMD这类体积适中的性能级核心还拥有良率更高,成本更好控制的优势。也因此AMD成功将这类产品包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