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完形心理观《大鱼海棠》之色彩灵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lin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大鱼海棠》自上映后观者的评价褒贬不一,它虽然称不上是一个十分完美的电影,但它对国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色彩方面无疑起了里程碑的作用。本文从影片中的中国味儿色彩,完形心理及视知觉的张力表现等角度探讨其在色彩运用上的艺术造诣。
  关键词:动画色彩;完形心理;视觉张力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影片试图用唯美的方式,把《逍遥游》的意境智慧展示出来。红红的服装,红红的海棠树,红红的鱼,就连灵婆也是红色的,古朴宏伟的土楼和土楼上层层悬挂的大红灯笼,浓浓的中国风充斥着整个影片,美轮美奂的画面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视觉感受。继《大圣归来》之后,电影界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部极富感官刺激的影片——《大鱼海棠》。这部人们期待了十二年的迟来作品,没有让中国动漫界失望。
  《大鱼海棠》自上映后观者的评价褒贬不一,它虽然称不上是一个十分完美的电影,但它对国漫的文化内涵,以及色彩表现无疑起了里程碑的作用。
  一、动画的视觉要素——色彩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光所以有了色彩,因为有了色彩,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缤纷绚丽。色彩在色相、亮度、饱和度等三要素的变化中,使得光照下的事物呈现出自己美妙的姿态。《尚书》的五色论以青、黄、赤为彩,黑、白为色,合称色彩。
  在视觉传达中,最先映入人们感官的就是色彩,其次才是形象,从而引出内容。色彩,作为视觉传达艺术的要素,同时也是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在动漫中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它的处理十分重要,制约着整个影片的视觉效果,是控制影片情绪氛围的核心,对观者的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文艺批评家丹纳曾说,“色彩对于形象来说,就如同是伴奏对于歌词的功效,不仅这样,有的时候,色彩属于歌词,可是形象只属于伴奏,色彩就改变了其地位,不再是附属品,而是一跃成了主体”。 [1]
  动画电影相对于普通电影来说,它的色彩制作更具有主观性和创新性。在动画制作中,利用色彩的意象处理、环境烘托手法,将情节发展与色彩融合的相得益彰,使动画电影的艺术性发挥到极致。动画创作者将色彩、故事情节、主题等要素完美结合,给观者以震撼的视觉冲击,激发了受众视觉及心理的共鸣。
  在动画电影中,色彩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事物,它还是展现作者主观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展现多彩的现实世界的同时,制作者还可以利用夸张的色彩呈现影片更引人注目的内容。
  动漫中色彩的意义亦然已经从电影色彩的人物衬托、背景渲染和环境塑造演变为画面色彩独立的视觉审美,《大鱼海棠》中其画面色彩的意象表达就非常到位。通过色彩这种特殊语言形式,与动画电影的形象、内容一起,传达出了除色彩外的故事情节无法表达的视觉感受。《大鱼海棠》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应用无疑是成功的,电影画面亦幻亦真,充斥着唯美气息。本文试图分析电影《大鱼海棠》中色彩的运用,探讨其在色彩运用上的艺术造诣。
  二、《大鱼海棠》中的中国味儿色彩
  通常来说,由于文化、社会背景和色彩习惯的差异,东西方国家对于色彩的感知和心理通感大不相同。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东西方的色彩感知和审美逐渐融合,民族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人类对于色彩感知的文化差异逐渐消失,中国味儿越来越受到推崇,使观影者不分国界不分民族,更容易產生融合和共鸣。近几年票房大卖的好莱坞大片《花木兰》、《功夫熊猫》中,都融合了不少中国元素以及中国色彩,这也是《大鱼海棠》在上映前就在国际频繁获奖的原因之一。
  影片中紅色为主的色彩基调随处可见,红色的廊柱,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服装交相呼应,这样的色彩表现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和色彩张力,成功地营造了作品唯美、灵动、而又略显悲伤的审美风格和情感基调。
  “中国味”色彩在《大鱼海棠》中的体现莫过于红色了。红色是所有色彩中波长最长的,从生理学上来说,红色波长会对肾上腺及心脏产生刺激,使红色对感官的刺激增强;从知觉通感上来说,红色与血液、火焰、夕阳等物体色彩相同,因此会使观者产生热情、活力、激情的知觉通感。著名电影制片人张艺谋导演的作品《红高粱》,就是一部将红色运用到极致的成功影片。影片借助人物衣服的红、太阳的红、土地的红,把红色所代表的野性、阳刚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红色具有吉样、快乐和喜庆的寓意,也是中国民间的常用色彩。
  而蓝绿色则与自然界中植物,海水的色彩一致,具有稳定、冷静理智的感情特征,易于使观者感受到自然的感觉。
  这两种色彩,是《大鱼海棠》中,最常见也是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颜色。
  与色彩明亮棱角分明的欧美国家绘制的动画电影相比,《大鱼海棠》的电影色彩设定更具有中国传统特色,重视由中国文化内涵所延伸的色彩的继承与创新,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大鱼海棠》式的色彩风格。
  《大鱼海棠》中,满篇的中国红令人印象深刻。女主角的服装,她所代表的海棠,土楼中的灯笼以及窗花的红在影片中交相呼应。唯美的中国画风处处充斥着、震撼着观影者的视觉。图一中的海豚、土楼、墙壁有着近似色相,却是不同纯度和明度的红色。海豚是图片中的视觉中心,它的红是相对最纯的,而土楼的栏杆其次,墙壁、暗部则最灰。这样的色彩处理方式,使画面色调统一为红色,给人感觉温暖、和谐。图二中,女主角红色的服装色彩,也在蓝绿色的夜空中被衬托的格外漂亮。
  能妥妥的衬托出这些“红”的美,绿的作用不容忽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中国味儿色彩处处可见,整个影片充斥着浓厚的传统配色,冲击着观者的视觉感官。椿、鼠婆、句芒等至少十个人物形象的服装,都是红与蓝绿的搭配。影片中的色彩主调为中国红和藏青蓝(一种类似于中国画中花青的色彩),但它的色彩搭配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整个影片的构图及配色无不透着绘制者的灵气。图二、图三中的“中国红”都是那么的耀眼,蓝绿色的衬托下,女主角的衣服,土楼的灯笼都被凸显了出来,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给观者强烈的色彩的触动感。   海的色彩也是整个动画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影片开场时,巨大的鱼在海天之际游走,唯美的蓝色让人难以忘记。图五的唯美感,相信是每个观影者都无法忘记的。在人的感官记忆中,海的颜色是蓝色的,图五的色彩,在人们熟知的海的色彩上,做了一些处理,使它看起来的确是蓝色,但是又是那么的唯美,甚至还带给观者一种“熟悉的陌生感”,下面,笔者将对这一处理方式进行解读。
  三、从完形心理看《大鱼海棠》的色彩控制
  那么,为什么《大鱼海棠》的色彩源于传统,而又让人感觉是极富雅致的色感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完形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它。
  事实上,我们所接受的色彩,是需要整合三种要素而产生的现象:光,物以及感受光色的视觉感官——眼睛和大脑。也就是说,在感受色彩的同时,我们的大脑也同时发挥了它的主观能动性。
  闵斯特堡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电影并不存在于胶片之上,甚至也不存在于银幕之上,而是存在于观众的心理中[2]。
  视觉心理学大师阿恩海姆說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假如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或统一结构,就永远不能创造和欣赏艺术品。 ”[3]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感官看到的事物并非是实际存在的事物,而是经由人类心理活动之后“呈现”出的物象,这一观点为动画色彩的创作、审美提供了有力指导。
  1、色彩的完形心理
  完形心理学认为,人类有一种天生的完形心理,倾向于把不完整的图形在心理上使之趋向完整。这种心理运动,正是人们心理追求格式塔(即完形心理)的天性使然。
  “通常情况下,人们有一种记忆、思维惯性,对以往旧的事物和经验有一种稳定的印象” [4]人类的大脑对色彩具有记忆功能,提到火焰,人们会想到红色,同时也会想到热的通感,这种红,可以是大红、橙红、深红等,都不会影响人们对它的感受。
  在动画电影的色彩设定中,不是自然色的“写实”,而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写意”色彩形式,更像是绘画艺术中艺术家对的色彩的创作,也是影视动画创作的重要部分。动画电影中的场景色彩,超越了自然事物的色彩,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目的性,同时,它又必须具有生活的真实性。
  《大鱼海棠》中的“中国红”让人过目难忘,它不俗不火,与人们印象中都是红有所不同的是,它仿佛多了一些些雅致。影片中的红是如何处理的呢?它并非传统色或自然色的直接复制,而是色相偏橙,纯度减弱的“灰红”。在对传统色取其精髓的基础上,对画面色彩进行充满想象的艺术处理,这样的红,虽不是人们常见的红色,但也毫不影响人们大脑对它就是“中国红”的认知。如此的处理手法使影片具有了更能震撼观者视觉的色彩效果。
  影片中的红与绿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洗礼,再也不是色彩中的强对比,而变得更为柔和,配合服装造型也变得更加的国际化,影片配色艺术范儿十足。
  2、视知觉的张力表现
  完形心理学认为,如果物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就较容易形成张力,刺激感官。影片中紅色与绿色的运用,极大强度的凸显了画面的张力,给人留下深刻的感官印象。
  色彩是人类视知觉的主观感觉,它由人的生理进而转移到人类的主观感受。通常,差异较大的彩色比近似色调更能刺激人的感官,而统一或近似的色彩又往往让人感受到舒适,这就是色彩对人感官及心理的感染力。
  影片中,红与绿的色彩对比,在图二、图三中被转化成为“灰红”与“灰蓝绿”的对比,纯度的降低使色彩对比不再那么刺眼而更显柔和,同时兼用了色彩对比中的面积对比,色彩处理手法娴熟到了极致。图四的橙与紫的色彩对比,也是运用了同样的手法。图一与图五的画面是近似色的关系,形与色的完美结合,使画面中力的张力一点也不输于其他几幅画面。在完形心理的作用下,这样的色彩处理方式,一点都没影响到影片的真实性感受。
  《大鱼海棠》是一个虚拟的故事,但在这好似神话故事的影片中,我们到看到了许多“真实”。电影色彩的真实感、场景的真实感,将观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神话世界之中,给予观者动画写实与现实的完美结合的极佳观感。
  由于动画电影观影的特殊性,色彩作为动画电影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对人物、事物和场景的色彩进行主观处理,表达制作者的创作理念,衬托故事情节,使动画电影中的视觉元素相互衬托,在真实中引入虚幻,在虚幻中塑造真实,最终形成震撼观众的视觉画面。作为完形心理的研究者,应该深化对动画色彩完形心理的理解和分析探究,从心理学角度促进中国本土动画电影色彩的实践应用和发展。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参考文献
  [1] 丹纳.艺术哲学 [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旭光.电影艺术讲稿 [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2.
  [3]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84.
  [4](日)小林重顺.色彩心理探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
其他文献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鲜汤在烹饪中用途很广,而且由来已久,尤其在制作高档菜肴时更是离不开鲜汤,因它们本身没有鲜味,必须用鲜汤来制作,才能形成鲜美的滋味,因此,鲜汤质量的好坏对菜肴的质量影响较大。  关键词:清汤;奶汤;乳浊液;悬浊液  俗话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可见厨师制汤是多么重要,不论是清汤还是奶汤(白汤)与物理,化学有什么关系呢?这需先从以下实验谈起。  将泥土放进盛有水的试管
期刊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 要:数学教育(Mathematical Education)现在已成为一项独立的社会活动,理论上则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标志之一是1908年在罗马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成立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并从1969年起,每4年召开一次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  关键词:背景;过程;展望  我国的数学教育作为国际数学教
期刊
(苏州市吴江区信息中心)  摘 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得以广泛的应用,这也使网民对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计算模型中,由于需要大规模的进行底层基础设施的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当前很大一部分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再者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实现资金的回笼和调度,这也是导致传统计算模型成本高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传统计算模型中,由于其服务平台缺少弹性,而且不能及时进行
期刊
(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刘墉在安徽学政上,奋发有为,根据安徽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很有针对性的措施,为安徽学政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规范。乾隆遂在刘墉任安徽学政三年期满之后,又满怀希望地将刘墉调到全国两个最重要的学政岗位之一——江苏学政上。刘墉不仅顺利完成了这个清代最大的文化省份的督学工作,而且对该省吏治风俗多有观察,敢于揭露其中的弊端,提出不少建议,又对乾隆文字狱政策贯彻不遗余力
期刊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一、文化及宿舍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少学者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英国知名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和习惯[1]。在我国《现代汉语辞海》中则把“文化”概念界定为:文化原指文法教化,后指人们在社会历
期刊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摘 要:位于乐清湾口的鹿西岛,是温州市洞头区的第四大岛,是洞头区目前唯一有人居住的离岛。近几年,鹿西乡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但受限于交通不便,一直难以有所起色;但随着大门大桥的开通,这一困境有望改善,鹿西岛与外界的联系将变得更加紧密。大门大桥的开通对鹿西岛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机遇。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讨论鹿西岛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以及其对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启示。  关键词:
期刊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河南 郑州 451464)  摘 要: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受制于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受到抑制,特别是一些学生管理制度中,以程序化、规训化、控制性为特色的体制要素,更是对学生自我价值理性的一种强权表现。学生作为主体之一,其内在生存状态迫切需要发挥自主性教育,而寻找失落的学生主体,将是未来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趋势。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主体发展理念;改革途径  
期刊
(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 漯河 462000)  摘 要:微课程作为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对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老师业务水平、实现高效课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微课在学校特色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总结开展的过程、方法及效果,为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模式  微课,也叫“微课程”,不是一节课的微缩,而是将一节课的碎片化,是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