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话——研究主题的产生
有一次,我得知班里有一个男生和女生走得比较近,爱在一块玩,两个人上课都有些心不在焉,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了。显然,同学之间纯洁的友情因为过度膨胀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了。对此我陷入了沉思:我该怎么帮助他们呢?毕竟,在小学阶段,孩子是一个模仿能力很强分辨力很弱的群体,已经有了朦胧的性别意识,对异性存在着好奇,很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但不要轻易贴上“早恋”的标签,这个我是知道的。可问题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的。最终,我决定设计这么一个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小学生能不能谈恋爱。由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最终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一次自我教育。
二、讨论——主题研究的开始
本阶段是接触课题阶段。
活动地点:五(5)班教室。
参与人员:我,五(5)班的学生。
讨论的话题:小学生能否谈恋爱。
学生分别从友情、亲情等方面去阐述自己的观点。此时,我当即提到,为什么不是爱情呢?学生一阵唏嘘,他们对于“爱情”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其实很模糊,好像觉得只要是孩子口中说出来就不好,这些当然源于大人的引导。因此,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都认为小学生不应该谈恋爱,至于早恋对小学生到底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是什么促使学生早恋的,就说不上来了。尽管如此,但一个课时的讨论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认为这个主题是值得研究的,最后学生自发地分成了5个研究小组,选出组长,讨论怎样研究、用什么方法研究。
三、爱心——研究主题中的主题
本阶段是研究课题阶段。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
为了营造一种向上、健康的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珍贵的亲情、友情、师生之情,我布置了一道每天必做的作业:你为自己身边的人做了什么事来表达你的感恩之心,请你记录在你设计的爱心卡上。学生开始努力把自己的爱心回报给那些曾经帮助自己和需要自己帮助的人。从从来不做家务到主动帮助父母干活,从遇到一些小事就和同学斤斤计较到主动给下雨的同学送伞、给生病的同学送书包,等等。他们认真完成作业,更加尊重为自己操劳的教师……
学生们还把五颜六色的爱心卡贴在透明的窗户上,以此表达对爱的理解。他们每天都沉浸在这些暖暖的温情中。在学生的爱心卡上还这样写道:“今天,我帮妈妈洗碗,知道妈妈平时很辛苦,以后要多帮妈妈分担家务”,“今天认真完成作业是对老师的爱”,“我帮助同学解出难题,我很高兴”。
(二)自主、合作贯穿研究过程
5个小组分工合作,各小组分别采用了谈话法、实践法、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剖析了小学生产生早恋现象的成因、影响。各组分别给自己的小组取了名字,分别是:奔腾的海洋、燃烧的烈焰、希望之光、芳草飘香、活泼向上小天使。
此外,通过上网和查阅书籍,学生掌握了相关资料。“燃烧的烈焰”和“芳草飘香”小组的成员通过共同讨论编制了一份调查问卷,在问卷中有这样的问题:①小学生谈恋爱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②小学生能承担起爱情吗?③人最好是什么时候谈恋爱?研究小组的组员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分析,最后概括得出结论:小学生谈恋爱会影响学业、心灵的成长,甚至会因此走上迷途。
四、成果——研究主题的感叹号
(一)课题成果展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个星期的研究,五个小组在六楼阶梯教室展示了研究成果。他们分别以小品、漫画、幻灯片演示、歌谣、现场采访等形式展示了研究的成果。各个小组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功能,集大家所长,尽显风采。
首先是“希望之光”组和“奔腾的海洋”组用幻灯片演示了小组研究的过程及收获。而后是“燃烧的烈焰”组通过小品表演进行情景再现。紧接着以团结著称的“活泼向上小天使”组编了一首歌谣,呼吁小学生拒绝早恋。歌谣的内容是这样的:小学生,谈恋爱,那是绝对不应该。未熟果,早品尝,苦涩味,悔终生。早恋其实很悲哀,小学生谈恋爱,影响学习不应该。小学生,不恋爱,快乐成长真自在!他们组还通过一组手绘漫画感召小学生要有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最后“希望之光”组的小记者当场向教师提了几个问题:①您是大人,您怎么看小学生谈恋爱?②如果您知道或看到小学生谈恋爱,您会怎么做?被提问的教师非常理性地分析了现状和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认为小学生之间的彼此喜欢未必就是爱情,如果是整天沉迷于其中,大家就应该一起来帮助他们走出迷茫,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应该取笑和排斥他们。教师的一番话给现场的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
60分钟的成果汇报在学生们稚嫩的声音中结束,我想,我们的研究没有结束,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精彩。
(二)反思
1.学习小组之间能力分布不均衡。在确定主题时,学生大多喜欢与综合素质高、有媒体素养的同学组成一个协作团体,一些媒体素养较低、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常常被大家拒之门外,这些学生又不太合群,最后也聚成了一个团体。因此,组和组之间就必然产生了差异,起点高的研究小组在研究时,博采众长,进步自然很快。但是那些起点低的小组却不知道从何下手进行研究,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无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进步。例如这次汇报,5个小组汇报。有3个小组的研究就很深刻,并且展示时都表现得落落大方。可另外的那2个小组却只是对课题进行了表面上的解释。那么如何解决学习小组之间的能力分布不均衡状况呢?我想,在以后分组时,我会在尊重自由组合的前提下,争取每组都有一些比较优秀的成员引领那些起步慢的一起研究,尽可能让每位组员都真正参与进来,获得进步。
2.研究的主题不够深入。学生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着眼于“小学生不能谈恋爱”这一观点进行的,研究的面比较窄,不够深入,很多小组只是停留在资料的展示上,缺乏自己的理解。甚至有的组在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时出现这样的语言:“他们认为小学生早恋会影响学习,他们……”很显然,这些学生没有进行人称的转换,也就是没有把研究变为主动。我觉得,身为学生研究的合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导致了学生研究的停滞不前。在下个阶段的研究中,我将把目光聚焦在“小学生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情感”上,引领学生走入广阔的天地,深化研究的内容,提升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真正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
有一次,我得知班里有一个男生和女生走得比较近,爱在一块玩,两个人上课都有些心不在焉,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了。显然,同学之间纯洁的友情因为过度膨胀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了。对此我陷入了沉思:我该怎么帮助他们呢?毕竟,在小学阶段,孩子是一个模仿能力很强分辨力很弱的群体,已经有了朦胧的性别意识,对异性存在着好奇,很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但不要轻易贴上“早恋”的标签,这个我是知道的。可问题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的。最终,我决定设计这么一个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小学生能不能谈恋爱。由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最终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一次自我教育。
二、讨论——主题研究的开始
本阶段是接触课题阶段。
活动地点:五(5)班教室。
参与人员:我,五(5)班的学生。
讨论的话题:小学生能否谈恋爱。
学生分别从友情、亲情等方面去阐述自己的观点。此时,我当即提到,为什么不是爱情呢?学生一阵唏嘘,他们对于“爱情”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其实很模糊,好像觉得只要是孩子口中说出来就不好,这些当然源于大人的引导。因此,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都认为小学生不应该谈恋爱,至于早恋对小学生到底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是什么促使学生早恋的,就说不上来了。尽管如此,但一个课时的讨论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认为这个主题是值得研究的,最后学生自发地分成了5个研究小组,选出组长,讨论怎样研究、用什么方法研究。
三、爱心——研究主题中的主题
本阶段是研究课题阶段。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
为了营造一种向上、健康的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珍贵的亲情、友情、师生之情,我布置了一道每天必做的作业:你为自己身边的人做了什么事来表达你的感恩之心,请你记录在你设计的爱心卡上。学生开始努力把自己的爱心回报给那些曾经帮助自己和需要自己帮助的人。从从来不做家务到主动帮助父母干活,从遇到一些小事就和同学斤斤计较到主动给下雨的同学送伞、给生病的同学送书包,等等。他们认真完成作业,更加尊重为自己操劳的教师……
学生们还把五颜六色的爱心卡贴在透明的窗户上,以此表达对爱的理解。他们每天都沉浸在这些暖暖的温情中。在学生的爱心卡上还这样写道:“今天,我帮妈妈洗碗,知道妈妈平时很辛苦,以后要多帮妈妈分担家务”,“今天认真完成作业是对老师的爱”,“我帮助同学解出难题,我很高兴”。
(二)自主、合作贯穿研究过程
5个小组分工合作,各小组分别采用了谈话法、实践法、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剖析了小学生产生早恋现象的成因、影响。各组分别给自己的小组取了名字,分别是:奔腾的海洋、燃烧的烈焰、希望之光、芳草飘香、活泼向上小天使。
此外,通过上网和查阅书籍,学生掌握了相关资料。“燃烧的烈焰”和“芳草飘香”小组的成员通过共同讨论编制了一份调查问卷,在问卷中有这样的问题:①小学生谈恋爱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②小学生能承担起爱情吗?③人最好是什么时候谈恋爱?研究小组的组员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分析,最后概括得出结论:小学生谈恋爱会影响学业、心灵的成长,甚至会因此走上迷途。
四、成果——研究主题的感叹号
(一)课题成果展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个星期的研究,五个小组在六楼阶梯教室展示了研究成果。他们分别以小品、漫画、幻灯片演示、歌谣、现场采访等形式展示了研究的成果。各个小组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功能,集大家所长,尽显风采。
首先是“希望之光”组和“奔腾的海洋”组用幻灯片演示了小组研究的过程及收获。而后是“燃烧的烈焰”组通过小品表演进行情景再现。紧接着以团结著称的“活泼向上小天使”组编了一首歌谣,呼吁小学生拒绝早恋。歌谣的内容是这样的:小学生,谈恋爱,那是绝对不应该。未熟果,早品尝,苦涩味,悔终生。早恋其实很悲哀,小学生谈恋爱,影响学习不应该。小学生,不恋爱,快乐成长真自在!他们组还通过一组手绘漫画感召小学生要有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最后“希望之光”组的小记者当场向教师提了几个问题:①您是大人,您怎么看小学生谈恋爱?②如果您知道或看到小学生谈恋爱,您会怎么做?被提问的教师非常理性地分析了现状和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认为小学生之间的彼此喜欢未必就是爱情,如果是整天沉迷于其中,大家就应该一起来帮助他们走出迷茫,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应该取笑和排斥他们。教师的一番话给现场的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
60分钟的成果汇报在学生们稚嫩的声音中结束,我想,我们的研究没有结束,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精彩。
(二)反思
1.学习小组之间能力分布不均衡。在确定主题时,学生大多喜欢与综合素质高、有媒体素养的同学组成一个协作团体,一些媒体素养较低、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常常被大家拒之门外,这些学生又不太合群,最后也聚成了一个团体。因此,组和组之间就必然产生了差异,起点高的研究小组在研究时,博采众长,进步自然很快。但是那些起点低的小组却不知道从何下手进行研究,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无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进步。例如这次汇报,5个小组汇报。有3个小组的研究就很深刻,并且展示时都表现得落落大方。可另外的那2个小组却只是对课题进行了表面上的解释。那么如何解决学习小组之间的能力分布不均衡状况呢?我想,在以后分组时,我会在尊重自由组合的前提下,争取每组都有一些比较优秀的成员引领那些起步慢的一起研究,尽可能让每位组员都真正参与进来,获得进步。
2.研究的主题不够深入。学生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着眼于“小学生不能谈恋爱”这一观点进行的,研究的面比较窄,不够深入,很多小组只是停留在资料的展示上,缺乏自己的理解。甚至有的组在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时出现这样的语言:“他们认为小学生早恋会影响学习,他们……”很显然,这些学生没有进行人称的转换,也就是没有把研究变为主动。我觉得,身为学生研究的合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导致了学生研究的停滞不前。在下个阶段的研究中,我将把目光聚焦在“小学生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情感”上,引领学生走入广阔的天地,深化研究的内容,提升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真正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