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压差过大的治疗方法

来源 :求医问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_lf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同志:
  我今年72岁,是一名高血压患者。但当我的高压达160—180毫米汞柱时,低压经常在50—60毫米汞柱之间波动,并且伴有头晕、眼花、无力等症状。这使许多医生不敢为我用药。请问:像我这样“高压高低压低”的高血压病人应如何治疗。
   山东李雨娟
  李雨娟读者:
  您的高血压属于老年性单纯收缩压增高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即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降低,简称为“收高舒低”型高血压。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常见于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动脉硬化的病人。其特点是,①脉压差增大:即收缩压(高压)减去舒张压(低压)之差可超出130毫米汞柱以上。正常人的脉压差为40—60毫米汞柱。②血压波动大:24小时内收缩压上下波动可达50毫米汞柱以上。有时在2—3小时内血压就可上下波动20—30毫米汞柱。③常伴有直立性低血压:即病人的血压随着体位的变化而变化,立位时的血压可比卧位时低30—50毫米汞柱。针对上述特点,在治疗这种“收高舒低”型高血压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掌握血压的变化特点
  
  患者应做好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变化特点,并以此作为选用降压药物和确定降压标准的依据。
  
  2.确定降压标准
  
  降低收缩压时一定要照顾到舒张压。合并冠心病的病人应将舒张压保持在60—80毫米汞柱之间,否则易发生心梗;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舒张压不应低于90毫米汞柱,否则可引起肾功能恶化;合并脑动脉硬化者收缩压应保持在140—160毫米汞柱为佳;80岁以上的老人的血压应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
  合并有直立性低血压者降压标准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以舒张压为主,不论立位或卧位,舒张压不应低于60毫米汞柱。也就是说如果病人在立位时舒张压为60毫米汞柱,收缩压应为160毫米汞柱;若收缩压降到150毫米汞柱,舒张压已低于60毫米汞柱,那么,就只能使收缩压保持在160毫米汞柱了。因为目前还没有只降收缩压而不降舒张压的药物。为了保护心、肾功能和不发生意外并发症,让病人保持正常的最低舒张压要比降低收缩压更重要。二是根据立位和卧位时的血压变化调整用药。如果仅为了保持舒张压不要过低,而不积极降低收缩压也是不对的。若立位舒张压在60毫米汞柱,而收缩压不高于160毫米汞柱,可不增加药量,继续观察血压。若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的安全界限,而此时可在卧位采用小量多次服用短效降压药,如尼群地平5—10毫克,观察血压,寻找适宜的降压药剂量。若立位收缩压达到140毫米汞柱的正常标准,而卧位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此时在白天也不能增加药量,只能在夜间用短效降压药谨慎降压,也就是说,既能使舒张压不低于主要脏器供血需要的最低值,又能使收缩压降至接近正常的水平。当血压稳定后,可将短效降压药更换为长效降压药,以保持血压平稳。
  
  3.注意体位变化
  
  “收高舒低”型高血压患者多有卧位时血压高,站位时血压低的特点。故病人在起床时,动作要缓慢,以免发生晕厥。
  
  4.注意用药
  
  “收高舒低”型高血压病人对降压药很敏感。故这些病人在用药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并应选用短效降压药(尼群地平、卡托普利等)治疗,而不适合选用长效降压药(络活喜、洛丁新片等)治疗。另外,这些病人也不适合选用利尿类降压药(氨体舒通、双氢克尿噻等)治疗。因为利尿类降压药具有降低血容量,加大脉压差的作用。
其他文献
<正> 当前,在中小学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各级体育科研人员,从实际出发,并根据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
乌头类中药属于毛茛科植物,在我国使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植物主根为乌头,侧根为附子,独根为天雄,均可入药,是临床常用的祛风散寒、除痹止痛之品。其中附子有回阳救逆之功效,在
随着数据采集、存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及相关内容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研究热点。这也给停车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云基础设施搭建、大数据分析以及相
由于荒漠化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及环境的重要影响,全国性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已迫在眉睫。鄂尔多斯高原为我国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中心之一,尽管从19世纪50年代即开始了荒漠化
我国各地的中药店,多被称为“堂”,如北京的同仁堂、济南的宏济堂、沈阳的天益堂、贵阳的同济堂、成都的华安堂、乐山的民生堂等等。一些中医在签名落款时也往往在名字的前面
大数据与国家治理日渐融合为"数据化国家治理",依靠大数据信息与分析优势,有助于增进国家治理各次级体系中政府治理对于公共服务供给、市场治理对于私人服务供给、社会治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