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设计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pi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四年级上(7)册。
  教材简析: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歌风格的歌曲。这首歌曲的特点是:2/4拍、二段体结构,G七声羽调式。曲调诙谐、欢快,旋律起伏大,节奏变化多,学唱难度较大。歌词中蕴含的故事情节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
  设计理念:
  1.以审美为核心。从音乐的要素入手,通过“在故事中学习音乐,用音乐来讲述故事”,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对民族歌曲的热爱,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2.以音乐为主线。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感受与体验,实践与创造)都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学唱歌曲中获得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的体验。
  3.以学生为主体。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培养学习兴趣这一基本理念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表达个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学习升记号(#)并体会它在歌曲中的作用。
  2.学会儿童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学习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演唱歌曲。
  3.通过学习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认识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有正义感的人,立志做一个机智勇敢、自信、有正义感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寓情于景,初闻西部民歌旋律
  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道去祖国西北部美丽的新疆。新疆是歌舞之乡,那里的人民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你们听远处传来优美的音乐——
  出示:
  
  师:多动听的音乐啊,它离我们更近了——
  出示:
  
  师:同学们,是谁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出示歌词)
  生:阿凡提。
  师:你们了解阿凡提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在新疆维吾尔族人们心中,阿凡提是正义的化身。新疆的小朋友人人都想做小小阿凡提呢!
  (设计思路:导入的方式很多,由于这首歌曲内涵丰富,演唱难度大,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同学们对歌曲的学习兴趣,我直接引用歌曲中体现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的乐句,让同学们聆听并模唱。接着教师演唱歌词,引出本课的主人公——少年阿凡提。)
  二、视听结合,初步感知音乐结构
  播放Flash音乐课件,创设歌曲表现形式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这有助于学生把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划分为两段体的曲式结构: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为第一部分;从第18小节到结束为第二部分。
  (设计思路:让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了解常见的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观的形成与发展。)
  三、在故事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
  师:(教师演奏引子部分)同学们,引子部分×× ××│×× ××|,这样的节奏,它模仿出了什么声响?
  生:仿佛是远处传来的毛驴的脚步声,它离我们越来越近。
  师:(有感情地演唱第一段歌曲)听了这部分歌曲,同学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这部分歌曲节奏紧密,变化不大,用陈述的语气,把少年阿凡提欢乐风趣的生动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
  生2:特别是“0 × ×”切分节奏和重音记号(>)加强了语气,更加突出地表达了少年阿凡提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心情,突出了歌曲的主题。
  生3:升记号的出现更使音乐显出浓浓的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
  师:(教师有感情地演唱第二段歌曲)这部分歌曲的节奏音型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故事情节有了怎样的发展?
  生1:这部分歌曲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
  生2:这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唱出了阿凡提自豪、欢乐的心情。
  教师小结:在音乐中,要想表达抒情的、婉转的、沉思的情感时,节奏会比较松,音值也较长;用来表现激动、紧张的心情,节奏则紧密,音值也较短。通过对《我是少年阿凡提》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在体验歌曲中故事情节变化与矛盾冲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节奏会使音乐情绪产生变化。
  (设计思路:节奏是音乐的支架。这一环节的教学抓住节奏这一音乐要素,让学生通过倾听、演唱、比较歌曲前后两部分的节奏特点来体验生活中的音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
  四、讲述歌曲中的故事,让音乐旋律自然流露
  1.用课件展示一个关于旋律线条走向的画面。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引导学生按照直观的旋律线来理解歌曲旋律起伏大,在歌唱中应注意学习的重难点;二是让学生感受旋律线与天山起伏蜿蜒的山势联系起来,激发同学们的形象思维,通过想象不由自主地进入到歌曲的情景中。
  2.当同学们已基本会唱歌曲时,我鼓励他们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我把他们分成六人小组,谈谈各自的感受与见解,从而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
  (设计思路: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音乐的灵魂。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各种教学形式、手段,培养学生听辨旋律高低、快慢、强弱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来感知音乐的变化,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获得审美体验。)
  作者单位
  昆明市西山区育红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2007年11月11日)    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生,1998年4月入党,1975年12月参加工作,中学一级教师,现年50岁。现任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中共十七大代表,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2002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荣誉称号、2003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2006年获得首届云南“兴滇人才”
朋友刚从上海回来,她出发之前最期待的就是可以去探访南方水乡。我连忙访问她的观感。她欲言又止,好像有很多隐情的样子。据她的说法,那里有一些穿着民族服装的导游,带着他们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