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09至2016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状况分析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aijuan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我国2009至2016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及分子流行状况。

方法

挑选2009至2016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项目收集的肺炎克雷伯菌中厄他培南耐药菌株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14种抗菌药物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和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法检测CRKP中碳青霉烯酶;PCR扩增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不同菌株的同源性。

结果

在2 502株肺炎克雷伯细菌中筛选出193株CRKP。193株CRKP除对多黏菌素E(4.0%)、替加环素(7.3%)、磷霉素(25.4%)、阿米卡星(38.3%)和米诺环素(38.9%)的耐药率低于40%,对其余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65%。其中143株(74.1%)检测出碳青霉烯基因,最多的分别是blaKPC-288株(45.6%)和blaNDM-1 40株(20.7%)。126株产KPC-2和NDM-1型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株包含33个ST型,以ST11(59.5%)为主。所有ST11菌株均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受检菌株经PFGE指纹图谱分析共得到111种克隆,其中12种含有2株或以上同克隆菌株。

结论

2009至2016年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不断上升,临床医护人员应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对CRKP的耐药性监测,控制其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探讨运用近距离放射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肺内寡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入院的结直肠癌术后肺内寡转移患者的病例,10例患者共15个病灶,采用CT引导下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肺部转移病灶。应用定位CT扫描图像,将插植针置入肿瘤,在CT引导下调整插植针至合适位置,将插植完成后图像传至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和危及
目的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影像(MRIdiag)相比较,评估MRI模拟定位影像(MRIsim)与模拟CT融合的精准性,为MRIsim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行MRIsim同时又有MRIdiag的患者24例,其中脑胶质瘤、鼻咽癌和前列腺癌各8例。将每位患者的MRIsim、MRIdiag影像分别与模拟CT融合,在3种图像上分别勾画危及器官(OAR),在CT与MRIsim融合影像(F_CTMs
目的筛选电离辐射诱导的长链非编码RNA LOC102606465靶基因,探索其潜在生物学功能。方法基因芯片检测LOC102606465下游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qRT-PCR对部分DEGs进行验证。对DEGs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以筛选显著模块及关键枢纽基因。结果siRNA-447和siRNA-5
目的提高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葡萄球菌的能力。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分离自临床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的葡萄球菌中临床鉴定分值低于2.0的菌株110株,选用Bruker microflex仪器和biotyper软件重新进行直接点靶法和提取法鉴定,以16S rRNA基因、延长因子(tuf)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肝脏肿瘤内碘油沉积对碳离子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对比纯碘油、纯凝胶和碘油凝胶混合物实际相对水阻止本领(RLSP)和其CT图像转化获得的RLSP。在7例典型有碘油沉积病例的CT图像上制定碳离子放疗计划,然后基于前述分析结果,将碘油沉积区域RLSP修正为正常肝组织,将先前制定碳离子放疗计划在修正后CT图像上重新计算,比较在不同CT图像上等效水深度和剂量分布的差异。结果依据CT
目的研究长沙地区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和耐药变迁,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统计2010至2017年长沙地区湘雅二医院和湖南旺旺医院53 006份疑似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标本,分析Uu和Mh的感染率和耐药率。结果2010至2017年共检测53 006份标本,其中Uu感染16 830份,感染率为31.75%;Mh感染2 471份,感染率4.66%;Uu和Mh
结直肠癌和肺癌均是目前中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攀升的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均不尽人意。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近些年DNA甲基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全面认识其现状和进展对于个体化精准医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旨在概述DNA甲基化在结直肠癌和肺癌诊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目的建立适用于儿童血细胞的复检规则,保证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准确,确保病理细胞不漏检。方法抽取2018年5至6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儿血细胞分析标本共计1 420份,采用SYSMEX XN-350和XN-A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时进行血涂片双盲法人工镜检。其中463份用于复检规则的建立,586份用于复检规则的验证,371份用于复检规则的应用效果研究。参照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
目的分析抗可溶性肝抗原(抗-SLA)抗体阳性肝病患者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就医的77例抗-SLA阳性患者血清,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LA、抗肝细胞溶质Ⅰ型抗体(抗-LC1)、抗糖蛋白210抗体(抗-gp210)和抗核蛋白体100抗体(抗-sp100);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