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我国在各方面都得到了不错的发展,相应的,开采资源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岩土工程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岩土的需求量自然极大,对岩土的开采不留余力,而过度开采岩土资源导致的地质灾害也频繁发生,诸如山体滑坡、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灾害的发生不仅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还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重视因岩土开采而产生的地质灾害,做好针对性的防治工作,以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本文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预控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预控措施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始终不会停止,也就是说不可能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现下国家的政策就是开发与保护并行,不会停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但会在开发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同时还会人为的调整和保护,防止自然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损害。在岩土工程的建设中,要对自然生态实施保护就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以便相关部门预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及时的进行灾害预控,避免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侵害。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探析
  1.1加固技术
  地基加固技术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中常见的防治技术,通过对地基的加固提升地质相关工程的稳定性,能够起到预防灾害的作用。在存在地基的情况下,加固方式可以选择夯实法、预压法这类提高地基层稳固性的加固技术,这类技术能够提升地基的稳定性。其中预压法主要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两种模式,真空预压被应用于地质土层较厚的地方,而堆载预压被应用于地质土层较薄的地方。要注意的是,在地质土层被加固后的位置要用网格法保护,主要是将黏性较大的土层再进行加固,将岩石的缝隙填充以提升岩土工程的密实度。其余方面,土层的加固方法还有电化学法、灌浆法[1]。加固技术通常是在地基不稳的情况下得到应用,比如建立在河边的建筑工程,因临近水源,土地含水量丰富,导致地质松软,地质是不利于建筑施工的软土地基,除了含水量丰富之外,其还存在高压缩性质和高触变性质,施工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土质,以避免发生建筑沉降的现象。此種情况可以选择柔性桩复合地基,加固方式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加固。
  1.2抗滑桩施工技术
  抗滑桩施工技术主要运用在当地多雨且山体不稳定的坡地,是防止山体滑坡的重要防治技术。关于抗滑桩施工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考虑抗滑桩的位置时要结合坡地的实际情况,将其布置在地质土层较薄且推力较小的地方。布置抗滑桩时,实际施工的状况下主要采用单排模式,但若是滑坡体推力过大则采取分段阻滑模式。与此同时对抗滑桩的长度也有所要求,最多不超过36m,要注意若是抗滑桩滑带深度超过25m,就需要考虑施工是否规范的问题了[2]。第二,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抗滑桩位置的准确度,若是抗滑桩出现位置偏差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到抗滑桩的稳定,从而影响到抗滑桩施工技术的防治效果。第三,在确定桩孔位置时可采取人工挖孔和机械挖孔两种方式,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清理好孔洞内的杂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使用导管。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应该是在水下作业,导管位置应低于水面2m。
  1.3锚固施工技术
  锚固施工技术主要运用于边坡地质存在问题的地方。在进行锚固施工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判断该地是否能够承受锚固施工的压力,施工位置的地质土层最好具备硬质性质。锚固施工技术中需要对土层进行钻孔,这时就要考虑到锚固施工技术对钻孔深度和钻孔孔径的需求。在锚固施工时所使用的钻孔设备有全液压履带式钻孔机和轻型液压钻孔机两种类型,使用前者的钻孔深度大、孔径大,主要应用在地质条件复杂的环境中,而后者因其本身灵活轻便的优点,主要应用于峡谷或山谷地区。要注意的是,锚固施工对材料质量的要求极高,材料还需具备耐腐蚀性能,所以要严格审核相关材料,确保材料的强度能够达到锚固施工的标准[3]。最后锚固施工孔径直径偏差在5mm以内。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预控措施探讨
  2.1利用生物措施进行预控
  生物措施是指利用生物具备的功能降低并预防地质灾害的预控措施,比如植被种植,可以保持水土稳定不流失,还能降低水流冲击和其他压力,预防土层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其他方面还能利用生物特性保护并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况且生物措施成本低廉却能取得极好的效果,只是建设周期较长。而且生物措施在理念上完美吻合了当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还对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2.2改进并完善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发生前总有一定的预兆,为了预防地质灾害,在岩土工程建设中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还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应该具备实时监测复杂地质区域或地质灾害高发区域的功能,进入新时代以后,还可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动态监测区域周边河流雨量、水文等信息,参考真实有效的环境数据能够预测出可靠的地质灾害信息,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出预警并指导人们避险。除此之外,针对人们群众要做好防灾抗灾的相应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地质灾害知识,以便在灾害真正来临时做到心中有数,降低地质灾害的并发风险。
  2.3采取合适的避险措施
  当地质灾害发生在人群密集或者城镇地区时,总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若是条件允许的情况,有关部门可以根据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控准备,但若是灾害严重的情况,就只能采取避让的预控措施,将灾害可能侵入的区域内实施转移人员和财产的举措,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结语:
  综上,要保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减低自然地质灾害风险,避免对人们群众和生态环境受到损伤,就需要相关部门合理规范资源开发行为,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预控措施准备,以避免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麻江涛.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0):123-124.
  [2]龚放.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3):1-2.
  [3]冷明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探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12):272+274.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2)观察雷米普利与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心功能密
目的 比较新型冠状病毒病例咽拭子标本与痰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方法 对31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的咽拭子与痰标本分别进行病毒ORF1ab基因、N基因及人体上皮细胞(ribonuc
目的:宫颈癌患者术后淋巴结状态是预后的重要因素,部分早期宫颈癌患者无淋巴结转移仍会出现复发,这表明隐匿性微转移的存在,为此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癌的微转移
目的:1、临床前瞻性研究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CHB、HBeAg阴性CHB和HBeAg阳性HBV携带者的疗效、影响疗效因素及安全性.2、研究拉米夫定相关性YMDD变异的发生规律以及对疗效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建筑行业逐渐出现了多样化的住房需求,这就导致了整个建筑体系的住房结构和类型变得越来越复杂,施工难度也越来越高,
目的:研究P53、c-erbB-2、P16和PCNA在腺性膀胱炎、膀胱腺癌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腺性膀胱炎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关系,以期发现对判断腺性膀胱炎恶变可能有意义的
A hyperpycnal flow forms when a relatively dense land-derived gravity flow enters into a marine or lacustrine water reservoir. As a consequence of its exces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