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主要着力于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主动发现的心里动机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式学案的产生更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有指导地、探索性地求知.下面来说我对探究式学案的认识.
一、探究式学案的类型
1.知识型
知识型探究式学案是以知识的学习、整理、归纳和巩固为重点而设计的学案,其目的是教会学生独立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从而掌握重点、攻克难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通过此类学案,可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变得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理解记忆.
2.问题型
问题型探究式学案是以问题探究、能力培养为重点而设计的学案,可分为直接知识探究、引申探究、讨论探究等.通过此类学案,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探究式学案的作用
1.指导预习
在课前学生预习时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预习,有的放矢.目标步骤清晰、重点突出,能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概括化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要探究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为进一步思考探究作好准备.
2.课堂学习
在教学中,学生根据学案有的放矢地听课,根据学案落实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加积极主动.探究式学案使学生学会观察的要领和方法,把实际的观察经验和技能转化为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去想,了解学习的规则和方法,防止授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充分注重知识或规律的建立过程,注重发现,而不是给予,注重过程,而不是结论;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分析,让学生自己来对比、筛选、取舍,找到关键,抓住本质,得出正确结论;找到对应条件下的最佳方案,进行探索性学习,让学生的学法得到最好的培养.
3.课后复习
系统的学案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又有温故而知新之功效.学案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构成知识网络,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课后巩固,第一需要消化理解课堂上的知识点和题型,第二需要找相应的习题巩固课堂上的知识点和题型,这样学生才能够举一反三.
三、探究式学案的设计举例
1.图表式学案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图表式学案: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 bx c>0(a>0)的解法
判别式△=b2-4ac△>0△=0△<0
方程ax2 bx c=0的根
二次函数y=ax2 bx c的图象
ax2 bx c>0的解集
ax2 bx c<0的解集
通过这个图表式学案,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完善知识结构.
2.填空式学案
例如,对称问题是数学中最能体现其美育功能的内容之一.对称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但是,教材中对称问题的叙述是极其零碎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不同类型对称问题解决的经验之上,从教材点点滴滴的分步中探究归纳出一般性的对称规律.教师可设计如下的填空式学案:
1.点P(x0,y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关于点A(a,b)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2.直线A1x B1y C1=0关于点A(a,b)的对称直线的方程是.
通过上述填空式学案,使学生明确对称问题分为两类:一是关于点的对称即为中心对称;二是关于直线的对称即为轴对称.
3.网络式学案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各章节、各部分的知识都是有一定的联系,而且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交叉结合,形成综合问题.这种知识系统的横向、纵向联结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为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知识框架,可将学案设计成网络形式,提高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简明化.
总之,探究式学案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它可以指导学生预习,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用于组织复习.因而,在教学中,探究式学案需逐步渗透,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探究式学案,把握教学规律,从而指导课堂教学.
一、探究式学案的类型
1.知识型
知识型探究式学案是以知识的学习、整理、归纳和巩固为重点而设计的学案,其目的是教会学生独立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从而掌握重点、攻克难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通过此类学案,可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变得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理解记忆.
2.问题型
问题型探究式学案是以问题探究、能力培养为重点而设计的学案,可分为直接知识探究、引申探究、讨论探究等.通过此类学案,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探究式学案的作用
1.指导预习
在课前学生预习时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预习,有的放矢.目标步骤清晰、重点突出,能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概括化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要探究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为进一步思考探究作好准备.
2.课堂学习
在教学中,学生根据学案有的放矢地听课,根据学案落实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加积极主动.探究式学案使学生学会观察的要领和方法,把实际的观察经验和技能转化为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去想,了解学习的规则和方法,防止授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充分注重知识或规律的建立过程,注重发现,而不是给予,注重过程,而不是结论;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分析,让学生自己来对比、筛选、取舍,找到关键,抓住本质,得出正确结论;找到对应条件下的最佳方案,进行探索性学习,让学生的学法得到最好的培养.
3.课后复习
系统的学案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又有温故而知新之功效.学案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构成知识网络,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课后巩固,第一需要消化理解课堂上的知识点和题型,第二需要找相应的习题巩固课堂上的知识点和题型,这样学生才能够举一反三.
三、探究式学案的设计举例
1.图表式学案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图表式学案: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 bx c>0(a>0)的解法
判别式△=b2-4ac△>0△=0△<0
方程ax2 bx c=0的根
二次函数y=ax2 bx c的图象
ax2 bx c>0的解集
ax2 bx c<0的解集
通过这个图表式学案,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完善知识结构.
2.填空式学案
例如,对称问题是数学中最能体现其美育功能的内容之一.对称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但是,教材中对称问题的叙述是极其零碎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不同类型对称问题解决的经验之上,从教材点点滴滴的分步中探究归纳出一般性的对称规律.教师可设计如下的填空式学案:
1.点P(x0,y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关于点A(a,b)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2.直线A1x B1y C1=0关于点A(a,b)的对称直线的方程是.
通过上述填空式学案,使学生明确对称问题分为两类:一是关于点的对称即为中心对称;二是关于直线的对称即为轴对称.
3.网络式学案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各章节、各部分的知识都是有一定的联系,而且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交叉结合,形成综合问题.这种知识系统的横向、纵向联结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为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知识框架,可将学案设计成网络形式,提高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简明化.
总之,探究式学案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它可以指导学生预习,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用于组织复习.因而,在教学中,探究式学案需逐步渗透,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探究式学案,把握教学规律,从而指导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