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有效提升策略的研究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onegou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教师应积极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有效提升
  
  一、研究的意义
  
  (一)推进素质教育的进行
  科学素养(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实践能力)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科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科学素养,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包括生物科学素养的科学素养,其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进行。
  
  (二)推进新课程标准和实施新课程改革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生物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质,包括生物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物科学能力、科学观念以及科学品质等方面。
  
  二、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有效提升策略
  
  (一)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夯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
  
  1.多样化教学,让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关键是要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应依照课标要求,进行有效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
  
  2.运用多媒体优势解决教学难点,激发热情,培养科学意志
  运用多媒体优势解决教学难点,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的。如教学细胞减数分裂时,可以通过设计三维动画来显示染色体的规律变化,借助于音频、色彩,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激发学习热情。
  
  3.利用本地生物资源,合理应用生物科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本地的生物资源,渗透于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去,激发学习生物兴趣。
  
  (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与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基本理念,探究性学习一般遵循的程序是:
  教师应把探究作为学习策略、方式与学习内容,注意教学策略的多样化,结合学校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修正、完善或补充创造性探究活动,突出探究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与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1.通过验证实验培养操作技能
  教师应采用开放实验室、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并严格要求学生通过科学观察,记录并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培养操作技能,提高学习兴趣。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要善于创造研究气氛,激励学生大胆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开展探究学习。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可组织学生以不同叶片或花为材料,观察其色素,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改革实验评价方式,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和能力
  改革实验评价方式,把实验报告改为小论文形式,并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写出实验设计,根据实验过程补充实验设计并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深化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提出改进方法、建议和设想,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四)加强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学史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生物学家的事迹,实施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如用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DNA遗传物质的实验等史例介绍有关研究的思维和方法。
  
  (五)用生物学家的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进取、合作及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可通过经典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可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成功的不易,体会到只有通过顽强的毅力,聪明的才智,以及不断的探索与通力协作,才能取得成功。
  另外,应加强隐性课程资源技术,让学生体验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和积累过程,从中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六)渗透STS思想,教会学生模拟决策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science
其他文献
本文首次利用谷子的“豫谷 1号”初级三体系列和SDS -PAGE蛋白电泳 ,对控制谷子胚乳的糯性基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控制谷子糯与非糯性状的为一对单基因 ,非糯对糯为显性
[摘要]在教学中,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方面会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试图把情感教育贯穿到英语教学中,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促进英语教学。  [关键词]情感教育 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生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情感(非智力)因素。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是英语教学的手段,起着激发、定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和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表达的关系。方法选高脂血症患者58例,年龄、性别、体重相匹配正常人21例作为对照,用ELISA法测定血浆瘦素,用流式细
[摘要]新形势下,中考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复习课中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了时代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复习 知识迁移 能力培养    中考是初中学生面临的人生第一次大考,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科学、有效地进行复习,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益,实现成绩与素质的“双赢”。围绕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理改变包括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他含色素的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及残留的神经元胞质内
[摘要]化学学科具有知识点分散、需记忆较多、内容复杂等特点,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西藏等教学条件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如此。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想办法让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足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产生兴趣。  [关键词]西藏地区 化学课堂教学 注意力    一、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于某一特定事物的集中指向。注
一、问题的提出    词汇是英语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选材面广,词汇量大,新词汇增多。而英语词汇教学时间投人多,收效低。部分学生受词汇量的限制,在高考中对占英语单科总分40%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试题的不理解,影响了考试的发挥。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有效记忆并掌握词汇,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现行高中英语词汇教
目的:观察蒙古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美满霉素干预后Hsp27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和保护机制,探讨其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意义。方法:(1)分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