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姑鱼群体遗传结构的同工酶分析

来源 :渔业科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yy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黄姑鱼青岛、舟山和厦门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在G3PDH、IDHP、LDH、MDH、PGDH、PGM、SDH和SOD等8种酶中,共检测到11个基因位点。3个黄姑鱼群体在G3PDH^*和PGM^*位点上均呈多态,其多态位点比例均为0.2。3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和预期值分别在0.0101~0.0379和0.0234~0.0399之间,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290~1.0528之间。3个群体间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0004~0.0008和0.
其他文献
在不同浓度氯化铵作用条件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群体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
采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黄海北部刺参养殖池塘(底泥、海水)及刺参肠道的菌群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从刺参肠道、底泥及海水样品分别获得41、31及41
研究了浸浴给药方式下,亚硝酸盐在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情况,同时研究了Cl-、Br-对鲫鱼吸收NO2-离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8±2℃水温条件下,以60
以定向交尾技术构建的4个谱系清晰的家系为材料,检测两对微卫星标记Pot17和Pot42在三疣梭子蟹家系鉴别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两个位点在4个家系的5个已知父母本和98个后代
鲻科鱼类(Mugilidae)是知名的世界性分布的经济鱼类,广泛栖息于淡水、河口和海水中。鲻鱼Mugil cephalus和梭鱼Liza haematocheila是亚洲地区鲻科鱼类中最主要的经济代表种。
对比了龙头鱼不同内脏对肌肉甲醛含量的影响,其中肾脏活性最强;从龙头鱼肾脏中获得了提取物,在体外模拟体系中,该提取物能够将氧化三甲胺分解为甲醛和二甲胺,通过响应面分析,
对从1尾病死的观赏用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L.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较系统的表观生物学性状鉴定。同时,测定了16S
在pBAD/gⅢA-VP37重组表达载体构建的基础上,研究发酵工艺参数对重组WSSV-VP37(rVP37)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并对重组质粒的稳定性和重组菌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BAD/gⅢA-V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