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二五”规划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旅游休闲产业的兴起是产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其发展自然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内容。本文研究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主要是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对该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进而为打造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潜力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旅游休闲是休闲的一种方式,即以旅游产品的提供为载体,使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达到休闲目的。旅游休闲产业是旅游产品、旅游活动与休闲的深度融合,从供给角度看,是向市场提供旅游产品和休闲服务的生产活动或服务活动;从需求角度看,是满足人们休闲需要的旅游休闲产品或服务。Vincent C.S. Heung对旅游消费动机的研究表明,享受度假是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动机。
发展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是河北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是河北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切入点。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就是以首都北京为主要客源地,拓展周边,面向国际,通过对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打造旅游休闲产业链、服务链和经济链,形成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带和旅游休闲目的地。笔者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对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潜力进行分析。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产业分析框架
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的核心内容是以4大关键要素和2个辅助要素为支撑点,彼此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竞争模式。这6个因素一起构成了完整的钻石体系,如图所示:
■
钻石模型结构图
生产要素是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存在为国家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优势网络。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是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政府和机会是两个辅助因素,都可以影响四大要素发生变化。
三、基于钻石模型的产业发展潜力评价
(一)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要素条件评价
环首都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环首都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得益彰,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燕山、太行山形成许多高山峻岭和奇特的景观;海河、滦河发源于太行山、燕山及坝上,形成许多溪流、瀑布、湖泊;坝上高原草场质量优良,民族氛围鲜明,气候宜人,是避暑之胜地。在人文资源方面,河北文化历史悠久,燕赵文化,元明清三朝的文化积淀,万里长城,圣地西柏坡,都是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但现阶段环首都旅游业发展不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问题突出,旅游产学研结合不够,要加强创新研究,培养人才,形成后发优势。
环首都区域内区位优势明显。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参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巨大的吸纳作用,带来了北京人口的聚集,利用北京的聚拢作用,把握住来京人口的巨大市场,发挥出首都的辐射带动作用,这将是环首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首都旅游产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基础。近年来,河北省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旅游6大要素综合配套的产业体系。全省大力提升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完善自助旅游服务体系,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需求条件评价
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2010年全国人均GDP达到4382美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水平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提高,消费需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休闲需求成为一种新的引擎,促使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
首都北京是主要的客源地市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可知,北京市人口1960多万,人均GDP70251元,城镇人均纯收入290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62元。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消费取决于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北京市人均GDP、人均纯收入在全国都排在前列,因此消费水平也较高。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将不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享受,而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旅游休闲产业的文化、休闲和娱乐等功能正好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旅游休闲需求潜力巨大。2009年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412.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3.6亿美元;国内旅游者人数16257万人次,旅游收入2144.5亿元。北京旅游业的辐射作用为环首都地区提供了发展机遇。
(三)环首都旅游休闲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评价
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是现代旅游业的3大支柱。河北省现有旅行社1100多家,位居全国第6位。其中,国际旅行社42家,国内旅行社1000多家。这些旅行社承担着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活动组织、旅游过程服务等功能,是旅游者通往旅游目的的桥梁和纽带。但是,某些中、小旅行社也存在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恶性价格竞争等问题。旅游饭店500家,位居全国第13位。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54家,三星级180多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为规范。但是,部分旅游区的宾馆、酒店、餐馆等服务设施,仍存在档次低、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制约着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质量。河北省交通较为发达,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路网的形成为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环首都旅游企业结构和行为评价
河北省旅游业规模偏小,市场和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旅游业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特色化程度较低;企业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协作,各自为战,甚至形成无序竞争;缺乏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没有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管理粗放,效率低下。
(五)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评价
在政府行为方面,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并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河北省政府相继推出了《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2008—2020)》、《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在政策和战略上为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带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良好的软环境。另外,河北省对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例如,河北国旅、河北中旅等作为旅游休闲产业的经营机构,代替河北省政府行使投融资职能,在休闲产业带建设的投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机遇的评价
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带的建设,拥有良好的机遇。首先,市场机遇。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形成对旅游休闲的巨大需求,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带,不仅可以吸引首都这个市场,更可以吸引国内其他周边省市甚至国外的巨大市场。其次,政策机遇。不论是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还是河北省“十二五”规划,都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支柱性产业,使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力引擎。第三,产业发展机遇。现在中国正处于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旅游休闲产业是一个绿色产业,文明产业,健康地发展旅游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具有助推作用。
综上所述,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良好的要素和需求条件,满足了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根本性条件,而且在政府支持和面对良好机遇条件下,旅游休闲产业有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旅游业的支柱性产业发展不足,旅行社的管理水平低下,没有核心竞争力,旅游交通的存在发展缺陷,旅游饭店也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服务水平。
四、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建议
河北省应根据旅游休闲产业带规划目标要求,对旅游企业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一)加强旅游生产要素整合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要积极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依托自然资源的天然优势,提炼独特的文化内涵,提升品位层次。人力资源是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关键,要大力培育和吸引旅游专业人才,注重产学研的结合,注重理论层面和实践层次的双重提高,真正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金融资本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就是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要善于运用金融资本,吸收社会各方面的资金,保障产业发展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加强旅游资源、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本的整合,把各方面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发挥整体协同效应,助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
(二)旅游企业行为推动
旅游企业要做好战略规划,寻求环首都与北京的合作,在旅游产品开发、营销、长期发展等方面找到利益结合点。首先,用现代科技促使旅行社管理的信息化。旅行社的竞争力在于及时、合理地推出旅游产品,面对消费者的细分市场,有针对性的设计旅游路线,提供优质服务。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将会把各个旅行社的信息汇总在一起,为旅行社之间的信息合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其次,环首都旅行社要与北京旅行社寻求合作,在信息共享、共同开发、利益分流上有效结合。利用各自地区的独特优势,促进河北与首都之间的人员流动、资金流动,发挥整体经济效应。
(三)旅游休闲产业价值链支撑
旅游产业价值链就是以旅游景点为核心,与相关配套和支持行业共同组成的一根链条,该链条上的每一个元素紧密联系,互相作用,创造出比单一行业更大的协同效应。首先,注重整体规划,合理搭配旅游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比例。不仅旅游产业内部各相关环节在数量上应该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而且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层次结构要合理。其次,旅游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自身的整合。旅游景区之间的整合是旅游产业的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打破行政区域之间封闭状态,向一体化发展,对旅游企业进行整合,打造龙头旅游企业,实现旅游产业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最后,产业价值链各环节之间形成合理的价值分配模式。要建立一个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以保证旅游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企业能够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
参考文献:
[1] 徐锋.国外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加快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09).
[2] 李静.中国旅游休闲业的全球化贸易策略探讨[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1).
[3] 阎同生.河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2).
[4] 赵志元. 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思路和设想[J].经济论坛,2006,(24).
[5] 王亭亭.河北省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发展宏观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2009.
[6] 杨卫武.简述我国休闲旅游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J].旅游科学,2007,(03).
关键词: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潜力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旅游休闲是休闲的一种方式,即以旅游产品的提供为载体,使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达到休闲目的。旅游休闲产业是旅游产品、旅游活动与休闲的深度融合,从供给角度看,是向市场提供旅游产品和休闲服务的生产活动或服务活动;从需求角度看,是满足人们休闲需要的旅游休闲产品或服务。Vincent C.S. Heung对旅游消费动机的研究表明,享受度假是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动机。
发展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是河北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是河北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切入点。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就是以首都北京为主要客源地,拓展周边,面向国际,通过对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打造旅游休闲产业链、服务链和经济链,形成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带和旅游休闲目的地。笔者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对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潜力进行分析。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产业分析框架
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的核心内容是以4大关键要素和2个辅助要素为支撑点,彼此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竞争模式。这6个因素一起构成了完整的钻石体系,如图所示:
■
钻石模型结构图
生产要素是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存在为国家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优势网络。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是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政府和机会是两个辅助因素,都可以影响四大要素发生变化。
三、基于钻石模型的产业发展潜力评价
(一)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要素条件评价
环首都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环首都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得益彰,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燕山、太行山形成许多高山峻岭和奇特的景观;海河、滦河发源于太行山、燕山及坝上,形成许多溪流、瀑布、湖泊;坝上高原草场质量优良,民族氛围鲜明,气候宜人,是避暑之胜地。在人文资源方面,河北文化历史悠久,燕赵文化,元明清三朝的文化积淀,万里长城,圣地西柏坡,都是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但现阶段环首都旅游业发展不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问题突出,旅游产学研结合不够,要加强创新研究,培养人才,形成后发优势。
环首都区域内区位优势明显。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参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巨大的吸纳作用,带来了北京人口的聚集,利用北京的聚拢作用,把握住来京人口的巨大市场,发挥出首都的辐射带动作用,这将是环首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首都旅游产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基础。近年来,河北省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旅游6大要素综合配套的产业体系。全省大力提升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完善自助旅游服务体系,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需求条件评价
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2010年全国人均GDP达到4382美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水平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提高,消费需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休闲需求成为一种新的引擎,促使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
首都北京是主要的客源地市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可知,北京市人口1960多万,人均GDP70251元,城镇人均纯收入290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62元。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消费取决于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北京市人均GDP、人均纯收入在全国都排在前列,因此消费水平也较高。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将不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享受,而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旅游休闲产业的文化、休闲和娱乐等功能正好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旅游休闲需求潜力巨大。2009年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412.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3.6亿美元;国内旅游者人数16257万人次,旅游收入2144.5亿元。北京旅游业的辐射作用为环首都地区提供了发展机遇。
(三)环首都旅游休闲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评价
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是现代旅游业的3大支柱。河北省现有旅行社1100多家,位居全国第6位。其中,国际旅行社42家,国内旅行社1000多家。这些旅行社承担着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活动组织、旅游过程服务等功能,是旅游者通往旅游目的的桥梁和纽带。但是,某些中、小旅行社也存在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恶性价格竞争等问题。旅游饭店500家,位居全国第13位。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54家,三星级180多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为规范。但是,部分旅游区的宾馆、酒店、餐馆等服务设施,仍存在档次低、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制约着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质量。河北省交通较为发达,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路网的形成为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环首都旅游企业结构和行为评价
河北省旅游业规模偏小,市场和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旅游业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特色化程度较低;企业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协作,各自为战,甚至形成无序竞争;缺乏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没有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管理粗放,效率低下。
(五)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评价
在政府行为方面,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并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河北省政府相继推出了《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2008—2020)》、《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在政策和战略上为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带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良好的软环境。另外,河北省对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例如,河北国旅、河北中旅等作为旅游休闲产业的经营机构,代替河北省政府行使投融资职能,在休闲产业带建设的投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机遇的评价
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带的建设,拥有良好的机遇。首先,市场机遇。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形成对旅游休闲的巨大需求,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带,不仅可以吸引首都这个市场,更可以吸引国内其他周边省市甚至国外的巨大市场。其次,政策机遇。不论是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还是河北省“十二五”规划,都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支柱性产业,使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力引擎。第三,产业发展机遇。现在中国正处于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旅游休闲产业是一个绿色产业,文明产业,健康地发展旅游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具有助推作用。
综上所述,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良好的要素和需求条件,满足了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根本性条件,而且在政府支持和面对良好机遇条件下,旅游休闲产业有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旅游业的支柱性产业发展不足,旅行社的管理水平低下,没有核心竞争力,旅游交通的存在发展缺陷,旅游饭店也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服务水平。
四、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建议
河北省应根据旅游休闲产业带规划目标要求,对旅游企业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一)加强旅游生产要素整合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要积极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依托自然资源的天然优势,提炼独特的文化内涵,提升品位层次。人力资源是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关键,要大力培育和吸引旅游专业人才,注重产学研的结合,注重理论层面和实践层次的双重提高,真正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金融资本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就是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要善于运用金融资本,吸收社会各方面的资金,保障产业发展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加强旅游资源、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本的整合,把各方面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发挥整体协同效应,助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
(二)旅游企业行为推动
旅游企业要做好战略规划,寻求环首都与北京的合作,在旅游产品开发、营销、长期发展等方面找到利益结合点。首先,用现代科技促使旅行社管理的信息化。旅行社的竞争力在于及时、合理地推出旅游产品,面对消费者的细分市场,有针对性的设计旅游路线,提供优质服务。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将会把各个旅行社的信息汇总在一起,为旅行社之间的信息合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其次,环首都旅行社要与北京旅行社寻求合作,在信息共享、共同开发、利益分流上有效结合。利用各自地区的独特优势,促进河北与首都之间的人员流动、资金流动,发挥整体经济效应。
(三)旅游休闲产业价值链支撑
旅游产业价值链就是以旅游景点为核心,与相关配套和支持行业共同组成的一根链条,该链条上的每一个元素紧密联系,互相作用,创造出比单一行业更大的协同效应。首先,注重整体规划,合理搭配旅游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比例。不仅旅游产业内部各相关环节在数量上应该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而且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层次结构要合理。其次,旅游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自身的整合。旅游景区之间的整合是旅游产业的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打破行政区域之间封闭状态,向一体化发展,对旅游企业进行整合,打造龙头旅游企业,实现旅游产业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最后,产业价值链各环节之间形成合理的价值分配模式。要建立一个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以保证旅游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企业能够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
参考文献:
[1] 徐锋.国外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加快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09).
[2] 李静.中国旅游休闲业的全球化贸易策略探讨[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1).
[3] 阎同生.河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2).
[4] 赵志元. 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思路和设想[J].经济论坛,2006,(24).
[5] 王亭亭.河北省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发展宏观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2009.
[6] 杨卫武.简述我国休闲旅游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J].旅游科学,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