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山校友”榜样文化课程建设的思与行

来源 :名师在线·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_te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徐健,1979年8月出生,男,江苏宜兴人,高级教师,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校长,荣获“无锡市教学能手” “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宜兴市优秀校长”“宜兴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宜兴市优秀党务干部”称号。
  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前身为“鹅山小学堂”,因学堂正对金鹅峰山麓而得名。一直以来,我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正”教育,即养习惯之根,正做人之本,培养出了一批批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如化学家唐敖庆、大画家吴冠中、物理学家朱洪元等。近年来,我校深入挖掘这些校友资源,对“榜样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一、课程建设内涵
  我校以榜样文化课程为核心,校园文化、德育活动、校本课程紧紧围绕榜样文化展开,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滋养。“鹅山校友”榜样文化课程建设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从小学习榜样,培养爱国情,树立报国志,踏实强国行。
  二、课程建设理念
  (一)理解“养正”文化,深化课程改革
  “养正”即培养正直、正气、正义的学生,是根的教育,体现了学校的育人愿景。我校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学生活动课程化,聚焦核心素养,提升办学品质,以实现“养正”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重塑育人环境,培育核心素养
  我校以“鹅山校友”榜样文化为主题,着力进行育人环境建设,以物型文化建设为载体,以课程文化建设为路径,让学生时刻感受校友们的精神与品质。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核心素养的培育聚焦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这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三)倡导激励评价,挖掘时代内涵
  我校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用评价规范行为,激励学习,记录成长,把学生带入榜样文化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乐学向上的品质。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鹅山校友”榜样文化具有统一思想、激发创造、塑造人格等功能,其内蕴的先进理念、优秀品行能够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好学善思,奋勇进取。
  三、课程建设思路
  “鹅山校友”榜样文化课程是基于地域特色、学校使命、未来发展的综合考量,也是继承鹅山文脉、塑造特色文化、夯实办学底蕴的整体设计。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基于“鹅山校友”的文化传统,构建特色化的课程育人体系。我校将榜样文化特色课程分为育人平台建设、育人课程建设、育人方式建设三个课程实践模块。其中,育人平台建设旨在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校育人生态环境;育人课程建设旨在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体系;育人方式建设旨在通过项目实施转变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深化课程改革。
  四、课程建设内容
  我校依据特色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思路,制订项目建设规划,将榜样文化课程划分為景观课程、场馆课程、廊道课程、社团课程四个板块。这四个板块相辅相成,凸显课程的榜样育人特点,共同指向对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景观课程
  我校着力让园、馆、廊中的一草一木、一图一文都能体现校友特质,让人文励志情怀春风化雨般在校园成“象”、成“型”。我校建设一园,取名“兼善园”,源自校友——大学教授黄达武的笔名,亦出自《孟子·尽心上》“达则兼善天下”,意在引导学生崇德向善、积极向上,学有所成、回馈社会。园内小桥、池塘、凉亭、假山、幽径、广场、树木错落有致,交相辉映。
  (二)场馆课程
  我校建设的“养初馆”,意指年少初学,正气蒙养。根据我校育人目标——培养具有“民族魂、世界眼、现代脑”的鹅山少年,把馆内分三个区域,分别用“智”“义”“志”三字概括教育目标,“志”即有信仰、立志向、养兴趣、炼意志,“义”即弘正义、勇担当、爱家国、乐奉献,“智”即肯学习、善思维、能质疑、会创新。
  (三)廊道课程
  校友唐敖庆曾任吉林大学校长,是著名的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我校建设一廊,取名“敖庆廊”,长廊设计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分为三个部分。
  1.敖庆故事园:学生收集唐敖庆在校刻苦学习的小故事和在工作中艰苦卓绝、敬业奉献的小片段,从多个方面了解唐敖庆的过往。
  2.榜样在心中:学生以唐敖庆为榜样,畅谈未来,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制订阶段性目标,并将其记录于心愿卡片,贴于心愿墙。
  3.鹅山少年行:学生成立寻访小组,参观校友故居、采访校友及其家人、欣赏校友作品,并将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来,形成图文,贴在行动墙上。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校友精神,并将其化为坚实行动。
  (四)社团课程
  1.小院士实验课程。校友程时是南京大学教授、化学家、中科院院士。通过走近院士,学生走进科学,在生活中动手动脑,不断探索科学奥秘。学生还成立了小课题研究组,开展日常问题研究,如铁为什么会生锈,凸透镜聚光的原理是什么等。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锻炼和提高了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创作艺术课程。校友钱利生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创编了我校校歌。该课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依托“鹅山少年合唱团”,通过唱、听、奏、动及创编音乐情景剧等,培育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与美术素养。
  3.种养殖劳动课程。校友胡童坤是中国土壤学会成员,校友冯家新是浙江省蚕桑学会理事长。我校开辟了种植基地——童坤园,秉承“班班有园地、块块有特色、处处能育人”的理念,让学生经历扒地、播种、浇灌的过程,体验“鹅山少年各当家,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田园乐趣。养殖课程旨在让学生经历种桑养蚕的过程,使学生了解蚕一生的形态变化,感受生命的成长历程,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让学生对蚕茧进行艺术创作,体验印染职业,感受艺术魅力,享受创作的快乐。   4.球技类体育课程。为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我校开设了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等课程。学生在训练与比赛中,学习校友们的坚忍、拼搏精神,其智、勇、技得到了提升。经过磨炼,学生既增长了智慧,又陶冶了情操。
  5.名人录阅读课程。我校定期邀请校友代表走进校园,登上“养初讲堂”,开展“榜样面对面”宣讲活动,还将他们的讲座文稿编辑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校友名人录》,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学习校友的家风家训、成长历程。
  6.小研学实践课程。通过寻访校友故居、纪念馆等活动,学生不断增进对校友的了解,体悟校友精神,优化自身品行。
  五、课程评价方式
  (一)过程性评价:结合活动,形成合力
  1.抓起点:开学初,学生人手一册文明护照《学校友品行,做鹅山少年》,对照养成点,进行一日常规训练。如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待人真诚有礼貌,说话讲文明等。
  2.重过程:与常规活动相结合,我校明确要求,细化操作,从而使文明护照《学校友品行,做鹅山少年》落实到每个班级,以明理、激情、导行。
  (二)发展性评价:展示活动,綜合评价
  我校为每位学生的六年小学生活设计“成长档案袋”,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父母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全面展示、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
  (三)生成性评价:奖励活动,表彰优秀
  1.鹅山好少年:学校定期表彰在学“鹅山校友”榜样文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评选出“志美”“义美”“智美”鹅山好少年。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成长情况自主申报,申报的类别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申报的内容分为鹅山“志美”好少年:意志坚强,刻苦拼搏;鹅山“义美”好少年:乐于奉献,责任担当;鹅山“智美”好少年:乐学善思,成绩优异。其评价内容结合日常评价,评价主体为父母、教师、同伴等,评价方式有成果展示、体悟交流、合作探究等。
  2.敖庆学子奖:学校设立唐敖庆奖学金,由学生自主申报,班级量化打分,学校审核通过,分别奖励给品行端正、学习进步、表现突出的学生。
  “立德树人”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宗旨,我校在校友精神的传承与感召下,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自主开发与整合各类课程,建设榜样文化课程,以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学生活动课程化,有效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
其他文献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立交桥",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
冷库作为高能耗建筑应在节能运行方面进行考核,文章从传热学角度提出以冷凝器侧传热温差、蒸发器侧传热温差、围护结构热流量方面对冷库制冷系统性能和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作考
本试验以‘甘农2号’黑麦(Secale cereale L.)为试验材料,以‘冬牧70’和‘黑饲麦’为对照,来评价‘甘农2号’在2018-2019年在青海省不同区域(海晏县、湟中县、平安区)的适应
摘要: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应以《课程标准》和科学的现代课程理论为依据,“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快乐和致用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因类施教,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将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程;改革;五年制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
目的探讨带刮舌功能冲洗抽吸牙刷联合双花饮中药漱口水在围化疗期患者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22例围化疗期并发口腔黏膜炎肿瘤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