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论文首先探讨了电动汽车扁线绕组电机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包括扁线绕组的制作工艺、电机的铜耗计算和冷却等技术.其次介绍了扁线绕组电机的特点,并与圆线绕组电机进行了对比,对扁线绕组独特的制作步骤进行了说明.再次介绍了扁线绕组电机在国内外的发展以及应用情况.然后介绍了扁线绕组电机铜耗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对应用于扁线绕组电机的不同冷却方法和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自的优点.最后给出了扁线绕组电机关键技术解决方法的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机 构】
:
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三门峡 47200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首先探讨了电动汽车扁线绕组电机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包括扁线绕组的制作工艺、电机的铜耗计算和冷却等技术.其次介绍了扁线绕组电机的特点,并与圆线绕组电机进行了对比,对扁线绕组独特的制作步骤进行了说明.再次介绍了扁线绕组电机在国内外的发展以及应用情况.然后介绍了扁线绕组电机铜耗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对应用于扁线绕组电机的不同冷却方法和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自的优点.最后给出了扁线绕组电机关键技术解决方法的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弹簧质量模型理论和运动过程解析,对弹簧加载过程中力-位移曲线进行了修正,使得弹簧质量模型运动过程与整车碰撞运动相匹配.利用LS-DYNA分析软件对弹簧质量模型进行构建,详细介绍了单元类型、工况设置和弹簧材料定义,并完成了碰撞分析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弹簧模型碰撞过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变化与整车模型一致,表明弹簧质量模型用于车型预研阶段碰撞路径规划是可行的.
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对汽车运行时各性能十分重要,也对汽车油耗的高低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混合动力客车为基础,对其运行中的几种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汽车的行驶车速下限、实时车速及电池状态,制定了基于规则的逻辑门限控制策略.最后,在CRUISE中搭建了整车模型,并嵌入控制策略完成仿真.结果表明:文章制定的控制策略满足了汽车经济性能,是正确合理的.
高压线束是新能源汽车动力和信号传输分配系统的重要载体,高压线束端子的压接性能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性能指标.论文针对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端子压接性能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找出高压线束端子压缩比的最佳适配范围,以提高高压线束冷压接的工艺能力和质量水平.
在车企总装车间车身装配过程中,内饰线、底盘线、总装线、四轮定位、返修各工段都有各自的失效模式,如果发生质量问题,就会导致花费大量时间检查,影响生产效率.文章结合车辆在路试过程中的后背门异响实际案例,运用PFMEA工具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后背门异响产生的原因,并且在前期的总装车间装配过程中进行工艺优化,在后续的工艺试验验证基础上,解决了后背门在路试过程中产生异响的质量问题,提高了车身稳定性及安全性.
压缩空气动力汽车又称气动汽车,是一种“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文章对气动汽车的优点和气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介绍,然后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气动汽车续驶里程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了其可行性.
为准确预测我国高速公路货物运输趋势,文章提出灰色GM(1,1)模型、马尔科夫模型和新陈代谢思想的组合模型,以2009—2016年我国高速公路货物周转量为原始数据序列,预测2017—2019年高速公路货物周转量.结果表明:组合模型比传统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加入新陈代谢思想,删除旧数据,引入新数据,降低了长期预测的误差,对新序列采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2018年和2019年的相对误差由原来的7.81%和6.45%分别下降到3.85%和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