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钻孔压浆灌注桩可用于一般地质条件,尤其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粘土。粉土、砂土、流砂、淤泥、砾石、碎石土等易塌孔的地质条件及风化岩石层。这种工艺还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适用性广等特点。所以在现代施工中被广泛使用,如何控制好钻孔压浆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就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中大家关注的问题。
1.施工工艺操作要点
钻孔压浆桩工艺流程:
桩机就位→成孔→安置钢筋笼补浆管→投填骨料→补浆密实→成桩
水泥浆制备 钢筋笼制作:
1.1桩机就位
1.1.1桩机就位后,必须平正、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1.1.2为准确控制钻空深度,在桩架或抱杆上应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掌握钻孔深度。
1.2成孔
1.2.1开始时,钻头应离开地面不小于20cm,当发现不良地质情况或地下障碍物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确定处理方法。
1.2.2钻机钻至孔底设计标杆高后,泵车开始高压灌注水泥浆,注浆压力应控制在5Mpa-15Mpa.开始注浆同时,钻机应在孔底1min,然后边注浆边提钻,确保钻头埋在水泥浆中不小于1m,不得将钻杆提出水泥浆面。
1.2.3当水泥浆面超过地下水位0.5m-1.0m处停止注浆,将孔口周围残土清理干净,提出钻具,防止孔口周围泥块等杂质掉入孔中。
1.3水泥浆制备
1.3.1制备水泥浆应使用强度等级32.5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1.3.2最大水灰比应控制在0.60以下,在搅浆罐中搅拌时间不小于2min。
1.3.3水泥浆应放入贮浆桶中备用,并防止沉淀,水泥浆贮存时间不应大于45min。
1.4安置钢筋笼,补浆管
1.4.1将检查合格的预制钢筋笼抬到孔口,搬运过程中要轻抬轻放,破损钢筋笼应进行处置。
1.4.2利用钻机自备吊钩,将钢筋笼垂直吊于孔上方,然后扶稳旋转下入孔中,固定设计笼顶标杆处。
1.4.3钢筋笼固定后,下入一长一短2根补浆管,一般长管长度不小于2/3桩长,短管具桩顶不小于3m,且不大于5m。
1.4.4钢筋笼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5投填骨料
1.5.1安置钢筋笼,补浆管工序后,应立即将孔口盖好铁皮料斗,向孔内投填粗骨料,粗骨料粒径应在20mm-40mm之间,含泥量不得大于1%,并不得含有有机杂物。
1.5.2骨料必须投至桩顶标杆以上,并保证补浆结束后高出设计桩顶标杆500mm。
1.5.3骨料投量应符合投填系数要求,按土炙不同投填系数在0.9-0.65之间。
1.6补浆
1.6.1前两次补浆应用长管,长管补浆结束后即可拔出,然后用短管补浆。
1.6.2补浆压力为3Mpa-5Mpa.最后一次补浆应观察水泥浆饱满不再渗透时,方可终止补浆,拔出短补浆管。
1.7成桩
补浆密实工序结束后,桩身饱满密实,即为成桩,成桩后要进行桩头、桩身的养护。
1.8施工记录
每根桩内要对孔深、孔径、注浆压力、注浆量、碎石投量、补浆量等做记录。
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2.1.1工艺
根据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和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作业指导书。
2.1.2人员
所有进场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质要求,特殊人员持证上岗。
2.1.3设备
按施工组织设计中“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组织设备进场并检验其它程度。
2.1.4材料
所有进场材料由质检员验收,对不合格的材料有权拒收,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有出场合格证试化验证明,并经二次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堅决不。
2.1.5环境
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地质位置、风力、温度、环境安全设施、生产安全设施、光线),应在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中明确并制定相应措施防止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2.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2.1在接到施工图纸后应先组织进行自审,发现问题,应详细记录,在图纸会审中提出,得到明确答复后认真填写《图纸会审记录》。
2.2.2依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及施工规范对相应人员进行书面形式的技术质量交底。
2.2.3对于施工中的特殊过程(注浆、钢筋笼制作)要编制作业指导书,特殊过程操作人员要经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特殊过程由质检员进行连续监控。
2.2.4对于施工中的关键过程(钻孔、钢筋笼制作)要编制作业指导书,关键过程所使用的施工机具使用前进行能力鉴定,使其满足施工要求,关键工序定人定岗。
2.2.5认真贯彻执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本道工序完成后,由本道工序负责人自检,下道工序负责人或操作人员检查符合要求后,由质检员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2.6隐蔽工程完成后由技术负责人、质检员进行预检,在被下一道工序隐蔽前由工长、技术负责人、质检员进行隐蔽检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验收。
2.2.7对重点工序,关键部位和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序由项目经理和工长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巡检。
3.冬季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3.1准备工作
3.1.1准备0.4吨锅炉一台,用蒸汽对水加热。
3.1.2施工期间室外温度按-25℃。
3.1.3搭设暖棚,把锅炉立于暖棚中,保证暖棚温度。同时要保证水温不低于20℃,不高于60℃。
3.1.4水房、泵房及搅拌站,采取保温措施,设专人负责,以保证水分内水不受冻。
3.1.5铺设供汽管道,做好管道保温工作,确保正常供汽。
3.1.6做好现场供水管道保温工作,确保正常供水。
3.2施工机械设备保温措施
3.2.1注浆泵置于暖棚中,注浆管路在每次施工后应清洗干净,用冷风吹干,保证管路通畅。
3.2.2水箱置于暖棚中,用蒸汽对水进行加热,保证水温。
3.2.3搅浆筒及储浆罐置于暖棚中,保证水泥浆出罐温度。
3.2.4水泥不得直接与60℃的水进行接触。
3.2.5必须保证注浆入模温度不能低于5℃.
3.3混凝土养护
桩补完浆后,采取电极加热法对桩身进行养护。即电极的两端分别与焊接在钢筋笼上甩出的钢筋和后置入桩中的钢筋相连接,构成闭合回路,通以低压电流。没桩留一根测温管,管内设有温度计。因桩头处在负温环境中覆盖,确保覆盖后桩头在达到规定强度前不受冻。
3.4测量温度
3.4.1设专人进行测温,并做好记录。
3.4.2测温项目包括:室外气温、水温、水泥浆出罐温度、入模温度、桩顶温度。
3.4.3测温次数:每工作班不少于四次。
3.4.4保证测温次数,保护好测温管,确保桩内温度保持稳定,由于采取了保温措施,桩头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之前不会受冻,按规范规定,每工作班施工混凝土量,每50立方米做一组试块,不足50立方米按50立方米计算,超出50立方米相应留置。
4.质量标准与验收
4.1施工中,必须时钢筋、水泥、碎石等原材料进行复验,只有合格原材料才允许使用。
4.2水泥浆制备过程应对材料计量,水灰比进行检查。
4.3成桩过程中,必须留置试块,每台机一天做一组。
4.4施工过程中,应对桩位、桩径、垂直度、钢筋笼保护层进行检查。
4.5施工结束后,对工程桩进行承载力检验,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小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不应小于2根。
5.安全技术
5.1加强安全防护,严禁违章作业。
5.2钻机及吊车、高压泵车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冈。
5.3搅浆桶应专人负责开动,不得离人或放入硬质物品。
以上从钻孔压浆灌桩的施工工艺,质量与验收标准,安全技术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我们施工人员只有在掌握了这些重要施工技术后才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1.施工工艺操作要点
钻孔压浆桩工艺流程:
桩机就位→成孔→安置钢筋笼补浆管→投填骨料→补浆密实→成桩
水泥浆制备 钢筋笼制作:
1.1桩机就位
1.1.1桩机就位后,必须平正、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1.1.2为准确控制钻空深度,在桩架或抱杆上应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掌握钻孔深度。
1.2成孔
1.2.1开始时,钻头应离开地面不小于20cm,当发现不良地质情况或地下障碍物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确定处理方法。
1.2.2钻机钻至孔底设计标杆高后,泵车开始高压灌注水泥浆,注浆压力应控制在5Mpa-15Mpa.开始注浆同时,钻机应在孔底1min,然后边注浆边提钻,确保钻头埋在水泥浆中不小于1m,不得将钻杆提出水泥浆面。
1.2.3当水泥浆面超过地下水位0.5m-1.0m处停止注浆,将孔口周围残土清理干净,提出钻具,防止孔口周围泥块等杂质掉入孔中。
1.3水泥浆制备
1.3.1制备水泥浆应使用强度等级32.5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1.3.2最大水灰比应控制在0.60以下,在搅浆罐中搅拌时间不小于2min。
1.3.3水泥浆应放入贮浆桶中备用,并防止沉淀,水泥浆贮存时间不应大于45min。
1.4安置钢筋笼,补浆管
1.4.1将检查合格的预制钢筋笼抬到孔口,搬运过程中要轻抬轻放,破损钢筋笼应进行处置。
1.4.2利用钻机自备吊钩,将钢筋笼垂直吊于孔上方,然后扶稳旋转下入孔中,固定设计笼顶标杆处。
1.4.3钢筋笼固定后,下入一长一短2根补浆管,一般长管长度不小于2/3桩长,短管具桩顶不小于3m,且不大于5m。
1.4.4钢筋笼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5投填骨料
1.5.1安置钢筋笼,补浆管工序后,应立即将孔口盖好铁皮料斗,向孔内投填粗骨料,粗骨料粒径应在20mm-40mm之间,含泥量不得大于1%,并不得含有有机杂物。
1.5.2骨料必须投至桩顶标杆以上,并保证补浆结束后高出设计桩顶标杆500mm。
1.5.3骨料投量应符合投填系数要求,按土炙不同投填系数在0.9-0.65之间。
1.6补浆
1.6.1前两次补浆应用长管,长管补浆结束后即可拔出,然后用短管补浆。
1.6.2补浆压力为3Mpa-5Mpa.最后一次补浆应观察水泥浆饱满不再渗透时,方可终止补浆,拔出短补浆管。
1.7成桩
补浆密实工序结束后,桩身饱满密实,即为成桩,成桩后要进行桩头、桩身的养护。
1.8施工记录
每根桩内要对孔深、孔径、注浆压力、注浆量、碎石投量、补浆量等做记录。
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2.1.1工艺
根据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和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作业指导书。
2.1.2人员
所有进场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质要求,特殊人员持证上岗。
2.1.3设备
按施工组织设计中“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组织设备进场并检验其它程度。
2.1.4材料
所有进场材料由质检员验收,对不合格的材料有权拒收,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有出场合格证试化验证明,并经二次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堅决不。
2.1.5环境
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地质位置、风力、温度、环境安全设施、生产安全设施、光线),应在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中明确并制定相应措施防止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2.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2.1在接到施工图纸后应先组织进行自审,发现问题,应详细记录,在图纸会审中提出,得到明确答复后认真填写《图纸会审记录》。
2.2.2依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及施工规范对相应人员进行书面形式的技术质量交底。
2.2.3对于施工中的特殊过程(注浆、钢筋笼制作)要编制作业指导书,特殊过程操作人员要经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特殊过程由质检员进行连续监控。
2.2.4对于施工中的关键过程(钻孔、钢筋笼制作)要编制作业指导书,关键过程所使用的施工机具使用前进行能力鉴定,使其满足施工要求,关键工序定人定岗。
2.2.5认真贯彻执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本道工序完成后,由本道工序负责人自检,下道工序负责人或操作人员检查符合要求后,由质检员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2.6隐蔽工程完成后由技术负责人、质检员进行预检,在被下一道工序隐蔽前由工长、技术负责人、质检员进行隐蔽检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验收。
2.2.7对重点工序,关键部位和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序由项目经理和工长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巡检。
3.冬季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3.1准备工作
3.1.1准备0.4吨锅炉一台,用蒸汽对水加热。
3.1.2施工期间室外温度按-25℃。
3.1.3搭设暖棚,把锅炉立于暖棚中,保证暖棚温度。同时要保证水温不低于20℃,不高于60℃。
3.1.4水房、泵房及搅拌站,采取保温措施,设专人负责,以保证水分内水不受冻。
3.1.5铺设供汽管道,做好管道保温工作,确保正常供汽。
3.1.6做好现场供水管道保温工作,确保正常供水。
3.2施工机械设备保温措施
3.2.1注浆泵置于暖棚中,注浆管路在每次施工后应清洗干净,用冷风吹干,保证管路通畅。
3.2.2水箱置于暖棚中,用蒸汽对水进行加热,保证水温。
3.2.3搅浆筒及储浆罐置于暖棚中,保证水泥浆出罐温度。
3.2.4水泥不得直接与60℃的水进行接触。
3.2.5必须保证注浆入模温度不能低于5℃.
3.3混凝土养护
桩补完浆后,采取电极加热法对桩身进行养护。即电极的两端分别与焊接在钢筋笼上甩出的钢筋和后置入桩中的钢筋相连接,构成闭合回路,通以低压电流。没桩留一根测温管,管内设有温度计。因桩头处在负温环境中覆盖,确保覆盖后桩头在达到规定强度前不受冻。
3.4测量温度
3.4.1设专人进行测温,并做好记录。
3.4.2测温项目包括:室外气温、水温、水泥浆出罐温度、入模温度、桩顶温度。
3.4.3测温次数:每工作班不少于四次。
3.4.4保证测温次数,保护好测温管,确保桩内温度保持稳定,由于采取了保温措施,桩头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之前不会受冻,按规范规定,每工作班施工混凝土量,每50立方米做一组试块,不足50立方米按50立方米计算,超出50立方米相应留置。
4.质量标准与验收
4.1施工中,必须时钢筋、水泥、碎石等原材料进行复验,只有合格原材料才允许使用。
4.2水泥浆制备过程应对材料计量,水灰比进行检查。
4.3成桩过程中,必须留置试块,每台机一天做一组。
4.4施工过程中,应对桩位、桩径、垂直度、钢筋笼保护层进行检查。
4.5施工结束后,对工程桩进行承载力检验,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小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不应小于2根。
5.安全技术
5.1加强安全防护,严禁违章作业。
5.2钻机及吊车、高压泵车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冈。
5.3搅浆桶应专人负责开动,不得离人或放入硬质物品。
以上从钻孔压浆灌桩的施工工艺,质量与验收标准,安全技术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我们施工人员只有在掌握了这些重要施工技术后才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