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问题意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othy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敏锐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增强“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充分把握“问题意识”中“问题”的内涵,提升破解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关键词]“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1-0037-03
  
  “问题意识”,是人对自己周围的各种现象,尤其是在自己研究的领域里,不采取轻信的态度,而总是自觉地抱着一种怀疑的、思索的、弄清楚问题的积极态度。[1]“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敏锐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2]。
  
  一、充分认识增强“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从党的历史看,“问题意识”具有极其重要性。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清醒的“问题意识”。早在1919年9月1日,26岁的毛泽东就撰写了《问题研究会章程》,提出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71项大大小小共144个问题,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外交以及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充分体现出青年毛泽东关注民生、体察社会的责任感,体现出其超人的洞察力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本领恐慌”感,毛泽东曾向全党发出了“关于学习运动”的号召。党的七大时,新中国的曙光已经可见,但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仍要求全党看到“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困难条件”[3]。全国解放后,毛泽东也指出,要在最坏的可能上建立我们的政策。他多次讲到要善于看到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要有“问题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影响了许许多多党的领导干部,保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2.从党所处的执政环境看,党必须有很强的“问题意识”。我们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只有具备清醒的“问题意识”,才能应对高速发展变革的时代。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前党内存在一些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如何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适应国内外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的复杂性和肩负使命的艰巨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只有坚定信念,带着很强的“问题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
  3.从党的自身性质看,“问题意识”具有极其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党员干部充满“问题意识”,这是我们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是党的责任心、使命感的体现,也是一个政党有自信心和力量的表现。没有“问题意识”,或者“问题意识”较弱,则看不到问题,看不到“‘完善’后面的不完善”[4],找不出“没问题”下面的深层问题。看不到问题,或者没有意识去查找问题,必然会对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满不在乎、置若罔闻,势必不能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也不可能做好预警,会使筹划和指导工作陷入盲目。
  
  二、全面把握“问题意识”中“问题”的内涵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其自身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问题意识”能使我们克服“自我感觉良好”和盲目乐观,“知不足而后进”。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由客观形势的发展提出的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出现了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问题、“瓶颈”问题、根本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疑点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复杂问题、尖锐问题,我们党都及时发现并给予认真分析。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由此引发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世纪之交,江泽民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对四个问题的“如何认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带来的影响。“四个如何认识”及时而有效地澄清了人们在这些问题上的模糊概念。2009年《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不仅提出和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不是什么、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的六个重大问题,而且内含着丰富的理论底蕴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对于社会科学如何提出问题、如何研究问题、如何回答问题具有启示意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即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这些都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问题。
  2.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比如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身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为切实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通俗理论读物《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概述了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不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将现实社会问题从大众化的角度进行论述,追踪热点问题,从群众的角度加以解释贴近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体现了大众公开化。不仅看问题用的是“百姓视角”,讲道理用的是“百姓语言”,举例子用的是“百姓故事”,落脚点也是“百姓需求”,真正切实落实了关注现实、服务群众。[5]
  3.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状况提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89年,在全国执政61年,积累了治国理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但承平日久,也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惰性和脱离群众的倾向。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在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发展观和政绩观上存在一些偏差,如“就党建抓党建”和“重经济”“轻党建”的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了理想信念、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6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削弱作用。
  实践表明,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善于运用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同时要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的发展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发展党的理论,丰富党的实践,完善党的制度。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世界政党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自身建设的经验教训,整合各类资源,强化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从新的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提升破解问题的能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挖掘缺乏“问题意识”的缘由,找准问题,确定特定的“问题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升理论研究能力和对前沿性研究成果的运用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解析缺乏缘由,有效培养“问题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就教导党内同志:“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理想信念、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6大方面存在问题。缺乏“问题意识”的缘由,各有不同。有的党员干部因循守旧,拒绝接受更合理的工作方法。一些人即使问题堆积如山,也会视而不见,更谈不上改善自己的工作。有的党员干部自我满足,肯定现状,看不见成绩后面的不足。有的党员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有的执政能力低下,有发现问题的意愿,却找不到问题的存在,或者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由于主观努力的不同,会导致“问题意识”的强弱。而问题意识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判断个人能力的标尺。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和“问题意识”的人,总是能够根据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具有比较强烈的问题意识,以敏锐的洞察力尽早发现问题,已经是解决了一大半的问题。建设学习型政党需要各级领导具备广阔的胸怀,提供合适的土壤,需要有效培养和主动培养党员干部的“问题意识”。
  2.运用理论视角,努力发现和找准问题。毛泽东曾告诫全党同志:“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7]目前,我们面对着诸多影响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问题,各级基层党组织在自身建设时也会碰到一些特殊问题。这些既是问题,更是考题,它要求我们必须避免“唯西方”,力争运用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范式,从找寻问题开始,列出问题清单,围绕问题作出理论阐释。这就需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8]。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切实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不能使理论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不但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而且要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在全面把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这些现实问题的认识,站在一个更高的理论视角和思想平台。在信息化时代,还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等全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学习方式的科学提升。要锤炼敏锐的洞察力,积累丰富的经验,学会在无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
  3.挖掘红色资源,勤于学习和研究问题。重视学习是我党建设历史上的一条基本经验。每当革命和建设面临重大转折时期,或执政遇到重大问题时,中国共产党总是号召全体党员加强学习。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我们可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理论创新问题等进行学习讨论,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抓学习。“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增强“问题意识”,勤于学习。
  4.确立群众观点,敢于面对并善于解决现实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诸多问题,攸关全局。只有敢于正视现实,敢担风险,才能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以“问题”为切口,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真功夫。敢于面对问题,是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政治品格的考验;善于解决问题,是指善于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毛泽东曾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9]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要求全党的每一个同志牢固树立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学习、为了党的事业而学习、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学习的崇高的学习目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此,在确定特定的“问题研究”时,我们必须坚持确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把群众标准作为自身先进性建设的标尺和基石。特别要抓紧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既加强对这些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阐释,又注意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工作。努力使做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让群众看到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俞吾金.如何理解“问题意识”[N].长江日报,2007-06-28.
  [2][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www.gov.cn/jrzg/2009-09/27/content_1428158.htm.
  [3][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815.
  [4]韩姗姗.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增强“问题意识”[J].金色通道,2009,(12).
  [5]七个怎么看.http://baike.baidu.com/view/3782780.htm?fr=ala0_1.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本文系上海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平台”的成果。
  作者系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职博士。
  ■ 责任编辑:周奕韵
其他文献
他曾是被普遍看好的“梯队”干部,跟许多现已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的同志一起被送进高校培养、深造.他也曾被市领导信任并委以重任,掌管澳门新基贸易有限公司,成为广东省佛山市经
30年军旅生涯功勋卓著,可是90岁高龄的老党员任明德却没有“枕着”军功章享清福,他义务宣传革命教育,推车当起了保洁员,这一当就是30多年。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好少年
期刊
[摘要]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上制定了正确的对资政策,并开展统战工作。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民族资产阶级统一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统治,为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上海民族资产阶级;解放战争  [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1-0029-0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
从变电运行控制和维护的角度出发,对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措施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变电运行中设备维护的技术要点,指出了日常管理和维护对变电运行安全的重要意义。
市面上的玉米多种多样,他们之间在营养上有什么差别呢?就市场上最常见的糯玉米和甜玉米来说,其中糯玉米以白色居多,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等营养元素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相关问题一直是关乎电力系统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电力系统中保障变电运行中合理有效的继电保护,有利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并且提高电力系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企业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竞争力?为回答这些问题,前不久,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开展了以企业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20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角色,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内容和进度。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英语学习能
美国的华尔街在人们印象中通常是这样一个地方:它能使人一夜之间暴富,也能让人朝夕之间破产.金融市场虽说有规可循,却依然变幻莫测,即使像摩根·斯坦利、花旗、美林这样腰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