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8日,马航M H370客机从吉隆坡飞往北京时与地面失联,机上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共239人,其中包括1 54名中国乘客。至2015年3月,马航MH370失联一周年,搜寻工作仍在继续……
“110”在哪里
“真能胡说八道!在陆地上,你当然可以找警察。可是,在大海上,找‘110’有什么用?还不如找几条海豚来拉船靠谱……”你可能会这么说。
啧啧,这你就不懂了吧?其实,大海上不仅有警察,而且,这些警察一个赛一个地勇猛刚健,简直就是“大洋守护神”。他们有一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名字——海岸警卫队。海岸警卫队就是海上警察,他们负责一个国家所有海岸线的警戒、巡逻和执法工作。重要的是,当海上有人遇险,海岸警卫队是第一支出马的救援队伍。
军事小知识
海岸警卫队主要负责沿海水域和航道的执法、水上安全、遇难船只及飞机的救助、污染控制等任务,是一支军事化的综合执法队伍。在和平时期,海岸警卫队为交通部执行人道主义方面的任务;在战争时期,海岸警卫队是海军的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上,美国、中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印度、西班牙、加拿大等100多个国家都拥有海岸警卫队。
咱是“老资格”
海岸警卫队真的不是那种时尚得一塌糊涂的新鲜事物,它的历史古老得能让你惊掉下巴——最早的海岸警卫队竟然成立于1789年!
当时,美国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议建立一支水陆关税队,由10艘船只组成,负责打击海上走私。不久,这支舰队又多了一项人道主义任务:搜救海上遇难人员。
这就是海岸警卫队的前身。如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海岸警卫队。
打开遇险信标
海上搜救任务的目标非常明确——救人。但是,无论使用何种救援方法,都必须有一个前提——遇险的人得让救援人员找到自己!
海洋太大了,找艘船或找个人犹如大海捞针。好在,如今的船只都会装备一种叫作“遇险信标”的装置,专门用来发送自己的位置。遇险信标也叫“应急定位发射机”,这个装置一旦启动,就会自动向轨道卫星发出遇险信号。轨道卫星收到信号后,自动进行跟踪定位。
遇险信标不仅安装在轮船上,飞机上也有。当飞机落入水中时,遇险信标会自动启动。当然,飞行员或船长也可以手动开启信标。所以,千万别去乱动这些设备,小心造成“狼来了”的悲剧哦!
定位要精确
遇险信标发射的信号被卫星接收后,卫星将收集到的数据传送回地面接收站,接收站再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危险警报,发送到海岸警卫队的任务控制中心,紧接着,危险警报就会被送到救援协调中心。
这连串工作说起来好像很麻烦,其实在大型计算机的统筹运作下就是几分钟的事儿。真正要命的问题是,这些数据怎样精确地提供遇难人员的位置信息?要知道,在大海上定位,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啊!
还好还好,感谢现代科技。遇险信标提供的位置能够精确到2.4千米至3.2千米范围内,而某些配置了全球定位系统发射器的最新型遇险信标,能够将定位信息精确到误差只有100米!
救护神从天而降
当遇险船只的位置被确定后,海岸警卫队的救援人员就要闪亮登场了!
救援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时间!和地震后有“黄金72小时”一样,海上最佳救援时间也是遇险后的前三天。过了这个时间,就算找到了遇险船只,恐怕也是为时已晚。为了以最快速度赶到出事地点,飞机当然是首选。
C130是美国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款军用运输机,它的翼展达40米,载重能力超强,一次加油后能在空中连续飞行4828千米。超长的飞行距离和留空时间,都让C130怎么看怎么像“海上救世主”。
C130全力出击
C130在执行救援任务时,宽大的机舱中可以携带救生筏等多种救生设备以及无线电通讯设备。这不仅能保证一次救援行动的成功,甚至能保证连续多次救援。
不过,C130最拿手的本领还是它的搜索能力。它配备了强悍的二维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能够在高空定位水面上的失踪船只和人员。一旦将目标锁定,C130就进入侦查模式。
C130的装备中有一种叫“卡斯帕”的机载旋转式相机,成像效果极其强悍。这种相机使用两个电光镜头来为搜救人员提供事发现场的近距离图像,能够帮助搜救人员确定现场的海况、海情并更准确地摸清距离远近等重要信息,为在瞬息万变的大洋中施救提供最精准的资料。卡斯帕相机甚至配备了红外线镜头,在黑夜中也能拥有“火眼金睛”!
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妙
在海岸警卫队的搜救队伍中,并不是只有C130这种“巨人族”,还有一种小型搜救飞机也非常引人注目。没错,那就是HH-65型“海豚”直升机。
“海豚”直升机可搭载4名机组成员,它体积小,应变灵活,可以在30分钟内做好救援准备,随时听取任务简报,说飞就飞,往往是第一个抵达救援现场的“关键先生”。而且,它绝对属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典范,照样配备有各种搜索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而当它发现目标后,它的优势将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空中悬停,这对救人来说很重要!
搜救不容易
如果遇险者能够自己行动,救援人员就从飞机上放救援吊篮下去,待遇险者进入吊篮后,飞机再将吊篮收回。而在实际救援中,遇险者很可能因为受伤而失去自主行动力,或者被困在船舱中,这就需要救援人员用吊索等工具将自己放到水面,再将遇险者抬上担架并加以固定,再由飞机吊走。
听起来没什么?拜托,那可是在风大浪急的大海上呀!通常,直升机都是悬停在距离海面18米左右的空中,再低就可能被海浪影响,造成机毁人亡,而遇险海域很可能动不动就掀起几米高的大浪。此外,所有人员还要提防鲨鱼……
所以,除了游泳、耐力和医疗训练,救援人员还必须学习其他技能。比如解开缠绕啦,取下幸存人员的装备啦,帮助被困人员脱困的技巧啦……
“110”在哪里
“真能胡说八道!在陆地上,你当然可以找警察。可是,在大海上,找‘110’有什么用?还不如找几条海豚来拉船靠谱……”你可能会这么说。
啧啧,这你就不懂了吧?其实,大海上不仅有警察,而且,这些警察一个赛一个地勇猛刚健,简直就是“大洋守护神”。他们有一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名字——海岸警卫队。海岸警卫队就是海上警察,他们负责一个国家所有海岸线的警戒、巡逻和执法工作。重要的是,当海上有人遇险,海岸警卫队是第一支出马的救援队伍。
军事小知识
海岸警卫队主要负责沿海水域和航道的执法、水上安全、遇难船只及飞机的救助、污染控制等任务,是一支军事化的综合执法队伍。在和平时期,海岸警卫队为交通部执行人道主义方面的任务;在战争时期,海岸警卫队是海军的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上,美国、中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印度、西班牙、加拿大等100多个国家都拥有海岸警卫队。
咱是“老资格”
海岸警卫队真的不是那种时尚得一塌糊涂的新鲜事物,它的历史古老得能让你惊掉下巴——最早的海岸警卫队竟然成立于1789年!
当时,美国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议建立一支水陆关税队,由10艘船只组成,负责打击海上走私。不久,这支舰队又多了一项人道主义任务:搜救海上遇难人员。
这就是海岸警卫队的前身。如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海岸警卫队。
打开遇险信标
海上搜救任务的目标非常明确——救人。但是,无论使用何种救援方法,都必须有一个前提——遇险的人得让救援人员找到自己!
海洋太大了,找艘船或找个人犹如大海捞针。好在,如今的船只都会装备一种叫作“遇险信标”的装置,专门用来发送自己的位置。遇险信标也叫“应急定位发射机”,这个装置一旦启动,就会自动向轨道卫星发出遇险信号。轨道卫星收到信号后,自动进行跟踪定位。
遇险信标不仅安装在轮船上,飞机上也有。当飞机落入水中时,遇险信标会自动启动。当然,飞行员或船长也可以手动开启信标。所以,千万别去乱动这些设备,小心造成“狼来了”的悲剧哦!
定位要精确
遇险信标发射的信号被卫星接收后,卫星将收集到的数据传送回地面接收站,接收站再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危险警报,发送到海岸警卫队的任务控制中心,紧接着,危险警报就会被送到救援协调中心。
这连串工作说起来好像很麻烦,其实在大型计算机的统筹运作下就是几分钟的事儿。真正要命的问题是,这些数据怎样精确地提供遇难人员的位置信息?要知道,在大海上定位,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啊!
还好还好,感谢现代科技。遇险信标提供的位置能够精确到2.4千米至3.2千米范围内,而某些配置了全球定位系统发射器的最新型遇险信标,能够将定位信息精确到误差只有100米!
救护神从天而降
当遇险船只的位置被确定后,海岸警卫队的救援人员就要闪亮登场了!
救援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时间!和地震后有“黄金72小时”一样,海上最佳救援时间也是遇险后的前三天。过了这个时间,就算找到了遇险船只,恐怕也是为时已晚。为了以最快速度赶到出事地点,飞机当然是首选。
C130是美国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款军用运输机,它的翼展达40米,载重能力超强,一次加油后能在空中连续飞行4828千米。超长的飞行距离和留空时间,都让C130怎么看怎么像“海上救世主”。
C130全力出击
C130在执行救援任务时,宽大的机舱中可以携带救生筏等多种救生设备以及无线电通讯设备。这不仅能保证一次救援行动的成功,甚至能保证连续多次救援。
不过,C130最拿手的本领还是它的搜索能力。它配备了强悍的二维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能够在高空定位水面上的失踪船只和人员。一旦将目标锁定,C130就进入侦查模式。
C130的装备中有一种叫“卡斯帕”的机载旋转式相机,成像效果极其强悍。这种相机使用两个电光镜头来为搜救人员提供事发现场的近距离图像,能够帮助搜救人员确定现场的海况、海情并更准确地摸清距离远近等重要信息,为在瞬息万变的大洋中施救提供最精准的资料。卡斯帕相机甚至配备了红外线镜头,在黑夜中也能拥有“火眼金睛”!
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妙
在海岸警卫队的搜救队伍中,并不是只有C130这种“巨人族”,还有一种小型搜救飞机也非常引人注目。没错,那就是HH-65型“海豚”直升机。
“海豚”直升机可搭载4名机组成员,它体积小,应变灵活,可以在30分钟内做好救援准备,随时听取任务简报,说飞就飞,往往是第一个抵达救援现场的“关键先生”。而且,它绝对属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典范,照样配备有各种搜索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而当它发现目标后,它的优势将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空中悬停,这对救人来说很重要!
搜救不容易
如果遇险者能够自己行动,救援人员就从飞机上放救援吊篮下去,待遇险者进入吊篮后,飞机再将吊篮收回。而在实际救援中,遇险者很可能因为受伤而失去自主行动力,或者被困在船舱中,这就需要救援人员用吊索等工具将自己放到水面,再将遇险者抬上担架并加以固定,再由飞机吊走。
听起来没什么?拜托,那可是在风大浪急的大海上呀!通常,直升机都是悬停在距离海面18米左右的空中,再低就可能被海浪影响,造成机毁人亡,而遇险海域很可能动不动就掀起几米高的大浪。此外,所有人员还要提防鲨鱼……
所以,除了游泳、耐力和医疗训练,救援人员还必须学习其他技能。比如解开缠绕啦,取下幸存人员的装备啦,帮助被困人员脱困的技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