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教育界·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历史学科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在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认知的基础上,明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进而尝试性地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为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供支持。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敏感性与感受性。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主动性和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形成积极的影响。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符合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提出了引导学生以史为镜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旨在使学生对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深层面的思考,进而建构学生的历史意识,为学生学习如何以史为镜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活学历史提供学习策略的支持,以提升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实际能力。
  2.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求真精神的形成提供途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质就是在指导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知过程中,从求真精神和能力创新方面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求真性质的探索,以解决所涉及的历史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建构问题意识的进程中会形成具有创新性质的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起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效果,而且能起到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为学生建构正确的历史观提供教学支持。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1.历史教育观念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以书本内容的讲解为主,侧重对历史教学重难点内容的落实。一方面,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教材阅读与理解缺乏引导,使学生不能较好地解决涉及主观方面的历史知识学习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局限在教材内,导致学生只能通过生硬的记忆来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内容,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历史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层面考察,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主要呈现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一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尚未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有效调动,尤其是体现在学生不能通过课堂教学获取学习历史的方法。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主体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内容,常会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学习的混乱,不利于学生构建历史思维。
  3.师生关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还有待完善。一方面,追求成绩的教学现实造成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以落实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为主,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另一方面,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供支持,如在对历史事件意义的理解上,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容易使学生表达认知。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调整课堂教学思维:学生想问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思维,以实现学生想问的教学效果,集中体现在教师由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成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題的深度进行探究式学习,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形成影响。具体表现在,使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通过质疑与探究来对相关的历史知识内容进行学习与掌握。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当时经济中心南移现象进行质疑,进而对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深度探究。
  2.侧重基础教学:学生能问
  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基础是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历史知识内容的基础教学,为学生的能问提供知识层面的支持。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内容涉及历史事件、人物等,对于基础知识,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时代中的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通过掌握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知识,来对唐朝衰亡的原因进行深度探究。
  3.传授提问策略:学生会问
  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讲授提问的技巧,以使学生会提问。例如,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的所作所为与新文化运动将矛头对准孔教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以指导学生通过对具体历史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不但能发现问题,而且可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4.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学生敢问
  教师应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历史思维的建构提供支持,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学生有想提问的欲望,并且得到教师的鼓励,自然会形成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梁瑜君.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1):130-131.
  赵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江苏省A市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7.
  赖海波.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探究[A].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徐峰.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举措[J].当代教研论丛,2016(11):71.
  葛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35.
  李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7(24):100-101.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因此对电网规划建设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需要电网规划建设打造绿色、高效、安全的智能
对转基因玉米125转化体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方法验证,选择了7家实验室采用经过验证的方法对3个水平的转基因玉米125基体标准物质进行协同实验研究。通过比
长时间工作和生活在城市楼房内,尤其是密闭的房间内,人们会觉得胸闷气短,头脑发涨.有条件的人们这个时候最好到森林花园,河边和海边散散步,这时我们又会觉得轻松随意,神清气
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和设计是城市得以发展的前提,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管理职能,为城市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