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目前农业推广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条关于加强农业推广机构发展应用的对策,希望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乡镇农业发展;农业推广机构
  巴南区惠民街道位于重庆市东南部二环路以内,东与巴南区二圣镇接壤,南临巴南区天星寺镇,南彭镇,西与巴南区南泉镇相接,北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城区毗邻,2002年被划为主城区街道,距市中心20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街道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2,8万人,土壤类型以紫色土壤为主,一年两熟,历来是巴南区农业大镇,是生態绿色示范园和优质粮油示范区。作为当地一名农业推广机构工作者,在本文中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当前农业推广机构的发展现状撰写此文,希望对于推进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发展有所贡献,同时激励自己更好的开展工作。
  一、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发展概述
  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设立在基层的公益性服务组织,是各级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
  二、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过渡依赖于化肥而忽视了有机肥应用,农作物遭遇了病虫害以后只知道事后治疗却忽视提前预防,还有就是对水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水源充足的时候肆意乱用,以至于干旱时段只能望洋兴叹,忽视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
  2.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手段落后。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推广机构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手段落后是制约农业推广机构发展的难题,主要是因为推广技术人员尽管身在农村,但是技术传输是从上到下进行演示,演示过程中难免有所损失,以至于一些专业的农业技术没有真正到达农村一线,对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发展造成制约。
  3.政府部门给予的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发展资金不足。乡镇农业推广够发展是一项公益性服务,本身不会取得经济收入,该项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但是不少乡镇存在专款挪用问题,导致基层推广机构缺少推广资金,技术推广员收入不稳定,相关工作进展缓慢。
  4.农民学历低,学习能力弱。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普遍学历较低,很多都是小学文化,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留下的大多都是老人和留守儿童或者妇女,这些人一方面动手能力差,其次是学习能力差,并且普遍缺少商品意识和经营意识,培养新型农民是当前形势所需。
  三、加强农业推广机构发展应用的对策
  1.做好对科技的宣传工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中应用科技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将科技的应用当作发展农业的重点工作,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比如在当地举办广播宣传、电视讲课和教育培训活动,向当地的农民发放资料和培训课程,推广农业生产、粮食增收的新研究成果和理论,推广农作物种植新品种和科学种植新技术,尽量使得每个农民都能够了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进一步更新能也技术推广方式。当前新农村经济建设背景下的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发展已经不再适用过去普通的推广方式,必须要对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进行变革更新,设计出一些新型实用的推广方式转变当前农业推广工作的劣势局面。比如在当地寻找农业发展的带头人,树立示范作用,再进一步找到一个发展群体,通过由点到面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3.积极和上级沟通,取得政府资金和技术支持。当前农业推广机构中存在资金发展不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把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发展需要的经费和技术以及工作人员的个人薪酬福利等合计到预算当中,提高当地政府对农业推广资金的注入,把实施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待遇提升到和当地公务人员同级别上,以此促进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发展。
  4.重视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其学习能力。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线战斗力,农民的自身素质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比较低,故步自封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对此政府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农民教育培训单位,安排一些专业农学家对农民进行思想开化和农业种植技术方面的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将种植、加工技术教给农民,保证其能够真正掌握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
  5.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对农业技术进行考核。对于那些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乡镇地区应该实行建设中心站点的方式促发展,这也是提高当地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立科研中心站可以定期组织人才团队进行集体进修和学习,邀请当前最具权威和专业性科研专家莅临指导和授课,把最新的科研兴农思想传递给基层科研工作者,这也是激发基层科研人员干劲的重要举措。此外,还要对到基层中心站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考核,筛选出工作能力不足者送回专业部门组织学习,鼓励农学专业大学生投身回报农业地区,禁止乡镇级政府利用农业技术人员从事其他工作,进而推动农业推广机构发展。
  6.完善当地农业基础硬件设备,提高农业生产力。若想提高农业生产力应该全面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硬件和软件设备,比如加强当地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合理选择水资源灌溉形式,推广滴灌、微喷灌等灌溉技术,尽量减少农业人工化,实现种植、运输、加工机械一体化,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朝着大农场模式转变。
  四、结语
  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乡镇农业推广机构的依赖,推广农业技术是一项重要工作,国家要给予其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硬件设施不足、资金不到位、农村人口素质低等问题,不断加强教育引导,确保农业推广机构顺利建设,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俊. 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D].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2]方忠. 广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现状及改革发展对策[D]. 广西大学, 2006.
  [3]郑凯芸. 浅谈广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广西农学报, 2012, 27(3):90-92.
  [4]方忠. 广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现状及改革发展对策[D]. 广西大学, 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云县农业农村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总量不足向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转变。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抓好品牌创建、安全监管、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大举措,是云县农业农村工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本文以云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
摘 要: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农业种植历史,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一直占据着巨大的比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化结构调整,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积极推广基层农业技术和应用,从而提高我国的农业产量,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鉴于当前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服务体系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农业法规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法
摘 要:我国经济逐渐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中,人们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农业是农村主要的产业之一,农业环境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的生态文明,因此要注重保护农村环境。本文简述了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农业环境;加强保护;生态文明;有效策略  农业环境是农村整体环境的重要内容,农村环
摘 要:在新农村建设体系中,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的转变,传统播种手段与现代机械播种技术的有效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因此,建设及完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重点对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以及其发展思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发展思路
摘 要:随着我国畜禽养殖规模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伴随化肥工业的迅速发展,使有机粪肥大量闲置,不能及时还田,导致环境污染。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的畜禽粪浆产生量达30亿吨以上,粪便废弃物中污染物质主要包括悬浮物、有机质、盐、沉积物、气体、细菌、病毒和氮、磷、钾及其他养分杂质,这些物质在畜禽粪便收集、贮存、运输、肥田期间均有可能产生环境污染。鉴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全县畜禽养殖场废弃物沼气化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保证人们对日常生活事物的需求,也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现阶段,人们缺少对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的正确认识,并且对食用产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产品食用的需求,技术人员要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技术推广重要性;技术推广方式  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变
摘 要:经济林果、烤烟、甘蔗是我镇的传统支柱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大了粮经作物间的争地矛盾,而间套种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粮经作物间的争地矛盾,又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粮、油、烟、蔗、果多层次间套种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发展集约化种植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推广;间套种技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基本情况  2018年全镇共完成烟后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