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至善思想当代国内研究综述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康德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他认为,至善既可以指无上的善又可以指完满的善,前者就是指德行,而后者除了德行之外还包括幸福。他的至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康德;至善;德性;幸福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中,首次提出“至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看,至善有不同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深刻阐述了康德的至善思想。
  一、从至善的概念角度分析
  范进在《自由:通向人类希望之路——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辩证论的一点思考》中指出自己对至善的理解:“在幸福与道德(值得幸福)有严格关系的限度内,应把这一概念称之为最高善的理想”。通过意志自由来实现至善。在实践原则中,道德意志和配享幸福之間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只有德性才是至上的善,而幸福只构成至善的第二要素,这不得不使我们假设上帝事物存在以作为至善实现的必要条件。
  在《康德至善概念的另外两种内涵》一文中,冯显德认为至善包括“至上的善”、“完满的善”、“共同的善”和“最高的本源的善”,其中,“共同的善”就是伦理共同体,“最高的本源的善”指的是上帝。上帝作为本源的善正式出场于德性与幸福的统一关系问题中。由于德性和幸福各自依据不同性质的原理,更由于道德律不能提供这种分配能力,所以需要借助上帝的公正把幸福分配给德性,通过上帝的全智、全能和道德的完满性、公正性力量来保证幸福与德性的精确比例关系。这样,就把人类共同的善归之于一种期望和信仰,一种对道德概念上的上帝的信仰。此后,他在《再论康德至善论的逻辑进程》一文中对四种至善的逻辑关系又做了进一步分析:德性的纯化是动因和起点,德性与幸福的统一、伦理社会的理念是中间环节,道德化上帝是归宿整体表现为从德性的纯化到上帝的道德化的展开历程。
  二、从德福关系分析
  在康德的至善思想中,主要探讨德性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也有许多学者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孟葵在《康德的德福关系思想及其影响》一文中通过三个部分分析了德性与幸福之间关系。第一部分是对康德提出的德福关系理论的原因进行分析。康德所处的时代流行两大理论:经验主义幸福观和理性主义幸福观,但事实上两者都不能实现德福统一,所以康德开始提出自己关于德福关系的理论。第二部分是论述康德德福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在现实世界中,德性与幸福是无法实现统一的,为了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实现“至善”,康德提出了其著名“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的两个公设。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康德德福关系思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张茂坤在《论康德“至善”的幸福观》一文中,揭示了康德的“至善”幸福观。在道德支配下追求幸福具有合理性,但要达到德性与幸福的真正统一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人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身养性才能慢慢地接近至善,于是康德就把宗教与上帝设定出来,通过上帝与宗教的引导让人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品德,去做道德的事情。
  三、从伦理学角度分析
  在上世纪80年代,章海山在《康德伦理思想的调和特征》一文中,试图从伦理学角度剖析康德的至善思想。他指出“道德原则既不能从外部经验世界也不能从神意志中引出,而应该从人的理性本身引出道德原则”。关于康德的至善观点,他认为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无法达到绝对的最高的善,所以就需要假设有理性的人类可以无限地延续下去,才有可能达到无条件的绝对的善。要假设上帝的存在,也就是假设一个有理性、全善的上帝是自然的原因,所以自然包含有道德目的性,从而使自然界向道德世界过渡。这样,幸福就产生德行,德行也可以产生幸福,幸福与德行就结合起来了。
  冯显德学者也从伦理学角度对康德思想进行过分析。在《康德至善论与康德伦理学》一文中,他指出康德“至善”概念的这四种内涵及其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了康德的至善论,在这个系统中,德性概念是中心概念,德性法则是基本原理,道德的人是论证的主题,发展归宿是道德的上帝,其中重要的问题是德性与幸福、人与上帝、道德的人与道德的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康德至善论就其主题而言从属于伦理学,是康德伦理学主题的承载者,同时也是其逻辑发展的线索。此外,康德至善论还通过讨论的德性与幸福的关系、终极目的问题、宗教信仰问题等贯穿了康德的批判哲学,所以,康德至善论同时也是康德哲学发展的线索。
  四、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角度分析
  有学者把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与康德的至善思想进行比较,得出了自己的见解。《孟子之“仁”与康德之“至善”的比较》一文中,作者通过比较“仁”与“至善”不同文化的思想,得出了它们的共通之处:两者都基于“先验的性善论”,同把人看作目的,这种完满的道德境界的达到同被视为一个过程。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差异,儒家思想中的“仁”没有确切的定义,包含了广泛的含义,这就与“至善”形成了交集,即存在共通的部分,也存在不同的部分。它们共同指向了人类共同的、完满的善,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二者之间的思想碰撞,为人类了解更多的共同特征和文化融合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范进.自由:通向人类希望之路——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辩证论的一点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2
  [2]章海山.康德伦理思想的调和特征[J],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3,1
  作者简介:王小青(1991—),女,汉族,河南濮阳人,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近几年来大学的不断扩招,以致每年有大量毕业的大学生涌入社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由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对待就业现状所采取的处理办法存在缺陷与不足,由此造成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个人、他人、以及社会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样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就迫切需要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概念  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概念有很
期刊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时期如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党更具有生机与活力,笔者认为,推进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党建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建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占领信息网络这个阵地,并利用网络平台,有所作为,这样才能推动党的自身建设,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提升工作实效。所以,我们要以党建信息化为手段,构建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和平的追求和向往从未中断,和平与发展也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然而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到现在局部范围内小规模的战争,我们也看到了现在仍然频频发生的暴力与冲突。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冲突渐渐由军事冲突转变为文明的冲突、种族的冲突、价值分歧、民族国家利益纷争等形式。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和平教育作为增进国际理解、化解各层次冲突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
期刊
【摘要】在当前全社会极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使命和核心内容。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结合高校实际,提出了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也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价值导向。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群体最重要的、也是最能从根
期刊
【摘要】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不仅仅需要注重经济方面的进步,同时要注重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必须重视建设基层群众文化。但是我国地域广阔,农村、乡镇地区分布分散,加上基层群众本身意识不强,使得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具体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总结往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问题;方向  为了真正实现全面小康,重视基层群众文化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中,网络也与图书馆服务相結合,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对网络用户各种各样的信息行为进行搜集和研究。使得图书馆在进行资源提供和用户服务时能加强信息交流与揭示,从而展开更好地开展图书馆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网络用户;信息行为;图书馆服务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的基础设施逐渐被完善。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一种新的群体出现在了国人的视野里,这种群体被称之为网络
期刊
【摘要】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党的建设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伴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延续,党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情况越来越复杂,党建的思路、布局、指向等方面也急需相应的改进和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新角度,适应党长期执政的要求,对从严治党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的新论断,初步形成了具有习总风格的从严治党思想,在丰富从严治党内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实事求是的认识原则和实践观点,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立足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历史和现实,科学地认识现实世界、批判现实世界、改造现实世界,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审视社会历史发展问题、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生命力主要体现在理论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网基层企业党建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新时期内对电网基层企业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需要电力企业引起重视。本文简单的分析了电网基层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针对目前的状况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帮助电网基层企业进行自我发展。  【关键词】电网基层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监督机制  引言  电网是国家的基础产业,电力更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只有保证电网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期刊
【摘要】现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信息社会的来临,党群政工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了能充分发挥出党群政工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下,党群政工工作应该要有新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企业党群政工工作中新媒体的应用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党群政工;新媒体;应用  目前,随着新媒体软件和平台的不断普及,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