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总与老师顶嘴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mw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情况】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高二男生邱鸿因老师问他为什么不按时交作业,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请他回答问题等,多次在课堂上与老师顶嘴。而每次事件发生后,邱鸿承认错误的态度都很诚恳,并反复表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懊悔。但过不了几天,邱鸿又会重蹈覆辙,再次与老师发生顶撞。邱鸿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一听到老师点他的名字,自己的第一反应就是“又找我的茬了”,顿时脑袋就嗡地一下“炸”了,根本控制不住情绪。
  【原因调查】
  老师课上提问,这本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邱鸿的第一反应总是“又找我的茬了”?难道邱鸿联想起了什么,从而导致他感到脑子要“炸了”?邱鸿到底在害怕什么,又想躲避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与邱鸿进行了交流。
  师:这么说,你每天都会感到很辛苦。一方面担心老师的提问,另一方面又害怕与老师发生冲撞,这种持续的心理紧张多难受哇!
  生:也没那么严重,我也不是在每个老师的课上都会那样。
  师:也就是说,你只是在个别学科的课堂上会出现这种反应?
  生:嗯。我跟其他老师的关系都挺好,也就是跟教数学的穆老师顶过嘴。
  师:你不喜欢数学,还是对穆老师有意见?
  生:都不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我也不想跟穆老师顶嘴呀。(邱鸿眉头紧锁,用困惑的眼神看着我。)
  师:是不是穆老师身上有某些引起你反感的东西?
  生:也许吧。
  师:那是什么,能说说吗?
  生: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觉得穆老师不信任我,不喜欢我。(邱鸿的声音很小,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师: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是不是想起了什么?
  生:想到了我妈吧。每次看到穆老师提问我时的表情和眼神,不知怎么回事,我脑子里一下子就出现了妈妈的身影。顿时腾地一下,火就窜到脑门上了。
  邱鸿告诉我,从小到现在,妈妈总是看他不顺眼。不管自己做什么妈妈都不满意,都会找出种种理由来数落他。尤其是在学习上,妈妈除了挑毛病,从来都没表扬过他。每天晚上写作业更是像监督犯人一样,过几分钟就会偷偷地从门缝里察看他。只要她感觉不对劲,不打招呼就冲进房间来盘问他、批评他,常常因一点小事就会唠叨个没完。有几次他因考试成绩没有达到妈妈定的标准,妈妈就当着别人的面劈头盖脑地训斥他、贬损他,根本不听他解释。邱鸿说,他现在对妈妈是既烦又怕。烦的是,大事小事妈妈都要管;怕的是,妈妈一不高兴就拿他说事。但他不会跟妈妈吵架,他知道妈妈也不容易,也是为他好,不想让别人说他不孝顺。
  【问题分析】
  第一,邱鸿为什么顶嘴。在邱鸿的经验里,“点名”与不信任是划等号的。记忆中,妈妈与他的每次谈话不是唠叨就是批评。“又找我的茬了”正是邱鸿内心深处“你不信任我”的一种表达。由于觉得不被信任,邱鸿变得敏感多疑,心理常处在警备和防御的状态。因此,一旦他感受到威胁,就会不顾一切地进行反抗。
  第二,邱鸿在跟谁顶嘴。表面上,邱鸿是在跟穆老师顶嘴。实质上,他是在内心里跟妈妈顶嘴。“点名”本身就容易诱发人的紧张心理,而穆老师与妈妈的某些相似更是唤起了邱鸿对妈妈的联想。于是,不满和怨恨情绪一下涌到了他的脑门。“顶嘴”不但释放了他的情绪,也使他的心理获得了暂时的平衡。“顶嘴”实质上是邱鸿情绪的一种投射,当然这并不是邱鸿的有意所为,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
  第三,平常点名为何激起大愤怒。有两个因素不能忽视:一方面,生活中邱鸿心里积攒了很多对妈妈的不满和抱怨,只是受到“不能对妈妈不孝顺”这种道德感的约束,不得不把它埋藏在内心深处。但当被压抑的情绪越积越多,令人难以忍受时,就会寻找机会“爆发”。穆老师的点名,就像是在被打满气的皮球上又注了一管气。虽然是很小的一管气,也足以引发皮球的爆炸。另一方面,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旺盛期,情绪容易大起大落、走极端,这也是导致邱鸿一触即发,情绪失控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邱鸿在懊悔什么。也许在与穆老师顶撞的那一刻,邱鸿心里会感到比较满足。但邱鸿清楚,“点名”并不能成为自己顶撞老师的理由,主要是平时自己的情感压抑得太多。穆老师不过是只“替罪羊”,是自己的出气筒,她是无辜的。邱鸿因此感到愧疚,感到懊悔。
  第五,知道错了,为何还一犯再犯。这与邱鸿的家庭环境有关。邱鸿在与穆老师顶撞的过程中,是发泄了一些情绪。但同时,邱鸿又被迫不断接受新的负性情绪。因为邱鸿的妈妈并不知晓,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对邱鸿所造成的伤害,她依然在用以往的方式对待邱鸿。于是,邱鸿的情绪情感陷入了积攒—发泄—再积攒的恶性循环中。
  【辅导要点】
  邱鸿是一位通情达理,有一定道德感,且要求上进的学生。他目前的问题是由被信任、被肯定、被理解这些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所造成的。帮助邱鸿摆脱目前的心理困境,走出情绪困扰的怪圈,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与邱鸿进行了沟通:
  1.认识问题产生的根源。我给邱鸿讲了一则小故事: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那里的人们都很善良,神灵为了奖励他们,准备给他们很多的财宝。但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他们永远不要去想喜马拉雅山的猴子。村庄里的人们听了都非常高兴,心想,喜马拉雅山的猴子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这太简单了。可是,最终他们都没有得到那些财宝。因为从那一刻起,他们再也忘不了喜马拉雅山的猴子了。邱鸿很聪明:“您是说,我的头脑中也有一只喜马拉雅山的猴子,那便是‘你不信任我’?”的确,这只猴子成了邱鸿的“心理按钮”,按钮的开关就是妈妈或与妈妈相似的人。“于是一碰到他们,我的内心就会翻起‘巨浪’,难以控制。”邱鸿有所领悟。
  2.从调整认知着手。我拿来几副心理学的两歧图片,要求邱鸿先后从正反两个角度去观察,并依据自己的理解,对每幅图片的意义做出解释。十多分钟后,邱鸿似乎从自己对每幅图片的两个完全不同的解释中悟到了什么。他有些自责地说:“我不应该把老师往坏处想。”借此契机,我向邱鸿简单介绍了埃利斯“ABC理论”的要点。我们对事物所作出的反应,是由我们头脑中的一些信念,即认知事物的方式决定的。譬如,老师的点名。如果我们把它解读为老师对我们的关注和关心,我们就会感到愉悦,就会积极地配合。如果我们把它解读为老师想找我们的茬或出我们的丑,我们就会恼怒,就会对抗。邱鸿望着我,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3.学会控制情绪。首先,通过讲“踢猫效应”,使邱鸿认识到,不注意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他的坏心情或负面情绪就会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会诱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就像扔进平静湖面的小石块,引起涟漪一波一波地向四周扩散,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其次,给情绪一个出口,不要压抑。保持自我觉察,发现自己情绪不佳时,要学会合理宣泄,学会自我疏导。如,参加体育运动、听听音乐、冥想、与人交流、做喜欢做的事情、制定一个目标追求等。通过释放情绪能量,转移注意力,使情绪得到一个转化。最后,学会有效控制情绪。当感到自己的情绪要爆发时,要在心里提醒自己“千万要冷静,不要发怒”。如果感觉还是难以控制,不妨做几次深呼吸。当呼吸节奏慢下来时,心跳的速度也会随之减慢,情绪就会得到缓和。接着,我带着邱鸿进行了几遍深呼吸练习。“这个方法还真的挺管用,我以后一定会提醒自己这样做。”邱鸿充满信心地说。
  一个人的改变和成长,除了自己的努力,他人的帮助和鼓励也很重要。结束了与邱鸿的交谈之后,我又与邱鸿的父母及老师进行了沟通,力求帮助他筑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希望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发现邱鸿的长处和优点,多肯定邱鸿的努力和进步。处理问题时多站在邱鸿的角度去思考,给予邱鸿更多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当邱鸿的被信任、被肯定、被理解这些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他就会回报给周围的人以信任、肯定和理解,“顶嘴”事件自然就不会再发生了。
  四十多天后,我与邱鸿的父母和老师进行了再次沟通。他们告诉我,一个多月来,邱鸿不仅没有与穆老师发生过冲突,而且听穆老师的课也比以前认真多了,还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是啊,往往看似很顽皮的学生,内心可能都有一块伤痛。作为老师,我们要透过现象寻找本质,用心去抚慰他的伤痛,因为,有健康的心灵才会有健康的行为。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三中天津 300270)
  责任编辑 颜雪梅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学术界逐渐活跃起来了。前几年,哲学界有些同志提出了“一分为三”(“三分法”、“兰点论”、“三位一体”)的命题,我也是其中之一(见《“一分为三”新
自古文章以立意为高,文章立意高低在于思想,而思想的深度、高度、广度则取决于思维。一个思维敏锐、视野开阔的人,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纵横捭阖、如滔滔长江水汪洋恣肆;相反思维钝拙了,便只能是见到花就只是写花,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眼下的花了。  一、在品读课文中掌握各种思维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学生都很熟悉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用它来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做类比思维。作为宰相的邹忌想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
〓〓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肩负着给学生传授现代的知识与思想,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而且有责任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传承给一代代学子。  〓〓一、当代中学生的道德现状  〓〓知与行的脱节。这是目前中学生道德现状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主要表现:有一部分中学生熟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但却很少甚至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去;有的学生在老师在时能
通过对春尺蠖幼虫各龄期体长、发育历期、食叶量等预报因子的观测,提出了简便易行的发生量预报方法,为适时开展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对晚年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具有永久的魅力。青年学者王立胜很有理论勇气,将晚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一既有历
英语中,习语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俗语、谚语、格言、警句和俚语等.汉语中,这类表达称作"成语"或"俗语".对于英汉翻译中的习语问题,说法也不尽相同.对于带有民族(或地方)特
提出了祁连山林区灾害性林木清理对象的具体标准、清理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清理采伐方式。调查了灾害性林木清理的效果,认为通过对灾害木清理,改善了林内卫生条件,预防了蛀干害虫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从农村发展到城市,从生产领域发展到流通.分配领域,从微观搞活企业到宏观改善管理,从经营方式、所有制方式到政治体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取得
目前,把产品经济或计划经济作为高于商品经济的经济形态,即形成“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这一表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公式,似乎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已成为定论,其
〓〓所谓短时作业是指学生只需在较短时间内,甚至是当堂完成的作业。学生学习活动的时空较小,以独立完成为主,也可以寻求合作,一般实现对知识巩固、迁移与提升。作业形式一般以读、写、画、玩、讲等形式为主,作业布置时间较灵活。  〓〓一、短时作业的特点  〓〓“快”即短时、及时。命制的作业要简练,及时巩固教学内容,增强理解的效果,提高记忆容量,减少遗忘率。  〓〓“准”即作业的命制要有很强的针对性,直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