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r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更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视野和培养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还能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激活写作思维,掌握更多生字生词的用法以及语言表达技巧。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相对薄弱,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往往对语文教材的依赖性比较大,很难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个性化和开放性的阅读教学,甚至把握不住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探索。
  一、 丰富阅读教学方法,丰富学生阅读情感的体验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学生虽然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教师是重要的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加上学生对阅读素材的自我鉴别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阅读指导与监督工作。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素材的科学选择,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不要陷入只背诵、识字等传统教学的误区;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的监控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避免学生的低效阅读、无用阅读和负面阅读,尤其是不要阅读一些低俗化的内容,那样很容易让学生陷入阅读学习的误区。同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就必须打破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贯彻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学习技巧,提升阅读学习的成效。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阅读内容展开想象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融入个人情感,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阅读情感的树立。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让学生背诵通常是一个基本的阅读教学目标,但是如果学生不能体验到诗歌中的“精髓”,那么即使学生倒背如流也难以实现相应的阅读教学目标,此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出良好的语文课堂情境,来激发学生开展体验式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并借助课堂互动来监控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情感,促进学生阅读过程的有效性。
  二、 延伸阅读教学领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不仅需要教师增加阅读教学的时间,还需要教师延伸阅读教学的领域,不要过度依赖教材内容,做好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这样一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将个人的学习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阅读学习之上,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语文阅读形成积极的情感,具备更高水准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多向小学生推荐一些趣味性、可读性比较强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同时做好阅读教学的引导工作,确保学生可以阅读优秀素材。其中,视频导入、故事激趣、交流互动等阅读教学方式,都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与范围的拓展,让小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新的知识与快乐情感。例如,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该寓言故事,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然后在课外为小学生准备更多关于寓言故事的阅读素材,趣味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组织多元化的阅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生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展,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语文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目标,组织和设计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活动,同时,小学生不仅具有好奇心,还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要敢于打破常规,组织多元化、趣味化、互动化的阅读学习活动,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学生群体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进而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再者,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要贴近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心理,要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阅读活动中可以收获知识、情感、快乐以及成就感。例如,朗诵比赛、讲故事、“读好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而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勤读书的热情,让学生时常保持较高的阅读信心与热情,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逐步养成。
  四、 结语
  总之,要想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指导思想,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传授学生相应阅读技巧的同时,更好地保证学生阅读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阅读教学的组织引导工作,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有效引导和正确监控,确保学生可以多读书、读好书,促进学生知识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于静波.预习—精读—扩展——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
  [2]于洪利.關于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思考[J].才智,2016,(32)
其他文献
医疗问题是目前国内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医疗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医院就诊问题一直为社会所诟病,除了高昂的就诊费用之外,病人
阅读是一个人收集外来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能够使人受益终生,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语文学习,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式等办法,不断探索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树立以学生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
在当代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初中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培养语感,并能有效地掌握在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提高了上课的效果。尤其是在当今新课
摘要:朗读能力作为小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所以要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部分,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努力。本文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能力;小学生  一、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的
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情境创设这一问题而言,本文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