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西部7级以上地震前地震空区演化过程分析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heng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1970~2010年中国大陆西部M≥7地震前地震空区演化的研究,认为M≥7大震前中等以上地震空间展布呈现有规律演化过程,M≥6、M≥5、ML≥4地震在同一构造区域逐渐出现大面积平静,形成不同震级档配套的地震空区。这一图像演化过程对M≥7大地震的孕育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M≥7地震的中期预测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7级以上地震;地震空区;中期预测;中国大陆西部
  中图分类号:P31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3)04-0418-09
  0引言
  地震空区可能是未来大震危险区的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萌芽。布内(1965)总结了加尔姆地区大震前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指出较强地震常常发生在地震活动减弱的区域内;Allen等(1965)研究了加利福尼亚地震活动,指出活动断裂带上近期中小地震活动较低的地区可能是未来大震的“候选区”;Fedotov(1965)首先提出了地震空区的概念;Mogi(1979)将地震空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地震带上大地震震源区分布的空段,另一类是缺少中小地震的空区。我国地震学者对地震空区也做了不少研究,梅世蓉(1960)在研究中国的地震活动性时曾指出:一切毁灭性地震都不发生在有感地震频度最高的地方;陆远忠等(1982,1983,1985,1989)研究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的演变过程时,提出了“背景空区”和“孕震空区”的概念;刘蒲雄等(1993,1997)在地震活动图像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目前,地震空区作为预测未来强震地点的一种方法受到广泛的重视,但人们希望从中取得更多的地震要素讯息,以便对未来大震的强度和发震时间作出估计。曲延军等(2010)对中国大陆地震空区统计特征分析后认为,5级地震围空震级在ML25左右,6级地震围空震级在ML35左右,7级以上地震围空震级在ML40左右。以往研究多是指出强地震前单一地震档空区现象,近两年笔者在完成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震情跟踪任务“西北地区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总结”时,对中国大陆西部10次M≥7地震进行跟踪研究后发现,M≥7地震并非仅有单一的地震空区,而是震前同一构造区域地震震级由大到小逐渐大面积平静,出现多震级档地震空区配套的特性。它有别于中强或强震前单一震级档形成的地震空区。研究认为这种地震空区的演化过程可能对M≥7地震的孕育地点有指示意义,对M≥7地震的中期预测起到积极作用。
  1研究思路与方法
  地震活动图像分析是以已发生地震的各种参数为基础资料,借鉴这些震例所提供的经验来寻找具有前兆意义的异常地震活动图像,诸如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地震活动增强、地震活动平静等。本研究主要采用陆远忠等(1989)地震空区定义,对历史上中国大陆西部M≥7地震前同一构造区域中等以上地震空区演化过程进行回顾性跟踪、分析、总结,以期获得M≥7地震前中等以上地震空区演化规律,同时检验这种图像演化对M≥7地震孕育是否有普适性意义,讨论这些异常时间进程对M≥7地震的预测意义。
其他文献
介绍石景亮教授分期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石教授认为慢性肾炎初治应发越郁结,祛风解表,散邪解毒;中期则应调补脾肾,活血散瘀;愈后还要重视饮食调养,生活调适。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由于内容多、概念多、算法复杂、逻辑性强等特点,目前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普遍反映数据结构难学难懂,为了提
专业课程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行业性质决定,高职导游专业属于应用型、实操型、技能型专业,是为各类旅行社培养导游、接待等服务型人才的专业
农林类大学毕业生由于自身期望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更容易遭遇挫折和落差,分析他们的就业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探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具有重
2014年是中国新的甲午年,120多年前的1894年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一些经济与军事重镇先后被侵占,开启了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