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场地”5妙招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木拜拜,我去吃饭了,吃完饭再和你一起玩哦!”
  一个宝宝从婴儿成长为幼儿,最重要的分水岭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自我意识觉醒”之前,只要你把娃伺候到位,吃饱睡好,他就会开开心心。
  
  “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娃就没那么好糊弄了,他开始特别在意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又不太会表达,只好用哭闹和发怒,来表明自己的反对意见。
  被哭闹吵得头大也就算了,最让人感到艰难的就是日常活动的转换,譬如结束玩耍去吃饭,结束玩耍去洗澡,结束玩耍去睡觉,等等,一旦要求娃儿转换场地任务,就好像点燃了火药桶,一定要大闹一番才罢休。
  怎么能让这些痴迷于玩耍的小朋友可以合作一些,不要在应该吃饭洗澡睡觉的时候拖个没完没了呢?
  我和俩娃斗争这么久,总结出不少实践经验,分享给大家:
  1.创造仪式感
  教孩子说“拜拜”,如果是和其他小朋友玩,让孩子和小朋友说拜拜,如果是在玩玩具,就让孩子和玩具说拜拜,或者和场地说拜拜也可以——“拜拜,图书馆。”
  比较会说话的孩子还可以多发挥一下:
  “积木拜拜,我去吃饭了,吃完饭再和你一起玩哦!”
  最好配合复杂点的动作,拥抱一下,摆一摆手,亲一亲,等等。
  练习告别不单是为了有礼貌,更是离开的一种仪式,因为仪式的程序比较固定,会给孩子一种“可预测”和“可控制”的感觉,这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特别需要的。
  做完告别仪式,他们就会莫名其妙地有一种“是我主动选择离开”的幻觉,感受不到被家长控制,自然会高高兴兴的。
  2.使用最简单的语言
  我们经常高估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总是唠唠叨叨和他们说一大堆他们根本无法理解的话,还觉得自己特讲道理。
  “要吃饭啦,赶紧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不吃饭会饿肚子长不高啊……”稀里哗啦没完没了,小朋友可能根本跟不上你的思路,你只是在唱独角戏而已。
  对于三岁以下宝宝,发出指令一定要简单粗暴,直达重点,尽量用最简单的语句:
  “吃面条。”
  “出门玩。”
  “喝奶啦!”
  最好是专挑一些会吸引孩子的关键词,引导孩子的的兴奋点成功转移。
  3.给出选择余地
  两岁多小朋友就是喜欢掌控感,那你不妨给他一些无关紧要的掌控感。
  不说“要洗澡啦”,而是说“你是要和小鸭子洗澡还是小青蛙洗澡?”
  不说“要穿鞋出去啦”,而是说“你是穿这双红色的鞋还是白色的鞋?”
  如果你家娃看透了你的套路,拒绝选择,你还有一个必杀问题:
  “你是要自己走去呢?还是妈妈抱你去呢?”
  小朋友基本很难抵挡抱抱诱惑,多半会上钩的。
  4.平等交流
  当父母的特别容易居高临下,喜欢用命令的口吻通知孩子:
  “停了停了别玩了,要吃饭了!”
  这种语气是小朋友特别讨厌的,别忘了他们自我意识刚刚觉醒,有一个大大的自我,一旦感受到家长的“控制”或“强迫”,就非常不爽,一定要造反的。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而不是把他们当成附属物呼来喝去的。
  提醒孩子转换活动的时候,不要离得很远去喊,而是要走近孩子,最好和他肢体接触,让他注意到你的存在后,先不说离开的事,而是和他讨论他正在玩的东西:
  “你在画什么呢?画的花花?真好看!”
  “小汽车在干什么,哦,他们要去抓坏人吗?哇,开得真快。”
  ……
  尽量多夸两句,迷汤灌下去,让小朋友觉得妈妈特别好特别亲,这个时候再提出“离开”的要求,小朋友一般会比较给面子。
  5.切忌威胁
  劝小朋友转换场地有一个大忌,叫做威胁,但是这件事是很多家长喜欢做的:
  “你不走妈妈走了,你一个人在这里吧。”
  “我数十个数,再不走你就等着打屁股!”
  且不说这个方式非常不好,很伤害亲子关系,效果也是很差的。
  威胁对于学龄的孩子或许有点用,他们理性更强,会权衡利弊,但是对于1~3岁那些自我膨胀、靠冲动做事小朋友来说,威胁是没用的。
  用威胁的方式把孩子逼迫到角落,会让孩子感到难以抉择,如果屈服的话,他会觉得被羞辱,没面子,自尊上过不去,不屈服又没办法接受威胁的结果,所以他只能站在原地,拒绝做出选择,然后为难得大哭不止。
  相信这绝对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越是心急想让孩子合作,越是要用温柔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别把他惹毛才对。惹毛了他情绪一崩溃,需要很长时间平复,不是更加耽误时间?
  威胁是没有用的,切记切记。
  教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顺利转换活动,这個过程是有点艰难的,需要当家长的慢慢引导,比较倔强,敏感,慢热,专注力强的孩子,转换活动会尤其困难,一开始大哭大闹是免不了的,家长要有耐心,也要有毅力,如果你不想以后的日程安排都一团糟的话,就别被孩子的哭闹所左右,不要因为孩子反对就一直妥协。
  只要你能注意做到以上五点,天长日久,相信你的孩子会在生活中越来越合作的。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听话的熊孩子,有的只是不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的家长而已。
其他文献
早上,一位家长怒气冲冲地来到幼儿园,说孩子的腿被某某小朋友踢伤了,要“教育教育肇事者”,被老师制止了。由于身心特点,幼儿之间频繁地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什么情况下,  孩子们之间容易发生冲突    ●活泼好动的天性,由打打闹闹发展而来的冲突。  ●合理利益受到侵犯。  ●愿望没被满足,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  ●自尊心受到伤害。  ●没有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
今年春节,6岁的小米在没有我们的陪伴下,完成了第一次独自飞行,从北京飞往福州。  这个决定缘于小米6岁生日时,我和她的一次聊天。我问她有什么愿望,小米说想一放寒假就回福州和果果姐姐玩。但作为一个身在北京的职场妈妈,我实在是分身无暇,只好打趣说:“如果你想要早点回去,就只能自己走了。”  只是一句戏言,可是小米当真了。她问:“真的可以自己飞回去吗?”  我想了想,有类似需求的家长应该不止我一个,机场
女儿有个好爸爸,虽然他不做饭,不洗衣,但也绝对没打过女儿。有时候,看着他俩亲昵的样子,我不得不信了那句话:女儿是爸爸前世的小情人。  社会给了男人很多压力。爸爸早出晚归,忙里忙外,有时甚至一天都不能和女儿打个照面。于是女儿很早就对爸爸和妈妈区别要求、区别对待,既显示性别差异,又能取长补短,使我不得不对孩子天然的适应能力表示佩服!  比如,爸爸是快乐的。早上,女儿跟我说再见时拖泥带水,对爸爸则铿锵有
从根本上来说,快乐应该是假期永恒的主题,不管孩子是在托管班还是家里,家长都应该确保孩子的暑假是快乐的,绝不能望子成龙心切,盲目给孩子报很多学习班,使孩子的假期变样,成为第三学期。  但快乐不是绝对的,任何放纵孩子的行为,最终都可能适得其反,让假期过得令人失望。快乐假期需要规划。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兴趣爱好,按照客观条件,和孩子一起沟通,制定暑期计划。  理想的暑假可以概括为休息、调整、充实、
专家简介: 梅子涵,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作为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多年来为儿童创作了几十部优秀作品,如《轻轻的呼吸》、《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近年来,他还致力于儿童文学阅读的推进工作。    在做“早期阅读”这个选题时,我们收到了许多家长朋友的来电、来函,他们的观点见仁见智,有的还提出了一些疑问。为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
老爸,今天你去幼儿园接我,我一眼就看见你了。我跟你招手,然后冲过去找你。你抱起我,问我:想不想爸爸呀?我说“我不喜欢爸爸,我喜欢妈妈。不要爸爸来接我,要妈妈来接我。”我知道,你想拉近咱们父子的关系,但你得慢慢跟我培养感情。  你不惜冒着被我妈数落的风险,去小店买了颗棒棒糖给我,心虚地跟我说:“你可千万别告诉妈妈。”我满口答应着接过了“糖衣”,可一见妈妈我就把炮弹给推了出来——妈妈,爸爸今天给我买了
妈妈只要一想到夏天,就头疼,因为家有“捣蛋鬼”之后,夏天让人不那么省心。  孩子总是大汗淋漓地到处奔跑,嚷嚷着要吃冰淇淋,妈妈要费不少的力气和口舌来对付,因为吃冰淇淋多了,对孩子的健康并不是好事。  这个夏天,妈妈们一定要准备一些战胜冰淇淋的秘密武器哦。    消暑酸梅汤    材料:乌梅10颗、甘草5片、山楂15片、冰糖40克  步骤:  1 将乌梅、甘草、山楂清洗后放入锅中,加大半锅水,浸泡1
雨下了一整天。躲在蜂巢里的蜜蜂,翅膀都快发霉了。午后好不容易放了晴,它一支箭似的冲了出去,想去看望一个朋友。  它的朋友,是一株辣椒。  蜜蜂和辣椒做朋友,纯粹是因为聊得来,不是为了授粉采蜜。因为辣椒授粉,不用蜜蜂蝴蝶帮忙,自己来就行,有阵风就行。  刚说风,风就来了。一阵凉意袭来,蜜蜂打了个哆嗦,赶紧往田地里降落。  这一降,正好就降在了那株辣椒的身边。  “干吗蔫头耷脑的?”蜜蜂问。  “冷。
灵巧的小手是宝宝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手部的精细动作主要依靠手部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来完成。托班孩子正处于精细动作的敏感期,因此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些适宜的活动促进他们手部小肌肉群发展。美术活动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而且不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操作起来都很方便。下面,我们和宝宝一起玩一玩吧。  托班孩子入园已经一个多月了,老师发现午睡起床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对鞋子的搭扣很无奈(鞋扣通常是雌雄襻
妮妮(7岁,一年级)进入沙盘室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在咨询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才放了第一个沙具。她在选择时非常犹豫,而且总是不断看老师有没有在观察自己,咨询师感觉妮妮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恐惧感,但还不知道它们来自哪里。  时间又过去了将近半小时,妮妮在摆了5件沙具后突然停下,表示自己不知道如何做沙盘。咨询师说,沙盘只是一个游戏,爱怎么摆就怎么摆,作品没有分数,也没有好坏。考虑到妮妮一直注意咨询师手中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