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种理念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索,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那么,如何转变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呢?
一、自主学习,引导发现
主动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中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它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自主性特性也决定了教育氛围具有民主性、学习内容具有可选择性、学习方式具有多元性、学习资源具有丰富性、学习场所具有开放性。学校和教师要从学习的时空环境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要尽可能地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1.还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教材无非是个凭借”,教学中在达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学习的内容。如《鸟的天堂》一文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细细品读,学生都能不时地圈圈点点,由于学习内容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发言常常闪耀着智慧的灵气。
2.还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
在落实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优化,使学习活动卓有成效。以复述课文内容为例,有的喜欢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进行复述;有的喜欢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后进行复述;有的喜欢在理清了文章的层次结构后进行复述;有的则喜欢在背诵课文后进行复述……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决不千篇一律,厚此薄彼。
3.还学生选择理解的权利
在阅读教学中,因不同阅历、不同个性的孩子对课文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因为人人都有选择理解的权利。例如《落花生》一文,在理解父亲的话时,有一学生在谈体会时,竟然回答说:“花生也太落伍了,人家桃子、石榴多会推销自己,高高地挂于枝头。我爸爸说了,谁会推销自己、包装自己,谁就是社会的赢家。桃子、石榴不正是我们现在社会所需要的吗?”我先是一惊,但冷静一想,便引导学生通过例子帮助理解花生默默奉献,不爱慕虚荣的高贵品质,从而使学生明白桃子、石榴式的生意只能骗得一时的生意却不能长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合作学习,引导共享
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学习者之间的争论、交流、协商能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使学生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到深刻而全面理解的目的。
例如,学完了课文之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召开了一個小小交流会。其中具体要求有两点:(1)仿照课文简要介绍一处名胜,并附上图片(课前搜集或摄影);(2)能用上刚刚学到的词语和佳句就更好。具体程序有三点:(1)依据图片仿照课文写一个片断,然后修改一下;(2)自由寻找伙伴;(3)推荐代表上台交流。这个小小的交流会,学生收获极大。教师为他们创设了开放的言语交际环境。在开放的环境下,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巩固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生成了智慧,同时在平等融洽的对话中也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三、探究学习,引导发展
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探究性学习在数学中的运用必须以问题为中心,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载体和得以实现的依托,是开启科学知识的钥匙。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并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学习《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特点时,有一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如果这样写“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不也能把漓江水的特点写明白吗?在对比中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这与原句到底哪一句更好呢?”然后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
总之,“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是对“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进一步明晰,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充分自主是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有效合作是促进充分自主、适度探究的形式和途径,适度探究是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的目的。三位一体,互相促进。
作者单位:河北省藁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一、自主学习,引导发现
主动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中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它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自主性特性也决定了教育氛围具有民主性、学习内容具有可选择性、学习方式具有多元性、学习资源具有丰富性、学习场所具有开放性。学校和教师要从学习的时空环境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要尽可能地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1.还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教材无非是个凭借”,教学中在达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学习的内容。如《鸟的天堂》一文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细细品读,学生都能不时地圈圈点点,由于学习内容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发言常常闪耀着智慧的灵气。
2.还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
在落实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优化,使学习活动卓有成效。以复述课文内容为例,有的喜欢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进行复述;有的喜欢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后进行复述;有的喜欢在理清了文章的层次结构后进行复述;有的则喜欢在背诵课文后进行复述……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决不千篇一律,厚此薄彼。
3.还学生选择理解的权利
在阅读教学中,因不同阅历、不同个性的孩子对课文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因为人人都有选择理解的权利。例如《落花生》一文,在理解父亲的话时,有一学生在谈体会时,竟然回答说:“花生也太落伍了,人家桃子、石榴多会推销自己,高高地挂于枝头。我爸爸说了,谁会推销自己、包装自己,谁就是社会的赢家。桃子、石榴不正是我们现在社会所需要的吗?”我先是一惊,但冷静一想,便引导学生通过例子帮助理解花生默默奉献,不爱慕虚荣的高贵品质,从而使学生明白桃子、石榴式的生意只能骗得一时的生意却不能长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合作学习,引导共享
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学习者之间的争论、交流、协商能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使学生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到深刻而全面理解的目的。
例如,学完了课文之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召开了一個小小交流会。其中具体要求有两点:(1)仿照课文简要介绍一处名胜,并附上图片(课前搜集或摄影);(2)能用上刚刚学到的词语和佳句就更好。具体程序有三点:(1)依据图片仿照课文写一个片断,然后修改一下;(2)自由寻找伙伴;(3)推荐代表上台交流。这个小小的交流会,学生收获极大。教师为他们创设了开放的言语交际环境。在开放的环境下,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巩固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生成了智慧,同时在平等融洽的对话中也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三、探究学习,引导发展
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探究性学习在数学中的运用必须以问题为中心,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载体和得以实现的依托,是开启科学知识的钥匙。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并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学习《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特点时,有一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如果这样写“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不也能把漓江水的特点写明白吗?在对比中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这与原句到底哪一句更好呢?”然后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
总之,“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是对“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进一步明晰,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充分自主是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有效合作是促进充分自主、适度探究的形式和途径,适度探究是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的目的。三位一体,互相促进。
作者单位:河北省藁城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