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的三个“走向”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上讲台的时候,大多数人也同时当上了班主任,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像我这么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得学会管理一个班50多个孩子,是一种挑战,也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另一种体验。
  手忙脚乱地开始了班主任的工作,每天都被一些琐碎的小事纠缠着,每天都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工作等着你,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了班主任的另一个头衔——“不管部部长”的真实含义,那就是别人不管不做的事你都得做,基本上任何工作一落实就到班主任的头上,加上那一帮不省事的学生,很多人都有种焦头烂额的感觉。当班主任,甚至当老师的幸福感开始一点一点地消失,甚至荡然无存,以至于生出逃避的想法,我也开始和很多人一样把当班主任当做是种负担。
  但只要我还想当老师,班主任工作就不能不做。“穷则思变”,如何既能当好班主任,又能寻找到其中的乐趣和幸福感,成了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这里我想说的是,对班主任工作不能仅仅只有敬业,更重要的还必须专业,而实现以下三个“走向”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关键。
  
  一、从琐碎走向系统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班主任的工作不外乎每天早出晚归,管学生的纪律。管学生的仪容仪表,打架滋事,不交作业,上课讲话等等琐碎的工作。因为琐碎而显得繁忙,既要忙着批评教育学生又要联系家长做好家校沟通。更要命的是经常还有一些各级部门布置的临时性任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学会把琐碎的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才能做到不慌不忙,轻松有效。
  《学记》指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同样,班级工作杂乱无章,就会陷入混乱。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强调:“秩序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里虽然讲的是教学,但对班主任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把班主任工作系统地进行整理有利于老师摆脱忙乱的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班主任工作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梳理成这么几个系统:目标系统,整体规划自己所带的班级最后的发展目标,然后围绕目标进行分阶段实施、制定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管理行为实施系统,这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开展班级工作的途径,这个途径由包括班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班科任的协调、家校配合教育等组成,这个系统联合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力量共同做好班级工作,是班主任工作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系统;方法系统,教育学生、做学生的工作需要讲究方法,方法要有效,讲究方法的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对班级中存在的后进生的教育,方法采用也必须讲究系统,一般可以采取寻找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强化教育,必须连贯、长期的操作,才有可能彻底奏效。
  懂得将琐碎的工作系统地进行思考、计划和实践,是班主任工作摆脱忙乱、走向专业化的基础。
  
  二、从被动走向主动
  
  班主任工作的被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校或者上级临时增加的工作和任务,使班主任们疲于奔命,工作计划被打乱,处于被动;一种是在对班级工作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事情缺乏预见性,坐等事情发生之后再来处理。导致自己的工作陷于被动。
  对于第一种情况,虽然不会经常遇到,但如果不懂得将被动化为主动。一旦遇到了往往会把这样的任务看成是负担,因此而随随便便应付了事,失去了教育的机会。比如在运动会召开之前几周因为各种原因,临时决定要增加广播操比赛,需要抓紧对学生进行训练;下周上级领导要来学校检查工作,学校领导临时决定在这周末要进行全校性的大扫除。这样的事往往比较突然,不在原来的工作计划之中,时间又短,这就需要班主任懂得及时将这些突发的任务纳入自己班级工作的体系中和建设目标中来,化被动为主动。比如,通过广播操比赛之前的训练来达到进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且的;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培养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等,使一些原本没在自己规划当中的临时工作成为自己班级教育的载体。
  对于第二种情况,需要班主任在问题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具有预见性,主动出击,主动解决。例如,班主任在班级中偶尔听到有学生在叫另外的同学绰号的时候,就要意识到班级中可能出现了学生之间互相取“绰号”的情况,班主任在第一时间就要了解,及时采取措施,教育学生给人取“绰号”是一种对人不尊重的表现,是一种伤害他人人格的表现,进而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只有在问题刚刚出现萌芽的时候,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工作才会主动;如果等到问题蔓延开来,才来处理,工作就陷于被动了。对于问题的预见性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善于抓“苗头”。
  善于化被动为主动,必将进一步提高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的水平,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体现。
  
  三、从感性走向理性
  
  有人说:感性是因,理性是果,对班主任工作来说确实如此。没有当过班主任,没有对班主任工作的感性认识是谈不上专业化的。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当然也谈不上专业化,只有将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上来,用理性来解决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是向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
  当班主任的时间久了,就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经验往往可以帮我们处理很多问题,但仅仅凭经验是不够的,经验有时也会误导我们,影响事情的顺利解决。特别是对于不同年代背景下的学生,凭经验往往会让我们不自觉地犯错。班上的学生小A,因为家庭贫困,学习上不思上进,从感性上说,我们教师往往会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出发去寻找解决问题之道,但因忽略了不同时代孩子对待贫困有不同态度,所以解决问题更多的要从心理解决的整体策略上去考虑,因此效果往往不佳。
  理性地思考,理性地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还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我们能熟练地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运用有关的知识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和理性的处理,只有走向理性,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能更科学、更有效。一个熟练掌握“破窗效应”原理的班主任。他会随时关注班级地板上的任何一张废纸张的出现,关注学生中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及时地抓住各种苗头,敏锐地抓住每一次教育的机会。当他中途接手一个问题班级时,也懂得利用“破窗效应”原理的另一面原理,来迅速地把学生吸引到他的身边,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迅速地打开局面,改变班级的面貌。
  从感性走向理性是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具备活的智慧,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药草;死的经验和知识有如毒酒,先醉了你,再毒害你。感性的经验只能做我们的一个参照。不能照搬。
  班主任工作能否从感性的实践者走向理性的研究,是实现班主任专业化的催化剂。
  班主任工作走向专业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因为班主任的专业素质越高,学生素质提高的速度就会越快。素质教育本来就是以人格育人格、以素质言素质、以能力言能力的事业。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其他文献
[目的]为培育出更优良的一品红,实现工厂化育苗。[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一品红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物质(PGR)的浓度及配比。[结果]最佳外植体为绿色叶片,
通过揭示大学生环境素齐的内涵及当前高等环境教育中大学生环境素养培育的缺憾,结合高等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就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环境素养的培育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目的]探讨辽西建平地区马铃薯生育期适宜土壤水分指标,为马铃薯生产科学用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拟自然降水方法,控制土壤含水率在60%~75%、65%~80%、70%~85%,试验小
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79年12月美国的一次科学促进会的演讲中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丛林的一朵花瓣上轻轻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也就是说,细小的事物可能引发巨大的变化,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教师的一个误会,一句不恰当的话语,一个责怪的眼神,一句错误的批评都可能引起学生的不快、不满甚至怨恨,伤害学生幼稚的心灵,导致教育的失
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开展,必须借助于实验材料,只有通过对实验材料的摆弄,学生才能建构起相应的科学概念,进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相信大多科学教师都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同一个观察实验,因为选用的材料不同,最后的效果截然不同。因此,选用材料是摆在科学教师面前既现实,又重要的课题。  那么,如何选用好实验材料呢?    一、 科学性    毋庸置疑,科学性应是选用实验材料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这是由小学科学的学科
说到“绩效工资”,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早在上个世纪初期,上海滩的码头搬运工人就是根据他们搬运的数量而领薪水的,而美国农场中采摘橄榄工人的收入根据其采摘的橄榄的数量发放的做法则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中期。在教育行业实施绩效工资的做法在国外也有先例,其中以美国、澳大利亚尤为突出。虽然其中有失败的尝试,但成功的操作也比比皆是。如美国的明尼苏达州从2005年起在以前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全州范围的教师薪酬激励
探讨了口碑营销对农家店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农家店口碑营销的创造方法和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