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血脂分析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u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几乎每日餐桌上都少不了鸡鱼肉蛋。近年来,不少人由于脂肪的过量摄入,腰围变粗了,体重增加了,上楼也爬不动了。每每在体检以后,都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一些化验结果,诸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和B(apoAI和apoB)等指标都超出了“正常范围”。其实,这是不必惊慌的。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于1996年12月在京召开了“全国血脂异常诊断和治疗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专家指出:所谓“正常范围”有待商榷。以血清TC为例,就没有明确的“正常范围”。因为它受到许多特定条件的影响,如地区、时间、性别、年龄、工作性质、生活水平、健康状况、家族遗传、标本采取、测定方法、统计方法等。虽说高胆固醇血症者发生冠心病的较多,但不是所有高胆固醇血症者都会发生冠心病。在我国,多数冠心病患者TC接近平均水平,TC明显增高的人中只有20%~30%患病。此外某些其他疾病也会引起TC升高。因此总胆固醇虽是某些脂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指标,但不是冠心病的诊断指标,而只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他一些血脂指标,诸如LDL—C、apoB、HDL—C、apoAI等。也都只能反映脂类在体内的代谢状态,都不是冠心病的诊断指标。
  然而,有的科普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不恰当的宣传。有一个青年因胸闷作过心电图与血液化验,除脂蛋白(a)多次测定均偏高外,并无其他异常。医生却轻率地告诉他患有“冠心病”,以致此青年产生多种神经官能性症状。某些医务工作者及科普读物的误导,使高血脂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负担。所以,当前应强调对危险因素涵义的正确认识,避免与诊断指标相混淆。应对血脂分析进行合理解释,恰如其分地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
  我国目前大城市大医院的血脂分析质量离国际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以TC测定而言,京、津、沪三市大医院实验室能达到国际质量标准要求的不足40%。所以,我国目前尚无公认的血脂水平划分标准及其相应的治疗对策。
其他文献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易于夭折的。战争、瘟疫、疾病、灾害、暴力等内外因素都可以导致生命的消逝。有的甚至是大批大批地殁灭。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某某人因摔了一跤或过度激动、过度劳累等简单的原因而死亡的噩耗发生。  人的生命又是顽强的,大难不死的事屡见不鲜。从报刊书籍和电影电视中,我们常看到许多革命前辈在枪林弹雨中遍体皆伤,竟能逃出死神的魔掌;也有许多革命志士落入敌人魔爪,被拷打折磨得死去活来,仍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