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使得我国大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尽管目前针对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还是比较多,但这些研究大多基于纯粹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少从高校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加以认识,操作性不强,实施起来效果不佳。本文旨在该方面有所突破。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健康 作用
  一、高校学生教育过程心理健康分析
  社会的高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日益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身心受到更多的心理困扰,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而作为一个独特群体的当今大学生更是在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压力下,其心理健康已经存在着严重问题,令人担忧。对此,我们只能面对,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高校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当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固然与当今社会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压力有关,但是高校教育中对此问题某种程度的忽视不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而言,由于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使得我国大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当然,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有众多的原因,除了本身的生理变化和遗传因素外,各种社会冲突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应试教育”中教师、家长、社会对学生过高的期望所带来的学生心理负担等,都能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3]。基于此,我们在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时就不能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各方面因素。本文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论述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以及高校体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通过高校体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二、大学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辨证分析,我们知道高校体育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就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我们知道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具有正常的智力;二、具有健康、稳定的情绪;三、人格完整,行为协调;四、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五、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这里,本文将立足于高校体育的教育功能,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为出发点,论述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好的智力做基础,要获得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面临日趋紧张的社会竞争压力,许多大学生的学习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果没有适度的调节,大学生们很容易陷入身心疲惫的境地,从而导致各种疾病[9]。高校体育可以通过自己健身与健心的独特功能,从身心两方面帮助大学生培养智力,缓解紧张,远离因为学习压力而导致的身心疾病。(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体育运动能使人们结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令人心情舒畅、振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社会中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体育以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大学生;集体的体育活动以它那巨大的凝聚力将学生凝聚在一起,使他们情感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交流和沟通;体育活动是促进这一群体的团结向上,形成集体荣誉感的内动力,它解除了学生不适应新的环境之困扰,能与同学融洽地相处;促使大学生热爱新的集体,新的生活环境,这种对变异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将来角色转换,适应环境打下心理基础[6]。因此,高校体育活动能提高大学生对环境变异的适应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由于体育教学和训练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和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并伴有一定的生理负荷,它要求运动者克服内心障碍,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和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2]。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结论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任何其他方式、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高校体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智力水平对于提高其交际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必须加大体育投入,必须促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林向阳,周红妹.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运作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1:52-5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高校健美体操是高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实际情况是学生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并不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教师应该提高健美操教学的水平。所以本文先介绍了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然后提出了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初中 信息技术 情感教育  随着我国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我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将体育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体育教学论是属于应用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仍属理论研究的范畴,但是,它还要研究把已经认识的规律运用于实践活动的方法。它是一种以理论研究为主,同时又将研究视点推向实践应用的兼具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我们认为,恰当地确定体育
目的:探讨磁锚定技术在辅助经尿道膀胱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做前期探索.方法:自行设计加工磁锚定装置(包括锚定磁体和靶磁体),以离体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体验式学习以运动体验为核心,促使学生反复思考、总结,掌握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本文对体验式学习的内容、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开展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生 体育 体验式学习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课程要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网球课堂教学出现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达不到标准要求、师资水平偏弱、对网球课程重视程度低、网球教学理念陈旧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了要加强对于网球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寻求支持来发展网球、要更新网球教学理念和优化网球教学方法等举措,为提高高校网球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本篇文章主要从夯实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改进优化各个教学环节、重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衔接问题以及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笔者有关如何高效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技能 终身体育意识  古希腊教育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体育可以给人以完美的体格、勇敢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不断地深化改革中,部分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出现了一些误区:貌似“自主练习”的“放羊”课;过于强调合作形式,忽略合作学习的实效;运动负荷的不达标等等,致使“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体育教学形式趋于松散和低效率。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老师片面理解了“自主练习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本文首先从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思想片面落后、教学秩序混乱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确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等方面对高校篮球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践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篮球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对策  21世纪的国际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