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完善文学审美教育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sea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增强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文学审美能力,并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艺术审美角度来完成文学作品的审评和品味,进而获得文字与词句、意境与情感等不同方面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实践
  俄国思想家丰尔尼雪夫斯基曾说:不能只限于喜爱美的事物,还要善于理解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并通过文学作品的赏评和鉴别来提升艺术审美情趣,进而实现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小学生年纪较小,并不具备文学审美能力。其实,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其审美能力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如果得不到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培养,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文学审美能力的停滞和偏差。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不同文体的语文课文来进行文学审美培养,并帮助学生在文学审美过程中发现美、体会美、感受美,进而实现创造美,并完成审美能力的提升。
  一、 散文的词句审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文体就是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实情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体,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文体。每一个时代都有着璀璨的文化成果,其中就包含了散文的身影。在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中,散文尤以优美的词语、充满哲思的语句带给读者充沛的文学艺术审美感受。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时,笔者结合老舍先生文章中的优美、充满生活气息的词句进行审美教育,并要求学生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找出大家感觉“有年味儿”的、优美的词语。学生经过仔细地阅读,找出诸如“色味双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并从腊八粥的制作、腊八蒜的腌制、孩子们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等不同场景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一个热闹、丰盛、仪式感强的中国年画面。学生通过词语、语句的观察和欣赏不仅体验到了新年万象更新的喜庆感,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新年的期盼和热爱,以及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赞颂和肯定。至此,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完成了这篇散文的阅读和审美感受,并通过词语和语句当中渗透的美感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传统中国年、生活的期许和热爱。
  散文的学习和阅读可以通过词句的体验和感受来实现学生的审美教育,并促使学生在散文自由的文体中切实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潇洒和自在,并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渗透的美感,进而完成艺术审美体验。
  二、 古诗词意境审美
  古诗词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知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古诗词熟读、通文讲解、重点字词讲解、背诵这种教学步骤来完成古诗词的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表达的意境和文学美感。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并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美。
  例如,在学习张籍的诗作《秋思》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古诗的朗读,并试着想象古诗中描绘的场景,进而感受作者的情感。接着,笔者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动画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一个古人,手中拿着一封信件站在门口,秋风席卷落叶略带萧瑟之感。而主人公将手中的信件交给了捎信人后,在捎信人转身准备走的时候又叫住,把信拿回,踌躇不决,打开了信封……接著,动画画面逐渐远去。最后,笔者结合动画中展示的古诗词场景,请学生进行描述,说一说在这首古诗词中展现了那些场景?这些场景都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完成了古诗拆解的过程,并通过每一句中场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感受来实现了古诗词意境的掌握和美感的体验与感受。
  古诗词不仅是学生与古人对话的契机,更是学生进行文学意境审美的培养节点。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抓住古诗词的意境审美教育机会,通过场景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来完成文学作品意境的审美。
  三、 记叙文情感审美
  记叙文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类文章,也是故事性最强的语文课文。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借助记叙文教学的时间来提升学生的记叙文情感审美体验,并帮助学生在记叙文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并尽量去感受文章中父亲的情感变化和儿子传递出的情感;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通过文章来推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文章的阅读完成后,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总结出父亲从面对地震废墟的绝望、燃起希望、疲惫仍不失希望、如释重负、失而复得拥抱儿子的一系列情感变化,又总结出儿子坚信父亲的承诺,一直等待父亲的救助以及作者歌颂伟大父爱、呼吁亲子之间的亲情的创作情感。学生不仅凭借记叙文的阅读完成了情感体验,并从中感受到了亲子之爱的伟大与真挚,实现了文学作品的情感审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进行审美,感受文学美、体验文学美进而为创造文学美提供养分。相信在教师的帮助下,定可以使学生成为拥有良好文学审美能力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谈志霞.培养审美情趣: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18(10).
  [2]陈晓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
  作者简介:
  杨代年,四川省广元市,四川广元旺苍龙凤镇龙凤小学校。
  。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内外研究发现,通过投放适宜性的材料,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效能。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农村幼儿园科学区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适宜性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笔者发现,在科学区投放趣味性的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投放开放性的材料,有利于丰富幼儿探究的方法;投放生活化的材料,有利于幼儿养成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的习惯;投放自然性的材料,有利于节约科学区区域活动的探究材料成本。  关键词: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方式上进行了众多的改革工作提升课堂质量,但是依然存在众多的错误与不足。因此文章将以《函数与导数专题课》为例,讲解U型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与实践。  关键词:U型教学模式;高中数学;函数与导数  U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坚持以生为本的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的感受与体验,帮助其进行知识的深化理解,进行知识的构建,提升课堂的质量,建立更为高效的课堂。  一、 U型教
摘要:“杂交”最初是生物学术语,逐渐被引入后殖民理论和文化史研究。彼得·伯克的“文化杂交”观念具有典型性和系统性,其探讨了文化杂交对象、过程和反应的复杂多样性,并用文化杂交观念丰富了文艺复兴的内涵。文化杂交已成为全球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进行文化史研究的必然手段。  关键词:彼得·伯克;文化杂交;文艺复兴  一、 “杂交”观念的内涵  “杂交”原为生物学术语,出现于17c早期,主要是指两种不同的
摘 要: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课堂成为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来看,新课程是一场以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改革,其核心理念为:教材、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在教育中共同成长”,的教学过程,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的中介环节,是对教学过程构成要素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担着非常神圣的职责,不仅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超凡的人格魅力、优雅的学识风范来感染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师德,以德立身。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甚至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小学生这个年龄段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除了父母之外,班
摘要:文章站在学生的角度,转变传统教学形式,通过诵读的形式,带领学生科学划分节拍,然后边诵读边展开想象,通过对比与展示背景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借此令古诗词阅读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课程,而是变得更有趣,学生的参与度也会更高。旨在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诵读;小学语文;古诗词  古诗词的诵读之所以经历千百年还能久唱不衰,因为其自身蕴含更多艺术魅力。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教
摘要: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中,充分借助“互联网 ”的模式,通过多校联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线上教育平台,提升教师的语文教学素养。然后借助互联网,令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开放;创建更丰富的教学情境,构建生机语文课堂,旨在为教师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语文;教育  “互联网 教育”模式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令教育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且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新的教育
摘要:名著阅读如何精教活学?文章主要通过创设“活学”情境、传授名著阅读方法、向整本书阅读拓展三种方式展开,强调围绕学生,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激活语文阅读课堂,强化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文学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课堂设计;名著阅读;精教活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以及高考在人才选拔上对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课摆在了非常重
摘 要:英语是我国学校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修科目之一,并且,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不断进步,人们在生产、工作等各方面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了与英语有关的事物,因此,英语的重要性愈发得到凸显。如何在课堂中教好英语,为学生们创设一个高效的学习平台,便成为了当下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择取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为例,对此做如下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笔者以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
摘要: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是英国20世纪的一部经典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后由“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拍摄同名电影,享誉全球。文章试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角入手,剖析《蝴蝶梦》中三个主要女性形象——“吕蓓卡”“丹弗斯太太”“我”——所代表的三重人格,以揭露20世纪英国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形象。  关键词:达芙妮·杜穆里埃;《蝴蝶梦》;弗洛伊德;吕蓓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