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规范构造

来源 :浙江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90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商务法》第38条第2款关于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特别规范,对应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第2款,以及《侵权责任法》第37条(现《民法典》第1198条)第1款和第2款的一般规范,是现行法将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范围扩张到网络交易领域的重要制度革新.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在范围上仅限于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故其保障义务在标准上要高于由《电子商务法》第38条第1款“应当知道”之规定所推演出的一般性的监控检查义务.尽管《电子商务法》第38条第2款在规范构造上存在种种特殊性,但这并不妨碍将该款中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理解为:原则上,在直接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形下,依据《民法典》第1198条第1款承担责任;在有第三人(包括平台内经营者或者平台外第三人)介入的情形下,依据该条第2款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其他文献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问题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法理学问题.学者们大多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条件式的,其前件由"行为模式"构成,后件由"后果模式"充当.但其实,法律规范的结构不只是假言式的,而且包括全称式,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明确规定义务或授予权利的全称规范,二是规定因违反前述义务或侵犯前述权利而产生相应法律后果的条件式规范,故其逻辑形式通常表现为"全称+假言"形式.由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问题衍生了一系列元理论问题,如法律规范是否具有真假值?规范逻辑是否可能?等等.为避免上述元理论的困扰,最好
本文以中国53个城市2009~2018年数据为样本,将股票市场对房价波动反应因素纳入边际期望损失模型,测度我国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经济增长压力对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紧缩的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存在明显滞后效应.当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和经济增长压力时,地方政府缺乏调控土地价格和住房价格的激励,这会削弱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果,上
在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融合的今天,国家、企业和个人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数字赋能,由此带来了三方关系结构的新变化,并引发了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智慧法治与数字人权等数字时代国家治理的新问题.这些新变化、新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仍在"权力—权利"这一经典命题的问题域之中.一、前沿问题蕴含于经典论题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加速从工业社会迈进数字社会、智能社会,加速变迁的信息时代正向身处其中的思想者提出各种现实、真切、紧迫的问题.
期刊
舞蹈是“脚步的诗歌”.从几年前的《舞林大会》,到当下专业舞蹈表演者集聚的《舞蹈生》《舞林争霸》《舞蹈风暴》《蒙面舞王》……这些综艺节目将舞蹈与竞技结合,点燃许多热爱舞蹈的年轻人的青春梦想,让越来越多舞者成为偶像.
期刊
近年来,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争夺战”以制定实施“人才新政”为主要载体,本质上是一场人才政策的创新扩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地方“人才新政”的制定发生了一系列偏差,出现了政策设计“碎片化”、政策内容“同质化”、政策创新“浅表化”等“制定失灵”现象.从制度分析的视角来看,组织协作中的结构摩擦力、地方竞争中的需求和路径同构、纵向代理中的逐级发包困境等三个制度性因素是诱致这些“制定失灵”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基于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独特属性,可以通过创新运用“高位推动”机制、非正式治理机制、政策对话机制等策
中国低生育水平现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育水平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和家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聚焦于中国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探讨中国家庭低生育模式的代际传递效应及作用机制,为目前低生育水平成因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中有22.73%生育意愿为1个及以下.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倾向于保持低生育模式.独生子女身份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性别、户籍和出生世代的不同存在差异,女性、农村户籍的独生子女受到的影响更大,并且随着出生世代的推移其影响呈现递增的趋势
是否存在一种独立于法律规则的规范范畴即法律原则,是原则理论成败的关键.许多法学家都会将逻辑结构当作规则与原则的重要区分标准,但却很少给出细致的分析.中国学界既有的讨论多聚焦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而对于法律原则所言不多.根据语用学观念,规则和原则作为规范语句的意义,来自于这些陈述的使用实践,是由它们在法律推理中的角色决定的.因此,规则与原则在逻辑结构上的差异,也是与我们运用它们进行推理的方式相关的.这种差异主要不是逻辑表述的形式问题,而是服务于正确法律推理目的的实质问题.
作为国家治理中应对社会差距和不平等的常见政策回应,肯定性行动政策在实践层面和学术研究中都备受关注,也提出诸多需要解释或回答的问题.本文在政策起源路径上对巴西肯定性行动政策的分析表明,巴西“种族民主”向身份政治的转变带来了种族政策的重要转型,使肯定性行动政策成为其种族政策的优先选项.在身份政治的话语体系和思考框架中,肯定性行动政策获得了新的动力和正当性.这不仅强化了优惠政策的政治逻辑,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肯定性行动政策在支持证据不足且质疑或反对持续存在甚至增加的情况下,仍能不断扩大或被创制.
本文通过构建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描述、分析和检验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36个国家,在1980~2017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集团收敛"情况.实证结果发现,"中等收入陷阱"在短期确实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稳态",但从长期来看则是非稳定状态,存在多种脱离"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在各种跨越条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各国向高收入水平收敛的关键所在.本文进一步通过技术前沿收敛模型,探索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结果发现这一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低收入水平阶段,可通过技术模仿提升TFP,实现第一阶段的"集团收敛";在
本文基于2001~2014年中国17个制造业的数据,从理论机制和实证研究层面探究了全球价值链双向嵌入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制造业基于后向参与的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存在污染转移效应和低端锁定效应,会抑制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第二,中国制造业基于前向参与的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存在规模效率效应、技术进步效应、环境规制效应和生产转移效应,会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正U型影响.第三,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中国制造业早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