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四味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ru87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
  
  东京的地平线是冷的,站在东京街头,举目都是高耸的大楼,根本看不到地平线,即使有也被无特色可言、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建筑群遮断了。
  
  大都市如纽约,香港,巴黎,伦敦都是钢筋水泥的森林,但这些城市毕竟还保留了很多历史建筑,以至城市在保持了历史记忆的同时,也拥有了建筑风格的多样、多变性,不像东京的街头给人千篇一律的印象,有如大小高低不一的火柴盒排在一起,就像日本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每个人举止一样,无个性可言,东京的建筑可谓是日本人这种集体意识的反映。
  街道风景的冷峻,使刚来到东京的人有被疏离、被排斥的感觉,这正如东京人对外来者的态度,彬彬有礼,却拒人千里。笼罩城市的灰色,黑色,更加深了东京人内敛、冷漠的印象。
  
  挤
  
  大都市人口密度高,拥挤是普遍现象,但挤到东京的程度也不多,而挤最终定型为一种文化习惯的城市可能更少。
  有一次早上我出门在新宿换中央线去四谷上课,从总武线的站台跑到中央线的站台时,被四路纵队的人群挡住去路,而且还不断有人加入这个四路纵队,无论是在队列中的人,还是在队尾排队的人,都神色木然,默不作声,安安静静地往前移动。
  知道日本人喜欢排队,可是在这个离站台还好远的地方,这么多人排队让我摸不着头脑,我也没多想就往前跑,跑到站台上,才知道这些排队的人都是坐中央线的。
  电车来得相当频繁,差不多每隔三秒就有一班。电车的每道门处有三个乘务员,拼命把人往电车里塞,奇怪的是那些娇滴滴的女孩子被乘务员蛮力塞进车里都没有发出预期中的悲鸣声,电车里挤得连针都插不进去的人群也是一点响声都没有,站台上除了乘务员的喊声,喇叭声,脚步声外,听不到其他声音了,最繁忙时候的车站依然有别样的静穆。
  挤上了车也不轻松,这么挤的车厢里每个人都成相片了,有时候双脚还被挤得离开了地。日本电车痴汉多,专找这种机会吃女人豆腐,所以为了保护妇女儿童,通勤的繁忙时段每辆车都有妇孺的专用车厢。夏天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吹空调的,还有弱冷气的车厢,可以说东京的交通工具非常人性化。
  通勤时段的挤是时间上的挤,空间中的挤更是无处不在。饮食店在东京,身居高楼或地下室司空见惯,新宿、涩谷这些地方每一层都是饮食店的大楼屡见不鲜。
  挤还以一种更精神性的,更细腻的方式渗入到日本人的生活中,铸造了日本人精细的性格。比如便当,我是到东京后才看到这种把米饭,前菜,主菜,佐菜,点心都挤到一个盒子里的“便饭”,上海的便饭——盖交饭,广东的便饭——碟饭,都无便当这么复杂的内容。如果把挤定义为在“超过空间极限的堆放”,那么便当无疑是对“挤”定义的完美升华,可以说东京人把“挤”挤出了境界。
  虽然现在日本全国各地乃至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甚至欧美都能见到便当,但便当的源头“幕之内”出现在东京的江户时代。江户时代的东京人口已经超过一百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三百年过去了,东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易
  
  
  东京是个有着易经哲学意味的城市,无论是变易、不易、简易,还是交易都处在一种极至的状态。
  东京街头的风景时刻在变化,无论是新建筑的不断崛起,还是广告招牌都给人日新月异的感觉。街头便利店内的商品每三个月换一次,商品更换率高达40%。新商品,新行业,新服务层出不穷,而且有越来越精致化的趋向。
  相隔三年再到东京,便利店内三年前的商品几乎都找不到了,无论是三明治,便当,还是方便面都是没见过的,而那些熟悉的商品比如Glico的巧克力棒都换了全新的包装和配方,如果说欧美的城市是老成持重的绅士,那么东京就是妖媚百变的女郎。
  这种百变的背后是交易这双看不见的推手,东京的变化虽然是日本人旺盛创造力的体现,但也掩盖不住商业消费社会中人性的贪婪。正是这种贪婪加上创造力,再加上勤勉,才有如此魅死人不偿命的东京。
  但是三百年前的东京人并不勤勉,从史料来看,三百年前的江户人远比现在的东京人懒散而潇洒,那时的江户人似乎都不屑干正经差使,没钱吃饭喝酒了,就临时拿几样简单的道具到街上耍宝逗人乐,得几个钱就欢天喜地回去喝酒了,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事人谋生的创造力,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东京敦厚的人情味和同情心,如今创造力和同情心遗传下来了,但懒散而潇洒的江户人再也见不到了,满街都是忙忙碌碌勤恳工作的东京人。
  虽然创造力不是太明显见于一般的东京人身上,同情心却随处可见,我刚到东京的时候,向一中年男人问路,不但得到热心的指点,临别还赠我一支三用原珠笔;打工地方的老大娘知道我未装电话;自告奋勇用她的名义给我装电话;而店长知道我不吃鸡肉,工作晚餐是鸡肉的话,就会给我单做一份不含鸡肉的晚餐,我相信我的这种经历在日本留过学的人都曾有过。
  这种人情的温暖再加上始终能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使得东京在变易,不易中还有一种其他城市很难有的适宜,这种适宜表现在生活质量和生活便利上,街头巷尾无处不在的24小时便利店,自动贩卖机,无论是你想得到,还是想不到的商品、服务充斥街头,而且一点不用担心这些服务、商品的质量,就是百元店卖的便宜货都比纽约99仙店的质量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昧
  
  在东京地下铁银座线涩谷站下车时,看到一幕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场景。
  一个中年女人在送别一个男人,车门徐徐关上,女人脸上的不舍和殷切却迟迟关不上,地铁离开,女人一转脸,已经是满脸的落寞和肃萧。这是一对有情事的男女,日本老婆送老公可没这么粘糊糊,也不会这么萧楚,而是淡定得像空气一样。
  在东京街上走,看到女人的脸似乎都写着暧昧,大江健三郎的获奖感言就是《暧昧的日本和我》,可见整个日本文化本身就是暧昧。但是日本人说的暧昧和我们语境里的暧昧是有分别的,我们的暧昧是有点贬义的,指男女关系的不清白,而日本人的语境里对暧昧并无贬义,还发展成一种美意识,所以男女关系的暧昧正是日本人文心理的一个构成部分,早已习以为常,理所当然,你如果对日本人说这两人关系暧昧,日本人不一定会明白你的意思。
  日本女人的暧昧在于女人的眼神、表情和全身上下散发出的气场中,她们的眼神柔和温婉,神情寡寞似笑非笑,让人望而生怜,这种柔弱的姿态不得不让人感叹,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所以男女角力最后的胜利者,即使在男性社会的日本都不能断言绝对是男人,和纽约街头女人目光之犀利、强势比,东京更称得上是欲望都市。每天,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上演着暧昧的故事,连东京的空气都是暧昧的。
其他文献
一代人的记忆,犹如那缕清亮悠扬的口琴声,仍是如此悦耳动听    日前誉满全球、纵横口琴乐坛逾半世纪的意大利口琴演奏家威利波格在香港演出,不消两天门票已全部售罄。演出之夜,尽是头发斑白的旧日口琴发烧友。香港仍存有几个自发的口琴会,老友相聚,分外亲切,场面温馨感人,是金融严冬下难得一见的春色。  与钢琴、小提琴这些主流乐器相比,口琴往往被视为很小儿科的玩意,且在交响乐队中根本排不上号,音乐学院也从未有
期刊
人什么时候最容易上当?睏瞢头。所谓睏瞢头就是将醒未醒之时,此刻人还沉浸在梦境中,现实和幻觉不容易分辨,最容易被牵着走。  读大学的时候,4月1日无聊在宿舍里曾经做过两次这样的恶作剧。都是把沉睡中的同学摇醒,然后告之坏消息,看他们的反应。  第一次遭恶搞的是小陆同学,那时小陆同学刚入睡不久,听到鼾声起,把他摇醒,谎称他的老乡半夜上吐下泻情况危急,要他速去。小陆同学听完一跃而起,抓起衣服就往外跑,我一
期刊
上海纪念肖洛姆·阿莱汉姆诞辰150周年    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汉姆诞辰150周年,日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作协在上海宾馆联合举行大型座谈会,共同缅怀这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会上,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向乌克兰、美国、以色列、俄罗斯等驻沪总领事馆赠送了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编印的画册《肖洛姆·阿莱汉姆在中国》。(萧平)    《被拯救的
期刊
他的身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他的作品藏满了无声的呐喊,他的言谈举止又透着一种对生命的执着和对艺术的孜孜追求。他以自己的言行印证了自己的话“出身无法选择,前途可以靠自身努力”。  初识聂崇良,你会从他的画中看到一种生命的挣扎,一种对束缚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大块的色彩,充满现代感的线条,和他本人平和的样子看起来不是很相称。随着采访的深入,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了故事和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磨难的艺术家。  
期刊
先说个小故事吧,年初曾很频繁地到愚园路一家小店淘碟。店里养了一小两大三只猫。每每都会有人进来摸摸它们,给它们点小食。偶一抬头,常会发现那只小黄猫趴在碟上愣愣地看着你,眼神温暖,没有乞求,没有私心,只是那样看着你。  读《小猫杜威》的时候,怎么也忘不了那只眼神温柔的小黄猫。杜威是薇奇·麦仑工作的小镇图书馆里收养的小猫。薇奇在杜威第一个生日时,列了张“杜威好恶”的表。诸如喜欢“四仰八叉地躺着”、不喜欢
期刊
“赤膊戴领带,赤脚穿皮鞋”就是穷职员的生活写真    如果说大工业的上海是上海男人之为“上海男人”的胚胎,那么洋行就应该是上海男人之为“上海男人”的营养剂。用当下的词语来演绎,洋行就是外资企业,在洋行工作称作职员,洋行尊卑贵贱更加凸显,洋行职员利益保护也更加完善。  洋行的员工在解放后划分阶级成份的时候,被划为“职员”,和他们同属一个阶层的是公务员。在中国大陆,再也没有一个地方的职员,像上海这么普
期刊
亚涩:  原名杨林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现就读于贵州某大学,平时爱好阅读和创作 诗歌与小说,有诗歌和小说见刊。相信通过文学能找到第二个自己,能通往心灵的彼岸。    那时候我想,我必须要暂时离开一段时间,至于去哪个方向都无足轻重,地点也不重要,只要可以离开就行。  于是,在某个四月,我走向上海新客站,因为那是我与某人经历最多的车站,我想以那里为出发点,寻找一个爱的轮回。  我只是想在没有熟人的地
期刊
方毓强   记者、作家、摄影家、旅行家。硕士。热衷于研究文史哲经,关注人类学。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注中外文化的交流。访问过欧美亚20余国。发表文字数百万。在多个国家举办个人摄影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    2月4日,《新民晚报》社区版刊登了《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一文,引起无数网民对作者李大伟和《新民晚报》的强烈不满和猛烈抨击。《新民晚报》数十年来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期刊
从造飞机零件的军工厂,到房地产商即将炒卖的楼盘,《二十四城记》讲述的虽然是这个时代司空见惯的故事,然而它却提供了丰富的可供诠释和解读的角度:比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迁;比如“小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比如由混合使用职业演员和真实的工人牵出的,关于真实和虚构的界限问题,关于历史如何写就的问题;又或者,更普遍意义上的,时间的倏然流逝。  然而要说到《二十四城记》最特别的地方,我觉得在于它的影像所具
期刊
档案:  吴志强教授、博导  2010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  建设部成都灾区灾后安置规划总规划师  亚洲规划学院联合会主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同济大学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所所长    吴志强教授有太多的头衔,其中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人疲惫不堪,然而这并不妨碍他总是带着标志性的微笑出现,亲切而谦和。    上海采风:上海2010年世博园区规划是您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