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色彩编织真实的幻觉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道仅四、五年,日本摄影师水谷吉法便出版了4本摄影书,获得多个世界级摄影奖项,成为日本年轻摄影师中的翘楚。他通过各种艳丽的色彩,唤起人们自然的、无意识的心理反应与联想。在5月初刚结束的北京个展上,他的《摇蚊》系列为我们带来宁静又奇特的画面,细品作品时,仿佛已经嗅到了这个盛夏的气息。
  当我们面对照片的时候,我们看到的究竟是什么?是现实,还是幻觉,抑或是某种现实的幻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往往简单地将照片所展现的画面与现实中发生的事物等同起来。然而,摄影不可能完全是现实或幻觉,在照片中,我们能感觉到的是某种现实与幻觉的交汇。可以说,从拍摄者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开始,他便在进行着一种“制幻”的行为。
  对于日本年轻摄影师水谷吉法而言,他的制幻手段就是“极度艳丽的色彩”。而《摇蚊》(Yusurika)系列则是他对“色彩”这个手段的一次极致发挥。
  水谷吉法的家乡在日本福井县。从小他就是在一个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中成长,大自然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14年,距他离开家乡到东京已经过去了十年,而他也已经在摄影界崭露头角。
  当他思考接下来要拍些什么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于是,他决定拍摄以自然为主题的作品。当他去到河边拍摄时,却意外地捕捉到一些白色的颗粒状的东西,了解之后才知道这就是摇蚊。一般情况下,人的肉眼很难看清这种极为细小的昆虫。然而,在闪光灯的捕捉下,这样的小昆虫却幻化成雪花般的白影。
  关于这段经历,他是这么说的:“我发现自己身处于自然之中,毫无意识地就被拉了进去。也许我只是无意识地在自然中捕捉和寻找我儿时看到的风景;也许寻找自然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天性使然。当我反过来观察自然的时候,我遇到了一群嗡嗡作响的蚊子。这种蚊子在日本被称作‘摇蚊’,它们栖息在河流、水塘等淡水之中,有的时候会成群成群地在空中飞舞。当我冲着它们打闪光灯,它们就会变成一个个发光的小白点,形成了某种奇特的幻觉,就如同自然界中的仙女一般”。
  他被这种神奇的风景深深地打动,并将这些美丽而神奇的小生物拍摄下来,与其他照片放在一起,组成了这组《摇蚊》。在被问到为什么要加入其他照片时,他表示,“我把摇蚊之外的照片也纳入这个作品之中,这样能够表现我的视角、表现自然的美妙与深刻。”
  水谷吉法之所以对周遭事物如此细微地观察,与他的生活经历是紧密相关的。生于1987年的水谷吉法毕业于日本大学经济学系,在开始拍照之前,他曾一度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当时他的学校在东京神保町附近,所以他经常去那里的二手书店。在此,他接触到了美国“垮掉一代”的文学作品与美国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Frank)的作品,这为他的人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发现当年这些美国创作者始终在通过旅行、小说、诗歌、摄影等媒介探索自己的人生与未来,这样的生活方式令他憧憬不已。其中,罗伯特·弗兰克的摄影作品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冲击,使他萌发了拍摄的念头。于是,他便向他的哥哥借了一台单反相机开始拍照,并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东京综合写真专门学校学习摄影。
  在每天的拍摄过程中,水谷吉法发现自己总是不知不觉地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色彩所吸引,于是,他便将色彩作为提升自己作品冲击力的一个要素。
  在他的第一部作品《色彩》(colors)中,他有意识地寻找街头的色彩,去感知平淡无奇的事物与场所的美感,并不刻意地去考虑拍摄的风格,只是随性地进行拍摄,也不为自己的作品添加任何说明文字。当这些色彩艳丽、造型奇特的照片被他散乱地整合成一个作品之后,摄影作品的语言便开始发挥作用,形成了它们专属的逻辑。2013年,他凭借《色彩》这组作品赢得了日本摄影奖。
  如果说在《色彩》里,水谷吉法只是听凭自己的直觉、随性而漠然地运用这些色彩和造型来再现自己想象中的现实的话,那么在他知名度最高的《东京鹦鹉》系列中,他便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色彩”这个元素来制造某种“真实的幻觉”。他耗时一年去追逐一群外来的红领绿鹦鹉,用数码相机与闪光灯将这些鹦鹉从东京夜空中剪切下来,再将其带入电脑中,重新建构他想象中的色彩,把东京这个规范而机械的现代化都市转换成充满魔幻色彩的超现实空间。
  相比较《东京鹦鹉》系列,《摇蚊》的“制幻术”更是发挥得炉火纯青。在这里,自然的真实性已经不再重要,他将自己的记忆、情感、地域性等各种因素全都融入其中,熟练地运用视觉表现的技法,在“自然”这块画布上任意挥洒,悄悄地将“想像与真实之间的逻辑区别”抹去,让观者同时感受到幻觉与现实的刺激,形成某种超乎想像的、更为广阔的世界。
  当然,水谷吉法的这种“制幻术”魅惑的不仅是欣赏他摄影作品的观众,也深深地魅惑着身为创作者的自己。短短几年的摄影生涯已经让他“患上了”严重的“摄影依存症”,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进行摄影创作的时候,我经常会进入一种废寝忘食的状态。只要一拍照,整个人的情绪就变得非常高昂。对某些东西有依赖性的人,如果缺少这些东西,内心就无法满足,因为这是不可或缺的。现在,摄影对我来说,就是‘不可或缺’的。我希望能够满怀热情地度过这一生,希望自己始终是一个摄影依存症患者。”
其他文献
说起购置摄影包的理由,一户外旅行一定是其中之一。精嘉新推出的Sedona摄影包,专为热爱户外活动的摄影’爱好者量身打造。全新的外形设计轻巧时尚且兼具功能性,亲民的价格也是其突出的亮点。即便是再挑剔的用户,也会被它吸引。  为户外而生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精嘉特地推出了这款Sedona摄影包。该系列摄影包同类产品相比至少轻0.2kg。在Sedona上你可以找到很多户外的元素。背包
8月虽然是国内摄影画廊和美术馆的淡季,但对于国际上的众多美术馆,这却是一个很好的季节,在本月国际知名美术馆都推出极具力量的当代影展,为即将到来的秋季各大摄影博览会打起前战。  展览名称:《未知名的恐惧》辛迪·雪曼  展览地点:瑞士苏黎世美术馆  展览亮点:当代摄影大师个展  辛迪·舍曼是美国重要的当代摄影家,此次在苏黎世美术馆举办的辛迪·舍曼的个展,名为“未知名的恐惧”,呈现了她110余件作品,其
新旧相推,日生不滞,新年的春天,我们策划制作了四个创意十足、实操性极强的实战拍摄,每个创意拍摄道具成本不足100元,天马行空的创意其实源于生活的巧妙。  PART 1光绘人像的诱惑  手电与光纤丝灯将平淡的人像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我们使用闪光灯 慢门的拍摄手法,看上去门槛很高,其实实操性很高,跟随你的内心,舞出最曼妙的光影。  道具合计 80元  手电50元 光纤丝灯30元  光绘的道具其实很简单
在听说这座已有100年历史的位于温哥华市中心商业区的老建筑即将被拆除时,艺术家乔尔-尼古拉斯-彼得森(JoelNicholas Peterson)有了一个想法:我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来为这座建筑做个“欢送派对”,比如把它变成一台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性”相机?  之后他真的这么干了。他用电钻与鹤嘴锄在这座建筑东、西、南、北四面钢筋水泥墙上凿出约3.175毫米的小孔,建造暗箱房间,曝光并显影巨幅照片。尽管
近日,高端摄影包厂商白金汉发布了旗下新款摄影包Hadley One。Hadley One作为Hadley系列的新品,延续了Hadley系列一贯的设计风格,适用于相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Hadley One重新设计了顶部手柄,手感舒适,同时加入了可拆卸肩带,增强了其实用性。重新设计的内胆包增加了对相机的保护性,并且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  目前,白金汉Hadley One新品即将上市,提供三种配
钟爱宝丽来的黄皓用8年时间的积累,打造了国内唯一的宝丽来资料博客—“宝丽来研究所”,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宝丽来的推广和交流中。  从“悼念”到“复活”  几乎所有国内的宝丽来爱好者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叫“宝丽来研究所” 的博客,从购机指南、经典机型介绍、故障分析,再到各式宝丽来相关产品的最新测评,这个博客基本解决了一个宝丽来“小白”面临的所有问题。即便你是第一次点进这个博客,在浏览完琳琅满目的相机介绍后
“我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从不拣容易的路走,”玛塔·科哈内克说。“工作越困难越好,因为这可以激发我的潜能和创造力。”  科哈内克是一位志向坚定的新锐摄影师,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摄影技巧。她生长于波兰,二十五岁时“携带行李箱和满怀的梦想”来到英格兰,在伯明翰定居。  最初她靠的是自学。三十岁时,她获得摄影学位并且在上学和工作之余整理自己的作品。“上午九点到下午一点在大学里上课,下午两点到晚上十点上班,连
阿诺·拉斐尔·闵奇恩  Arn0 Rafael Minkkinen  芬兰裔美国摄影大师阿诺的创作独树一帜,近50年来,他都期望通过人体与自然交融的影像让人们重新审视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  RObert MapplethOrpe  梅普尔索普拍摄的男性人体、花卉被奉为同类作品中的经典。他喜欢用绘画的方式完善作品,为珍爱的彩色作品镀上一层油彩。  阿里·凡特·里尔特  Arie
摘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体现的是加强普通劳动者通识性的技术教育的国家课程意志,是在普通高中教育中体现职业教育思想的实践。它必须要在精英色彩与大众取向间辩证寻衡。实施通用技术课程既要重视技术性,也要重视社会性,还要考虑课程的独立性、联合性和衔接性。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课程价值;课程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02-0004-04  通
对于马格南摄影师哈利·格鲁亚特(Harry Gruyaert)而言,色彩是他创作中最具辨识度的工具—强烈阳光下的阴影,街头浓烈的色彩,厚重的明暗对比与强烈戏剧性视角的画面。格鲁亚特用他对生活的经验去捕捉画面,利用颜色唤醒并刺激人们早就习以为常的自然感受;他的摄影可以是激烈的、冲突的,更可以是对周遭事物带着充沛精力的感知。  从电影走向摄影  1941年,哈利·格鲁亚特出生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他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