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融入真情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cui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外出旅行的越来越多。外面美景怡人,旅行后心情愉悦,如果把我们旅行的所见所闻记下来,以留作纪念,那该是多么快乐啊!可有些同学又烦恼了,为什么呢?因为旅行虽然快乐,可要写出篇好游记,说实话,那可有点不容易。不要紧,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写好游记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要按游览的顺序写。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在写游记时也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我们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
  1.以方位变化为序。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间后四周,先四周后中间地观察,按照观察的顺序布局全篇文章。
  2.以移步换景为序。移步换景是游记散文中常用的方法。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随着游览者脚步的移动,景物也有了变化,这种写景方法的好处是:①使景物呈现动态的变化。如《小石潭记》里作者听水声而找水潭,写潭的结构形式、周围景物、潭中游鱼,而后为寻找潭水源头沿溪而望,又写到溪身、溪岸,景致随步而变,随目光移动而变。②使一景又一景之间的衔接自然,有层次感。
  3.以景物的类别为序。我们参观游览一个地方,在大范围内又有各种不同类别的景物。例如:到了郊外,可以先看田野,再看山峦,最后看河流;到了荒原,可以先看天空,再看原野,最后看牛羊……
  二、写出景物的特点。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所见所闻很多,如果什么都想写,就什么也写不好。只有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才能写得准确、生动、具体、形象。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具体地说,我们可抓住景物的这些特点:
  1.色彩特点。景物的颜色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颜色,即使是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位置,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所以我们要认真观察,写出色彩的神采来,这样才能给人以亲眼所见一般。
  2.形态特点。景物的不同形状和姿态,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例:白杨直立挺拔,表现出坚强不屈的精神;松树迎寒风挺立,战霜雪苍绿,表现出倔强的品格;老槐树像撑开的大绿伞,在炎热的酷夏安抚着大汗淋漓的人们,表现出它温和的天性……可见,抓住景物形态特点,既可表现形,又可体现神。
  三、融入自己的感情。人是旅行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至始至终都有人的参与。有些同学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写出来的游记往往给人一种呆板,没有生气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样才能打动人,并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只有把情感融注到字里行间,才会表达出鲜明的主题,也才会打动读者。在行文中,我们只有把心捧给读者,才会吐真情,有真意。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给读者美的享受。
  我们写游记时除了注意以上几点外,还有一点也是必须注意的。那就是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分清详略主次。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的可以写得简略些;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在欧洲,政治自由来源于思想自由,而思想自由来源于信仰自由。在宗教一统天下的时候,对教义的认可和理解就是信仰的自由,而这一权利的得来,实属不易。  基督教得到罗马皇帝认可之后快速发展,慢慢形成了教会与政权的抗衡。教会垄断了对教义的解释,成为沟通人与上帝之间的桥梁,决定人是否得救的不是“上帝”,却是这座桥梁。十六世纪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所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中间的桥梁”,将与上
距今八百四十八年前的早春时节,即乾道九年(1173)二月,前往广西桂林履新的“南宋四大家”之范成大,第一次来到衡阳地界。待到两年后的三月重游旧地,作《泊衡州》诗一首:“客里仍哦对雨吟,夜来星月晓还阴。空江十日无春事,船到衡阳柳色深。”——这就是咱们这本书名的由来。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石英、吴泰昌、王宗仁等闻悉后,皆称这本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是创新积极之举。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
作为中国私立大学的开山,陈时不仅享有“南陈(时)北张(伯苓)”之誉,还与其高足王亚南、冯友兰等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家传》传主,被周恩来称之为“具有民族气节的清苦教育家”。蔡元培亦云:“陈校长在武汉办了一个中华大学,并设有大、中、小学三部。像这样完善的学校,中国确实罕见。我们知道陈校长热心教育的精神与惨淡经营的情况,特别佩服!”  陈时(1891—1953),字叔澄,湖北黄陂人。早年留日经黄兴介绍,在
发生在咸丰、同治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大,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战事波及之江南地区的藏书遭遇浩劫。官藏机构如藏《四库全书》之“南三阁”,私人藏书如天一阁、振绮堂、寿松堂等,经此运动,或书毁楼亡,或楼存而书佚,元气大伤。当时有无名氏在《焚书论》中言:“余生不幸,虽未坑儒,业已焚书。所见者洪逆之乱,所至之地,倘遇书籍,不投之于溷厕,即置之于水火。遂使东南藏书之家,荡然无存。”叶德辉《书林清话
明末,大半个中国都陷入农民战争的烽火之中。地处长江北岸的一座小县城桐城,自然也不可避免地遭受战火的侵袭。自崇祯八年(1635)至十五年(1642)的八年中,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纵横驰骋于楚豫江淮之间,中国的腹心地带为之糜烂。农民军一直想攻克桐城县城,从而为直捣安庆打开通道,所以屡兴大兵来攻,来回拉锯,严重时四野皆“贼”。但是桐城始终如波涛汹涌中的一座岛屿,未被狂澜淹没,因而获“铁打的桐城”之誉。这当
The Absent-minded Professor    An absent-minded professor was lecturing on anatomy.   “To show you more clearly what I mean, I have here a parcel with a dissected frog. I want you to examine it very c
[前言]  这组文章有一个副标题叫做“生命课”。生命课,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课。希望这组文章能让大家对生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由敬畏生命而珍惜生命,进而通过对环境的积极适应,达到人生的“盈满”。    宇宙间一切奇迹之中,最令人惊叹的也许就是生命。一只夏夜闪亮的萤火虫、一头笨重无比的大象、一棵参天耸立的杉树,以及一个个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着不同肤色、不同名字的人………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这个
十五年前(2003),我初识从香港来内地旅行的黄君实先生,谈及钱锺书。黄先生很有兴致地告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他从海外回大陆,到北京最想见的就是钱锺书。有热心人告知了钱家电话,他家门自道,说自己是伍叔傥的学生,钱先生立即回答:“那我们师出一门咯。”遂成一晤。伍叔傥是中央大学教授,钱锺书素与中央大学无交集,怎么会认伍叔傥为老师?黄先生说:钱锺书清华大学毕业后,被保送用庚款留学英国,占用的是江苏省
请大家先看一篇例文:    游人只合江南老  林晓寒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合:应该)江南老(老:终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那日乘一叶轻舟,穿行于同里的烟水间,耳边是咿呀的橹声,头顶是香樟的浓荫,心头淡淡飘过的,便是这首韦庄的《菩萨蛮》。  在一个春日的向晚时分,我们驱车抵达同里,其时天色微阴,暮色四起,游人逐渐散去,喧嚣了一日的小镇复归亘古的宁静。夜宿民居客栈,主人家是旧
业师郭汉民教授的文集终于付印了。作为责任编辑,自然感到轻松喜悦。这不仅因为由自己经手完成了一件有特殊意义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借此,我得以较为全面地了解郭师学术研究的领域和成果,得以更加真切地体认郭师的人品学品与道德文章。  为自己所敬爱的学人、尤其是恩师编辑一部文集,大概是许多做编辑工作的人的梦想。我从2011年开始做编辑时,就怀有这样强烈的愿望。幸运的是,在较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