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记忆搬家

来源 :初中生学习·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过世了,儿女们可以继承遗产。那么,一个科学家亡故了,青年人是否可以继承他的学识呢?这似乎是新奇而美妙的科学幻想。
  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有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名叫詹姆斯·麦康内尔。他提出一个学说,认为生物的记忆是可以转移的。他特地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捉来许多水生涡虫,先训练它们触电避光,待有了记忆后,便把它们杀死,再研制成浆液,喂给另一批涡虫吃。结果,这一批涡虫,只被训练了一会儿,便有了触电避光的反应。于是麦康内尔表示:第一批涡虫的记忆转移给了第二批涡虫。
  无独有偶。80年代初,西德伦琴大学动物系的科学家对蜜蜂做了记忆移植实验,也获得了成功。他们先训练一只蜜蜂,让它寻找一碗糖水。一个星期后,这只蜜蜂已经能很熟练地找到糖水碗,说明它已经有了记忆。于是他们把这只蜜蜂的记忆系统切取下来,移植到另一只蜜蜂身上,中间也没有什么神经相联。结果,得到记忆系统的蜜蜂,不必“再教育”便可以找到糖水碗。记忆就这样被继承了。
  于是有人开玩笑,将来一个科学家死了,他的记忆和知识可以不随棺材带走,而是把记忆系统提取出来,移植到年轻的继承人身上。这位年轻人,便可以接受他的“知识遗产”,不必再从头学起了。这也许不是妄想吧!记忆究竟是什么?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世界著名的神经化学家乔治·昂加尔的看法是:记忆不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精神现象,它是一种化学物质的特性。这种化学物质是由细小的蛋白质分子——多肽组成的。多肽是由一系列氨基酸分子有序排列组合而成的复杂生物大分子。每一种排列次序和组合结构代表着一种记忆。只要把这种化学物质转移,记忆便也随着转移了。
  为此,昂加尔先使大白鼠受电击训练,使之有恐怖记忆,然后解剖大白鼠的脑细胞。他发现其核糖酸含量比不受电击训练的大白鼠的脑细胞高出12%,这种物质被称为恐怖记忆素。昂加尔把它注射给另一只大白鼠,结果,另一只大白鼠不经训练便有了对电击的恐怖记忆。也就是说,记忆转移了。后来,荷兰药理学家戴维德分离出类似的多肽记忆素,并和瑞士的一家药厂合作,合成了这类药物。他们给平均年龄为59岁的12位老人注射,3天后,老人记忆力大为好转。
  给因车祸脑震荡而失去了记忆的人的鼻子喷施治疗2周,这个本来连妻女也认不得的人,又恢复了识别能力,而且还记起了结婚年月和工作简历。这种药物,目前已取得专利权,正处于实验到实用的阶段。
  记忆之谜,正在逐渐被揭开,也许到了21世纪末,继承“知识遗产”的幻想会变成事实。
其他文献
你看见过鸟儿长胡子吗?不信你看——它叫文须雀,是不是长胡子啦?而且还是八撇胡。  文须雀是雀形目、莺科、文须雀属的鸟儿,身体有17厘米长,只有雄性文须雀才长“胡子”。说是胡子,其实是两道黑色锥形的髭纹图案。  这种长相怪异又漂亮的鸟儿是我在大庆湿地拍摄到的。据说,中国只有在大庆湿地才能见到文须雀。大庆湿地里长着茂密的芦苇,芦苇丛中时隐时现着斑嘴鸭、绿头鸭、凤头鸊鷉、赤麻鸭、黑水鸡等水鸟,并不时传来
我是一棵槐树,矗立千年。看世间冷暖,望百态众生。  ——题记  会稽山下,金戈铁马,吴王夫差那恣虐的狂笑,仍然在山谷中回响。隐忍而生,做马夫两年,重返故乡。宁愿刎颈而亡,岂能俯首而生!一代君主徐徐举起战旗,卧薪尝胆,以便不忘会稽之辱。苦心人天不负,二十年励精图治,君主归来,终报耻辱之仇!  一百余年后,狂妄自大的庞涓率领十万大军杀向齐国军队。及夜,其举火把立于我的树干前,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树上的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