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丑闻不好捂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AO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记录清代遗闻轶事的著作中有则“贼按察”的故事,说清代有一个神偷艺高膽大,偷起东西来神不知鬼不觉,最后靠“技术”发了财,凭“本事”致了富。但时间久了,神偷觉得做贼没什么意思,就想改行做官—毕竟手里有了权、再干偷盗的行当会更“方便”。于是神偷花钱买了个县令,摇身一变,当起了地方官。
  神偷做贼的水平不低,做官的“道行”也不浅。做贼时,他独来独往,常吃独食;做官时,他却能上下结纳,拒绝独食。不管是贪来的、抢来的,还是敲诈来的,见者有份,没见者也有份。他送饱上级,喂好下级,剩下的才是自己的。靠着这个“技巧”,神偷很快就得到了上下级的一致认可,被任命为按察使,主管公、检、法机关,主宰一省刑法之事。
  这可算如了神偷的心愿,他开启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白天正常当官,晚上去偷盗,而且胆子更大,眼光更刁,专选大户人家下手,一般富裕之家,他根本不屑一顾。于是,神偷所在的辖区内盗案频发,捕役也拿他没辙—谁让他水平高呢!后来,捕役无奈之下,众筹了一笔资金,请一位厉害的退役老捕头相助破案。
  一开始,老捕头也很抓狂,潜伏几晚后,终于发现一个黑影飞身进入了一个富人家,不久就携赃物而出。老捕头一箭射中其肩头,又追着他跑了老远,却见那个黑影走到按察使衙门后门就失去了踪影。老捕头见状,恍然大悟:“难道按察使就是我们一直在抓捕的神偷?”但此时还没有确凿证据,老捕头也不敢妄下结论。恰巧第二天,省里召开大会,“神偷”按察使受了伤,自然要向省长请病假,这一做法反而引起了省长的怀疑。老捕头便趁机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又给省长出了一个试探按察使的主意。
  为了揭开真相,省长谎称有要事相商,要求按察使立刻到自己办公室,按察使没法推托,只好带伤前来。就在省长的一问一答中,按察使无法解释清楚自己肩上的伤口,只好如实招供偷盗之事。
  贼抓到了,案子破了,省长却为难了,对按察使恨得牙癢,又怕得要死:平常收了人家的古董金银,吃了人家的山珍海味,如果将案情上报,交给有关部门审查,后果不堪设想。按察使倒无所谓,不管怎样都要受牢狱之灾,但如果他把该交代的交代,“不该交代”的也交代了,那倒下的不是省长一个,而是一窝。
  省长前思后想,觉得“官丑”不可外扬,得“饶人”处且饶人吧。官丑官丑嘛,关起门来只能算“家丑”,不吭气,就是没丑。于是,省长随便想了个罪名将按察使就地免职了,自己也落得个相安无事。
  然而官场丑闻岂是你想翻篇就翻篇的?按察使这次被省长姑息,算是他的幸运,但谁能保证以后省长还能这么幸运呢?所以无论古人还是今人,要想在官场上立足,就要洁身自好,廉洁自律,毕竟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编 辑/夏 涵
其他文献
沈葆桢为何『 』  晚清名臣沈葆桢是曾国藩拔擢的。咸丰五年(1856年)一月,沈葆桢被任命为九江知府,当时的九江城被太平军控制,沈葆桢无法赴任,是曾国藩延他入营,直到次年,沈葆桢被重新任命为广信知府。八月,面对太平军一支万人军队的进攻,沈葆桢七战七捷,又是曾国藩第一时间向朝廷推荐他担任广饶九南道。咸丰十年,清廷的江南大营一溃千里,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再次向朝廷举荐沈葆桢,并用了“该道器识才具,实堪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在上海去世,正当上海文艺界筹备鲁迅葬礼时,中国文坛的常青树苏雪林却在1936年11月12日给蔡元培写了一封信——《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拉开了她大半生反鲁的序幕。  在信中,苏雪林要求蔡元培不要主持鲁迅的葬礼,认为鲁迅“褊狭阴险,多疑善妒”,“睚眦必报,不近人情”,“色厉内荏,无廉无耻”,“好谗成癖”,“劣迹多端”,甚至认为鲁迅是“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
初露奇才  王伦是北宋名相王旦弟弟的玄孙。不过,到王伦这辈时已经家道中落,王伦一直有重振家声的理想,无奈机遇难逢,年过四十还一事无成。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宋钦宗不断派人到金营求情,但京城百姓对朝廷御敌不力导致国都城破的行为义愤填膺,纷纷聚集到皇宫宣德门前抗议。平日里满嘴江山社稷的士大夫不但怕金人的铁骑,还怕百姓的咒骂,竟然无人敢上前安抚百姓。正在大家不知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入侵波兰。9月17日,苏联撕毁《苏波互不侵犯协定》,按照与德国事先签订的秘密协定,鲸吞了波兰东部的半壁江山。10月6日,当世界第一次听到“闪电战”这个名词时,德国和苏联已经瓜分了波兰的全部领土。  面对如此迅速的灭亡,很多人一定以为波兰是个不堪一击的“软柿子”,但这个国家在二战前曾享有欧洲陆军第四强的威名(前三名是英、法、苏)。波兰战役呈现出如此一边倒的态势,除了德军出
公元前541年的春天,中原大地东风吹拂,万物复苏,山川河流一片欣欣然。春光明媚之中,郑国迎来了一支喜气洋洋的大队伍,有蔽天的彩色旗帜,有扬起十里灰尘的车队,上千匹骏马仰天长嘶,好不热闹。车队的核心是相貌俊美、身材修长的高富帅——楚国令尹公子围。公子围戴着皮帽,披着很炫的羽肩,脚穿一双昂贵的最新款的豹皮靴,诸侯都惊呼:“楚公子美哉!”  楚国的头号高富帅摆出这么大的阵势,打扮得这么迷人,所来为何?当
清代的地方司法系统一直存在着一个影响恶劣、尽人皆知,但无法解决的现象:讳盗。  所谓“讳盗”,即境内如出现强盗案,特别是多名强盗入室抢劫财物,甚至杀、伤事主的案件,地方官吏往往不愿意据实立案,将盗情上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通常采取两种做法避免立案。第一是建议、诱导,甚至压服事主,使其收回报案请求;第二是讳盗为窃,即如果事主丢失的财物不多,且没有人员伤亡,就将明火执仗的入室抢劫在案卷上改为偷偷摸摸的
20世纪初的老报人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其功力之深厚绝对甩出当今的标题党好几条街。  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某报纸,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赫然入目。他不禁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素来与人无冤无仇,对方何以对他这样破口大骂?丰子恺顿时怒不可遏。待他看完全文,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原來这篇文章是有人针对丰子恺《乡村学校的音乐課》一画
“评剧皇后”白玉霜自幼随父亲唱戏走江湖。七岁就跟随二伯父的评戏班子学评戏。由于家庭贫困,白玉霜八岁时被父亲卖给了一位唱老生的评戏艺人作养女。养父也以唱戏为生,平日里带着妻子和白玉霜随戏班四处演戏。养父还求人教她连珠快书和京韵大鼓,后来又带她向当时的名师孙凤鸣学习评剧。  孙师父看她聪明伶俐、长相俊秀,就让她说半出评剧《马寡妇开店》试试,不承想,白玉霜小小年纪居然能体会得出主人公马寡妇的寂寞心情和满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嬴政南巡衡岳,在渡江时遇到了大风,差点没渡过去。他大发雷霆,为了惩罚负责这片辖区的神仙湘君,便命人伐光了湘山上的树,让山上都露出了红色的土壤。  嬴政还有很多类似举动。他曾与母亲住在赵国都城邯郸多年,受到一些人的欺负。公元前229年,秦国攻陷邯郸,嬴政就亲自跑到邯郸,把当年结下仇怨的人统统活埋。仇恨记得太清楚,且报仇的手段太狠,暴露出嬴政内心的虚弱——他在表面上报了仇,可他的
东汉末期战乱纷扰,起义军纷纷出场,其中就有董卓及其领导的西凉军。西凉军来自偏僻的大西北,他们进入东汉的首都洛阳后,大都市的繁荣令他们血脉贲张,烧杀抢掠之事时有发生。  洛阳城中皇亲国戚、商贾大亨非常多,西凉军闯进这样的人家,随便在门口插个“反贼”的旗子,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图财害命了,因此全城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作为西凉军的头目,董卓不但不约束手下,反而“身先士卒”,闯进后宫,肆意霸占、奸淫宫中的嫔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