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笔者在山东象棋网、齐鲁弈友及华奥星空论坛等几个棋牌网站上看到一热衷于学习象棋规则网友的文章。全文如下:
尊敬的裁判老师:在学习霍文会老师编著的《象棋竞赛规则入门导读》一书时,出现如下疑惑,敬请指导。该书在138页解读第29·3款时说.“捉”还有个条件,直接或间接被捉的,是有子力价值的无根子(含假根子、少根子)。之后又补充强调说,捉未过河的兵(卒)或吃掉刚过河的兵(卒),不算捉。
但是在其后的144页图124的讲解中,对刚过河兵的捉又按捉裁处.岂不自相矛盾?
霍文会说.黑方炮2平1,在原来车马联合捉边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黑炮对边兵的捉,按“捉”裁处。问题是增加了黑炮对边兵的捉不假,但是捉的是“刚过河的兵”,按前面的说法理应判闲.这前后矛盾如何理解呢?
另请问:捉刚过河的兵(卒),不算捉.如何理解?何时捉算闲?何时捉算捉呢?
该帖发表后,各网站网友跟帖意见不一,影响面较大。我觉得原文观点正确,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即是盲点,有必要专门论述一下兵(卒),以解决部分棋友对兵(卒)裁决时有关捉与闲的各类盲点。
众所周知,过河兵(卒)有子力价值,未过河兵(卒)没有子力价值。还有一种特例,即在形成待判局面时,它是骑河的兵(卒),但在完整的子力交换过程中过了河,且立即被吃掉。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吃掉刚过河的兵(卒)。

如图1,黑方车2平1,拟从下一步起马3进1,兵九进一,车1进1,这样黑方以一马换取对方一炮一兵。请注意红兵于交换前是未过河的骑河兵.被吃掉时已是过河兵,这种兵仍然没有子力价值。因此黑方车2平1是闲。本例红方是两闲,黑方是一捉一闲,双方都为允许着法,不变作和。
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在形成待判局面时(棋图),兵(卒)所处的位置决定它是否有子力价值。如原图中边兵已是过河兵,当然有子力价值了。而图l中的边兵只是巡河兵,还没有过河,即使在交换中过了河,且立即被吃掉,也没有子力价值。
图2,是1996年吉林省象棋赛四平市康庆林与辽源市罗平弈战中形成的待判局面。
红方炮九进一照将,是将。黑方将6进1应将是闲。红方炮九退一,预计从下一着起兵六平五,士4进5(如将6退1,兵五平四,将6平5,炮九进一,士4进5,兵四平五,将5平6,车八进一,象5退3,车八平七杀),车八退二或退五均能抽吃黑方一车。红方以牺牲一过河兵为代价,换取了对方一车一士,若从弈战者角度看,显然占得了相当大的便宜,似乎应把炮九退一当捉来裁决。
但新旧规则均规定,过河兵(卒)子力价值浮动。凡主动送吃过河兵(卒)换取对方子力,不存在得子。因此炮九退一是闲。黑方将6退1又是闲。

综上所述,红方是一将一闲.黑方是两闲,双方均为允许着法.不变作和。
图3,与图2既相像又有区别。相像的是红方在交换中得一子,却牺牲了过河兵。区别的是图2过河兵牺牲在前,而本例过河兵牺牲在后。
那么如何在完整子力交换过程中计算过河兵(卒)的价值呢?又如何理解过河兵(卒)子力价值浮动呢?让我们从本例的裁决中寻找答案。
红方炮六平五,预计从下一着起马六进四,将5平4,马四退三.马5进7,红方以一过河兵换取一马。炮六平五的走棋性质令人狐疑不决。本想按捉来裁决,又考虑过河兵的子力价值浮动,似乎又是闲着,左右为难,不知如何裁决,这正是盲点所在。
过河兵(卒)的子力价值浮动.它有个前提,必须是主动送兵与之交换,凡主动送吃过河兵(卒),则其子力价值浮动,否则不予考虑。本例不属于主动送兵交换问题,故判炮六平五是捉。
黑方将5平4避捉,却暗藏给己方中马松绑,使其从没捉红过河兵到捉红方过河兵,因此裁决将5平4是捉。红方炮五平六照将是将。
黑方将4平5,应将的着法与中马捉兵无关,按闲论处。本例红方是一捉一将,黑方是一捉一闲。前者为禁止着法,后者为允许着法,应由前者变着,不变作负。
尊敬的裁判老师:在学习霍文会老师编著的《象棋竞赛规则入门导读》一书时,出现如下疑惑,敬请指导。该书在138页解读第29·3款时说.“捉”还有个条件,直接或间接被捉的,是有子力价值的无根子(含假根子、少根子)。之后又补充强调说,捉未过河的兵(卒)或吃掉刚过河的兵(卒),不算捉。
但是在其后的144页图124的讲解中,对刚过河兵的捉又按捉裁处.岂不自相矛盾?
霍文会说.黑方炮2平1,在原来车马联合捉边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黑炮对边兵的捉,按“捉”裁处。问题是增加了黑炮对边兵的捉不假,但是捉的是“刚过河的兵”,按前面的说法理应判闲.这前后矛盾如何理解呢?
另请问:捉刚过河的兵(卒),不算捉.如何理解?何时捉算闲?何时捉算捉呢?
该帖发表后,各网站网友跟帖意见不一,影响面较大。我觉得原文观点正确,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即是盲点,有必要专门论述一下兵(卒),以解决部分棋友对兵(卒)裁决时有关捉与闲的各类盲点。
众所周知,过河兵(卒)有子力价值,未过河兵(卒)没有子力价值。还有一种特例,即在形成待判局面时,它是骑河的兵(卒),但在完整的子力交换过程中过了河,且立即被吃掉。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吃掉刚过河的兵(卒)。

如图1,黑方车2平1,拟从下一步起马3进1,兵九进一,车1进1,这样黑方以一马换取对方一炮一兵。请注意红兵于交换前是未过河的骑河兵.被吃掉时已是过河兵,这种兵仍然没有子力价值。因此黑方车2平1是闲。本例红方是两闲,黑方是一捉一闲,双方都为允许着法,不变作和。
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在形成待判局面时(棋图),兵(卒)所处的位置决定它是否有子力价值。如原图中边兵已是过河兵,当然有子力价值了。而图l中的边兵只是巡河兵,还没有过河,即使在交换中过了河,且立即被吃掉,也没有子力价值。
图2,是1996年吉林省象棋赛四平市康庆林与辽源市罗平弈战中形成的待判局面。
红方炮九进一照将,是将。黑方将6进1应将是闲。红方炮九退一,预计从下一着起兵六平五,士4进5(如将6退1,兵五平四,将6平5,炮九进一,士4进5,兵四平五,将5平6,车八进一,象5退3,车八平七杀),车八退二或退五均能抽吃黑方一车。红方以牺牲一过河兵为代价,换取了对方一车一士,若从弈战者角度看,显然占得了相当大的便宜,似乎应把炮九退一当捉来裁决。
但新旧规则均规定,过河兵(卒)子力价值浮动。凡主动送吃过河兵(卒)换取对方子力,不存在得子。因此炮九退一是闲。黑方将6退1又是闲。

综上所述,红方是一将一闲.黑方是两闲,双方均为允许着法.不变作和。
图3,与图2既相像又有区别。相像的是红方在交换中得一子,却牺牲了过河兵。区别的是图2过河兵牺牲在前,而本例过河兵牺牲在后。
那么如何在完整子力交换过程中计算过河兵(卒)的价值呢?又如何理解过河兵(卒)子力价值浮动呢?让我们从本例的裁决中寻找答案。
红方炮六平五,预计从下一着起马六进四,将5平4,马四退三.马5进7,红方以一过河兵换取一马。炮六平五的走棋性质令人狐疑不决。本想按捉来裁决,又考虑过河兵的子力价值浮动,似乎又是闲着,左右为难,不知如何裁决,这正是盲点所在。
过河兵(卒)的子力价值浮动.它有个前提,必须是主动送兵与之交换,凡主动送吃过河兵(卒),则其子力价值浮动,否则不予考虑。本例不属于主动送兵交换问题,故判炮六平五是捉。
黑方将5平4避捉,却暗藏给己方中马松绑,使其从没捉红过河兵到捉红方过河兵,因此裁决将5平4是捉。红方炮五平六照将是将。
黑方将4平5,应将的着法与中马捉兵无关,按闲论处。本例红方是一捉一将,黑方是一捉一闲。前者为禁止着法,后者为允许着法,应由前者变着,不变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