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真题】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盐城市2016年中考作文题,依然延续去年“提示语 全命题”的形式,通过一组充满诗情画意的排比句来提供信息,启发学生,帮助考生理解文题,降低了考题难度。可以说这个作文题非常贴近生活实际,选材极其广泛,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快打开写作思路,尽情表达,书写色彩不同的生活,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人生,真正地体现了语文作文中的人文关怀。
品读文题,能写的“色彩”实在是太多了,诗意的自然之中,快乐的生活之中,各种读物之中,“色彩”俯拾皆是。而由此引发的各种情思,更会源源不断涌上心头。因此,面对这一接“地气”、指向生活各个层面的考题,考生的写作积极性一定会很高,记叙、描写更能如数家珍。
当然,要想把这篇作文写好,让自己笔下的那抹“色彩”与众不同,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更要找到好的切入角度,在立意、表达上力求出新才行。
色彩的第一层含义应该是各种事物的颜色,既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有彩色;也包括白色、黑色、灰色等颜色。它的第二层含义指向人的精神、品质、性格等层面,比如一个人的热情、善良、坚强、乐观,往往会在别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而这种印象,显然也是一抹“色彩”。
除了要准确理解“色彩”的含义外,其它几个词也不容忽视。“一抹”是一个数量词,其实就是“一片”的意思。它首先强调考生所写的色彩应是“一抹”,而不是“两抹”、“三抹”。当然,如果你写抒情散文,也完全可以用排比段的形式,依次写几抹“色彩”,但最后要回到其中“一抹”。其次,“一抹”加在“色彩”前面,让整个题目立即有了诗意,能瞬间勾起考生许多美好的回忆。文题中“那样”的潜在意思是,这抹“色彩”应该与众不同、令人印象深刻,挥之不去。
【考场佳作一】
有那样一抹色彩
◎盐城一考生
有那样一抹色彩,深深印在我的心灵深处,挥之不去。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海滨森林公园游玩。这是一片巨大的人造防护林,面积有2000多公顷,拥有各类植物600多种,鸟类及各种珍稀动物近200种,负氧离子浓度特别高,是远近有名的天然氧吧。
爸爸已多次来过这里,他说,由于这里树特别多,管理员少,整个林区又是全开放的,时不时就会看到垃圾,有些还特别脏,实在是大煞风景。
我们的车子七拐八拐,不一会儿就进入林区深处,一下车,我就被优美的景色给迷住了。你看,一排排高大的水杉树伸向远方,无论你朝哪个方向看,它们都站成一条直线,真是壮观极了。脚下是厚厚的一层野草,各种野花散在其中,像星星眨着眼睛。几只白色的大鸟在不远处的草地上散步,一只野兔慌慌张张从它们身边跑过,大鸟们继续散步,不为所动。这里的空气真新鲜呀,猛吸几口,整个人便立即感到神清气爽起来……
突然,远处的几个小红点跃入眼帘,在一片绿色当中,那抹红色显得格外耀眼。那是什么?不过,由于距离太远,加之晃动的树枝不时遮挡视线,让人根本无法看清。
我们一家人席地而坐,吃点心,喝饮料,吸氧离子,看林海,听鸟鸣,好不惬意。随后,我们收拾好垃圾,继续驱车向森林中心驶去,这一路上,几乎没看到什么垃圾,难道爸爸的话有点儿夸张?
十多分钟后,那些小红点又出现了。近了,更近了,原来是4个穿着红马甲的人,他们在便道两边的沟渠中努力搜寻着什么。爸爸停下车,我们便与他们攀谈起来。原来这是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利用双休日,带着两个孩子来这里义务捡拾游客丢弃的垃圾。他们都加入了当地的一个公益性组织——海滨森林环保志愿协会,红马甲是协会统一发放的。那个小男孩十岁的样子,一手拎着方便袋,一手用竹夹子在夹着一只方便面袋。身后是她的妹妹,只有四五岁吧,套着宽大的红马甲,也学着哥哥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找着垃圾,红扑扑的小脸上,分明沾了些泥浆,却显得更美了……我终于明白,这一路上没看到垃圾的原因了。
告别了他们,我们的车子继续前进,回望车后,那一抹红色虽然渐行渐远,但却像火苗一样,在我的心中不停燃烧。我知道,那抹色彩,将会永远燃烧在我的心中。
【评点】
巧设线索。一方面,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讲叙了自己游览森林公园时,巧遇一家四口捡拾垃圾的故事,从有小红点跃入眼帘,到发现四人,层次非常清晰。另一方面,以“垃圾”为暗线,推动故事发展。
人物鲜活。文中的主要人物显然是那一家四口了,着笔虽然不多,但小男孩及其妹妹捡拾垃圾的样子却非常鲜活,令人过目难忘。特别是那抹燃烧的红色,映衬出了这一家四口的品性。
【考场佳作二】
有那样一抹色彩
◎盐城一考生
撑着一把油纸伞,沿着平平仄仄的诗行,在唐诗中穿行,总有那样一抹色彩,让你禁不住停下脚步,轻吟低唱,流连其中。
这是一个诗意的黄昏,天空布满晚霞,江水泛着波涛,快要落山的夕阳,非常柔和地把剩余的光芒铺在江面之上,晚霞斜映,一半江水鲜红鲜红的,而另一半江水却绿波滚动……远远望去,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一抹色彩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面对这绝美的画面,你能不怦然心动?
也许并不为之所动,好吧,那么继续往前走,一路碧草连天,一路莺歌燕舞,千里江南终于呈现在你眼前。那是怎样一幅美丽的画卷,那又是怎样的一支浪漫的小夜曲!天空下起诗意的雨,把一切染得绿油油的。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在绿叶的映衬下,那些个红花是多么的艳丽,比江南的女子还要亮丽三分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那不是杜牧吗?他正盯着那抹红色发呆呢。这时候的你,怎能不被吸引过去?
也许你觉得这抹红色有点儿单调,你还想看到更丰富、更艳丽的色彩。那好,别着急,先饮一杯杏花村的酒,再听一曲素琴,小憩一会儿,然后继续前行。现在,你已经来到了暮春时节,春天即将归去,各种花儿都不想就这么随风而逝、零落成泥。于是它们拿出所有热情,拼命地绽放,希望能把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花开如雪,随风飞舞。如此繁花似锦,是多么令人眼花缭乱的一抹色彩呀。相信你一定已经醉倒在韩愈的《晚春》里了……
在甜甜的梦里,你一定找到了你最钟爱的那抹色彩吧!
【评点】
作文的角度非常新颖,作者不写现实生活中的“色彩”,而是把目光投向唐诗,投向那些描写各种色彩的诗句,然后从中信手拈来几句,展开生动描写,突出一抹抹色彩,让读者顿觉耳目一新。
作者开篇先强调唐诗中总有一抹色彩让人止步流连,呼应文题中的“一抹”;再想象“你”穿行其中,巧妙引出一抹抹色彩;最后以“一定找到了你最钟爱的那抹色彩”作结,重新回到“一抹”。这样文中虽然写了多抹色彩,却不觉跑题。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盐城市2016年中考作文题,依然延续去年“提示语 全命题”的形式,通过一组充满诗情画意的排比句来提供信息,启发学生,帮助考生理解文题,降低了考题难度。可以说这个作文题非常贴近生活实际,选材极其广泛,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快打开写作思路,尽情表达,书写色彩不同的生活,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人生,真正地体现了语文作文中的人文关怀。
品读文题,能写的“色彩”实在是太多了,诗意的自然之中,快乐的生活之中,各种读物之中,“色彩”俯拾皆是。而由此引发的各种情思,更会源源不断涌上心头。因此,面对这一接“地气”、指向生活各个层面的考题,考生的写作积极性一定会很高,记叙、描写更能如数家珍。
当然,要想把这篇作文写好,让自己笔下的那抹“色彩”与众不同,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更要找到好的切入角度,在立意、表达上力求出新才行。
色彩的第一层含义应该是各种事物的颜色,既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有彩色;也包括白色、黑色、灰色等颜色。它的第二层含义指向人的精神、品质、性格等层面,比如一个人的热情、善良、坚强、乐观,往往会在别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而这种印象,显然也是一抹“色彩”。
除了要准确理解“色彩”的含义外,其它几个词也不容忽视。“一抹”是一个数量词,其实就是“一片”的意思。它首先强调考生所写的色彩应是“一抹”,而不是“两抹”、“三抹”。当然,如果你写抒情散文,也完全可以用排比段的形式,依次写几抹“色彩”,但最后要回到其中“一抹”。其次,“一抹”加在“色彩”前面,让整个题目立即有了诗意,能瞬间勾起考生许多美好的回忆。文题中“那样”的潜在意思是,这抹“色彩”应该与众不同、令人印象深刻,挥之不去。
【考场佳作一】
有那样一抹色彩
◎盐城一考生
有那样一抹色彩,深深印在我的心灵深处,挥之不去。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海滨森林公园游玩。这是一片巨大的人造防护林,面积有2000多公顷,拥有各类植物600多种,鸟类及各种珍稀动物近200种,负氧离子浓度特别高,是远近有名的天然氧吧。
爸爸已多次来过这里,他说,由于这里树特别多,管理员少,整个林区又是全开放的,时不时就会看到垃圾,有些还特别脏,实在是大煞风景。
我们的车子七拐八拐,不一会儿就进入林区深处,一下车,我就被优美的景色给迷住了。你看,一排排高大的水杉树伸向远方,无论你朝哪个方向看,它们都站成一条直线,真是壮观极了。脚下是厚厚的一层野草,各种野花散在其中,像星星眨着眼睛。几只白色的大鸟在不远处的草地上散步,一只野兔慌慌张张从它们身边跑过,大鸟们继续散步,不为所动。这里的空气真新鲜呀,猛吸几口,整个人便立即感到神清气爽起来……
突然,远处的几个小红点跃入眼帘,在一片绿色当中,那抹红色显得格外耀眼。那是什么?不过,由于距离太远,加之晃动的树枝不时遮挡视线,让人根本无法看清。
我们一家人席地而坐,吃点心,喝饮料,吸氧离子,看林海,听鸟鸣,好不惬意。随后,我们收拾好垃圾,继续驱车向森林中心驶去,这一路上,几乎没看到什么垃圾,难道爸爸的话有点儿夸张?
十多分钟后,那些小红点又出现了。近了,更近了,原来是4个穿着红马甲的人,他们在便道两边的沟渠中努力搜寻着什么。爸爸停下车,我们便与他们攀谈起来。原来这是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利用双休日,带着两个孩子来这里义务捡拾游客丢弃的垃圾。他们都加入了当地的一个公益性组织——海滨森林环保志愿协会,红马甲是协会统一发放的。那个小男孩十岁的样子,一手拎着方便袋,一手用竹夹子在夹着一只方便面袋。身后是她的妹妹,只有四五岁吧,套着宽大的红马甲,也学着哥哥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找着垃圾,红扑扑的小脸上,分明沾了些泥浆,却显得更美了……我终于明白,这一路上没看到垃圾的原因了。
告别了他们,我们的车子继续前进,回望车后,那一抹红色虽然渐行渐远,但却像火苗一样,在我的心中不停燃烧。我知道,那抹色彩,将会永远燃烧在我的心中。
【评点】
巧设线索。一方面,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讲叙了自己游览森林公园时,巧遇一家四口捡拾垃圾的故事,从有小红点跃入眼帘,到发现四人,层次非常清晰。另一方面,以“垃圾”为暗线,推动故事发展。
人物鲜活。文中的主要人物显然是那一家四口了,着笔虽然不多,但小男孩及其妹妹捡拾垃圾的样子却非常鲜活,令人过目难忘。特别是那抹燃烧的红色,映衬出了这一家四口的品性。
【考场佳作二】
有那样一抹色彩
◎盐城一考生
撑着一把油纸伞,沿着平平仄仄的诗行,在唐诗中穿行,总有那样一抹色彩,让你禁不住停下脚步,轻吟低唱,流连其中。
这是一个诗意的黄昏,天空布满晚霞,江水泛着波涛,快要落山的夕阳,非常柔和地把剩余的光芒铺在江面之上,晚霞斜映,一半江水鲜红鲜红的,而另一半江水却绿波滚动……远远望去,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一抹色彩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面对这绝美的画面,你能不怦然心动?
也许并不为之所动,好吧,那么继续往前走,一路碧草连天,一路莺歌燕舞,千里江南终于呈现在你眼前。那是怎样一幅美丽的画卷,那又是怎样的一支浪漫的小夜曲!天空下起诗意的雨,把一切染得绿油油的。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在绿叶的映衬下,那些个红花是多么的艳丽,比江南的女子还要亮丽三分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那不是杜牧吗?他正盯着那抹红色发呆呢。这时候的你,怎能不被吸引过去?
也许你觉得这抹红色有点儿单调,你还想看到更丰富、更艳丽的色彩。那好,别着急,先饮一杯杏花村的酒,再听一曲素琴,小憩一会儿,然后继续前行。现在,你已经来到了暮春时节,春天即将归去,各种花儿都不想就这么随风而逝、零落成泥。于是它们拿出所有热情,拼命地绽放,希望能把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花开如雪,随风飞舞。如此繁花似锦,是多么令人眼花缭乱的一抹色彩呀。相信你一定已经醉倒在韩愈的《晚春》里了……
在甜甜的梦里,你一定找到了你最钟爱的那抹色彩吧!
【评点】
作文的角度非常新颖,作者不写现实生活中的“色彩”,而是把目光投向唐诗,投向那些描写各种色彩的诗句,然后从中信手拈来几句,展开生动描写,突出一抹抹色彩,让读者顿觉耳目一新。
作者开篇先强调唐诗中总有一抹色彩让人止步流连,呼应文题中的“一抹”;再想象“你”穿行其中,巧妙引出一抹抹色彩;最后以“一定找到了你最钟爱的那抹色彩”作结,重新回到“一抹”。这样文中虽然写了多抹色彩,却不觉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