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ly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围绕解决“为什么办报”“为谁办报”“办什么样的报纸”和“怎样办好报纸”这几个核心问题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内涵与思想精髓。把“党管媒体”“人民中心”“正确导向”“正面宣传”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精髓,提出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有助于我们牢记传统、不辱使命、守正创新、继续前进,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科体系、丰富发展世界新闻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理论;核心;思想精髓
  中国共产党走过长达一个世纪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迎来了百年华诞。百年风雨路,中国共产党走得不容易;世纪斗争史,中国共产党谱写了精彩华章。在庆祝党的百年生日之际,回顾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成长壮大的奋斗历史,我们会发现,始终与党同生同在同向同行的党的新闻事业,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报党刊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和重要的“政治阵地”。可以说,如果没有党的新闻事业,中国共产党就无法成功地宣传、鼓动和组织群众,就无法有力地揭露、批判和打击敌人,就无法有效地反映、表达和引导舆论,就无法顺利地指导、推动和开展工作,就无法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项事业如此辉煌的成绩、成果和成就!
  随着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不仅创立了中国无产阶级党报学说基本理论,搭建起了中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基本框架,而且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基本内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世界新闻学的丰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探索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有助于我们牢记传统、不辱使命、守正创新、继续前进,为最终建构一个能够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理,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基本经验,既具有学术和理论价值,又富有实践和现实指导意义,能够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科学体系,增强理论自信,提供政治定力,引领学术方向。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核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新闻实践中,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的领导人,不断总结运用新闻媒体指导建立政党、武装斗争、根据地政权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建设,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新闻思想为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作出了历史贡献。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始终围绕“为什么办报”“为谁办报”“办什么样的报纸”和“怎样办好报纸”这几个党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思考和解决这几个核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发展自己的新闻思想的。
  (一)“为什么办报”:解决办报宗旨和任务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办报,概而言之“为了革命”,这是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的明确回答。那么为什么要革命?毛泽东说:“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办报是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翻身,在社会主义时期办报是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其办报要实现的目标。
  (二)“为谁办报”:解决党报服务和依靠对象问题
  “人民”在党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从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最高宗旨,并将其写入党章之中,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所有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都是为了服务人民。同样,共产党人办报也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更好地借助新闻传播实现自己的翻身、解放和幸福。因此,“人民至上”的理念深深扎根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脑海中,落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上。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在其改版社论中明确表示自己“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2]。
  在我国,人民是报纸的主人、报道的主体和新闻的主角。当年毛泽东在延安亲自主持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的改版,其核心就是要解决党报如何更好地服务边区人民群众的问题。他还把“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看作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則意义的问题”[3]。
  习近平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系统阐释了人民性的深刻内涵,他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求宣传思想战线“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4]。
  (三)“办什么样的报纸”:解决党报性质和功能定位问题
  “办什么样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办报过程中时时思考的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报纸有不同的定位。建党时期,强调要办政治机关报,这是党对所创办的党报的性质和身份的明确定位;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强调要办能够联合一切革命力量的革命报刊,这是党对所创办的各种革命报刊的性质和任务的定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致力于创办和发展根据地党报,以服务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需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则把创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全面推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作为定位;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则是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促进国家的全面改革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对党报性质的定位,就是将其视为党的“机关报”。陈独秀将《新青年》改组为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机关刊物,他主持创办了中共中央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瞿秋白筹办了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物《新青年》季刊,主编了中共中央政治机关刊物《前锋》月刊等,为中国共产党创办党报积累了丰富经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曾用各种比喻来对党报性质进行不同定位:“罗针”“指针”“号角”“工具”“喉舌”“耳目”“武器”“阵地”等。而党报功能的定位,也从革命战争时期的“传播文化、启蒙思想”“宣传真理、唤起民众”,到“组织斗争、抗击敌人”“夺取政权、改造社会”,到了社会主义时期的“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宣传改革、富民强国”和“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等。
  当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的前身)中的《敬告青年》一文中,向青年人提出了六点希望: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5]为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的口号。这个来自新文化运动的呐喊,让处在迷茫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新生活新道路的曙光。
  可以说,没有陈独秀和他创办的《新青年》就没有新文化运动,没有新文化运动就没有五四运动,没有五四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正是因为陈独秀在《新青年》的呐喊,唤醒了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这样一批被新文化思潮激励起来的有志青年,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同样的道理,没有李大钊和他与陈独秀共同编辑出版的《新青年》和《每周评论》,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没有对于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及其革命道路的宣传,就没有学习俄国、走俄国道路的选择,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正是因为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为处于彷徨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广大工农群众指出了一条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建立共产党组织和学习俄国、学习列宁的道路,并预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6]。
  而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刊词中提出的“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这两个世纪之问,其思想内涵迄今依然是我们当代人需要时时思考的问题。毛泽东提出“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的“六不怕”,也成为激励和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惊世之言。[7]这就是革命报刊的功能和作用、影响和威力!
  从建党前后《新青年》《每周评论》,以及《向导》《湘江评论》等报刊创办后所发挥出的功能和作用可以看出,没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一批共产主义者创办的革命报刊,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没有中国民众的大联合,也就没有后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与胜利。
  (四)“怎样办好报纸”:解决办报的路径方法和原则策略问题
  解决了“为什么办报”“为谁办报”和“办一张什么样的报纸”这些涉及办报宗旨和任务、党报服务和依靠对象及其性质和功能等问题之后,最终要解决的是“怎样办好报纸”,即办报的路径方法和原则策略问题。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指导党报党刊新闻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特别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代党的领导人,及时总结党报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了许多办报理念,提出了许多办报路径方法和原则策略,大大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
  例如毛泽东提出的“政治家办报”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邓小平提出的党报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江泽民提出的党报要做”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胡锦涛提出的党报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都是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指南和理论向导。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党的新闻工作近百年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的“三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四个牢牢坚持”(即“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更是做好新时代新闻工作的有效路径和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正是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发展,并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精髓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经过百年发展,成果丰硕、理论精深,无不显现出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和思想精髓,这从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及其有关新闻论述中可得到有力证明。
  (一)“政治家辦报”: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精髓
  “政治家办报”,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办报传统,也是其根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国际共产主义领袖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他们的办报实践是“政治家办报”的典范,他们所办的报纸也都是“政治性机关报”[8]。恩格斯曾提出,党报必须由“站在党的中心和斗争的中心”[9]和“真正具有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10]的人来办。1848年,马克思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创办了中央机关报《新莱茵报》,并亲自担任总编辑,恩格斯作为中央委员协助他办报。在他们的努力下,该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11]。1900年,列宁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创办了中央机关报《火星报》,同样担任了报纸总编辑,将该报办成了党的“思想中心”。
  毛泽东年轻时便投身革命,成为革命家、政治家、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1918年他在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时曾参加过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举办的新闻培训班。26岁时,他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后来任《政治周报》主编,再到后来在中央苏区倡办《时事简报》,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特别是他能够娴熟地运用报刊、广播等新闻手段组织舆论,指导斗争、推进工作,为全党树立了政治家办报的典范。   作为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间的党的最高领袖,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新闻媒体和舆论手段,创建党的组织、开展政治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创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以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也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并且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对如何办好党报有许多深刻思考,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强调“政治家办报”是其新闻思想之精髓。“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一生从事新闻实践和思考党的新闻理论的经验结晶。从创办《湘江评论》起,他就提出要把“传播新思潮”作为《湘江评论》“最切最要的大任务”[12],这是他给报纸作出的政治定位。1931年,他把《时事简报》看作是“重要武器”,也是从政治角度阐述报纸在提高群众斗争情绪方面所肩负的使命与任务。1948年,他在對《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再次对报纸的任务进行了定位,即“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13],说的也是党报的政治功能和作用。总之,他一生都是从政治角度来认识报纸,来论述报纸的使命任务和功能作用的。
  1959年毛泽东明确提出“政治家办报”。那年他在多个场合谈及这一问题。例如1959年6月,他在跟时任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话时明确提出:“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他反对“书生办报”,认为其“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和“没有要点,言不及义”,他主张办报要学曹操,要“多谋善断”,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14]。他说有些同志是书生,而书生“最大的缺点是优柔寡断”。毛泽东表示,他欣赏曹操的多谋善断,强调“办报也要多谋善断,要一眼看准,立即抓住、抓紧,形势一变,要转得快”[15]。
  毛泽东强调“政治家办报”,是指办报的人要有政治意识、政治头脑、政治眼光和政治远见,要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从政治角度总揽工作全局,要能够抓住事情要害,紧密配合国内外政治形势,以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为了确保实现“政治家办报”,就需要党报工作者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决不允许出现同党闹“独立性”的问题,对此毛泽东有许多相关论述。另外,他还从新闻工作的政治谋略和宣传策略角度谈到,新闻报道要把握“快”与“慢”的节奏,要处理好新闻、旧闻和不闻的关系。他指出“有的消息,我们就不是快登慢登的问题,而是干脆不登”[16]。按照毛泽东的观点,办报要讲政治谋略和宣传策略,什么新闻可以报道,什么新闻不可以报道,要从政治角度考虑,该抢则抢,该压则压,有些新闻如果抢发不利,就放一放再说,还有一些新闻从政治和大局考虑,则以不发为好。
  正是出于“政治家办报”的要求,1958年毛泽东在写给广西省委两位领导刘建勋和韦国清的信中,提出省委领导要认真研究报纸,而且要求第一书记挂帅动手修改一些重要的社论。在信中他概括了党报的“五大作用”:“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17],也是从政治的角度提出的。
  毛泽东的另一个重要办报主张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1948年,他在同《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党报“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18]。这也是从党报作为政治报纸,需要从政治角度办好党报所提出的要求。因为唯有全党都重视党报工作,唯有广大群众都来关心报纸,党报才能办好。
  毛泽东的“政治家办报”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可以说是集中体现其办报思想的核心观点与精髓所在。正因为此,后来中国共产党的一届届领导人,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都重申“政治家办报”的重要性,都强调要将其作为我国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
  (二)党报要成为“思想中心”:邓小平新闻思想的精髓
  邓小平不但是我国改革开放总体规划与宏伟蓝图的总设计师,而且是从思想上把全党和全国人民聚合起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领路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一方面致力于指导我国新闻事业在宣传和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坚持和维护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积极恢复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匡正党的新闻宣传的基本理论,同时根据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时代发展、形势变化和新闻宣传实际工作需要,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理论观点。
  1923年邓小平在旅欧勤工俭学期间,曾经参与过周恩来创办的旅欧共青团机关刊物《少年》(后更名为《赤光》)杂志的编辑工作,1933年8月至1935年1月,在中央苏区时期曾经担任过红军报纸《红星报》的主编,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1950年5月16日,他在担任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期间曾就如何办好报纸作过一个专门报告,阐述了办好地方党报的“三个条件”:结合实际——适应地方工作需要;联系群众——更切合群众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报喜也报忧;[19]后来在改革开放时期指导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过程中也有过许多相关论述,逐渐形成了他的新闻思想。
  邓小平新闻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其“思想中心”说,这是他新闻思想的精髓所在。1980年1月,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提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20]邓小平在当时强调党报党刊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有其特殊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如“社会主义异化论”“人道主义”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此起彼伏,肆意扩散。对此,党中央发出一系列指示,要求思想文化战线扫除这些“精神污染”。邓小平连续作了《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讲话,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坚决、妥善地做好报纸刊物整顿工作的通知》《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文件。   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看待当时形势,成为关系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邓小平认为,要真正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改革开放,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因此,在现阶段,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正是出于这一考虑,他反复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坚决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当时排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干扰,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维护全党的思想统一,确保宣传思想战线不偏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此,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强调:“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他希望“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要“对安定团结的必要性进行更多的思想理论上的解释”,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21]
  在邓小平“思想中心”这一观点引领下,当时全国媒体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无限前途,激励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人坚定理想信念,拥护党的领导,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形成了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真正发挥了新闻媒体作为“思想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干四化”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邓小平的“思想中心”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形势和新实践作出的重要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江泽民新闻观的精髓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从党和国家政治稳定和事业发展大局,以及新闻工作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出发,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社会地位、使命任务、工作原则等作出了许多新的理论阐释,特别是从总结1989年政治风波中新闻媒体舆论导向错误的教训入手,解决了当时新闻界对一些新闻基本理论问题的模糊认识,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进一步继承传统,开创了新局面,形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新闻观。
  1989年11月28日,江泽民在全国新闻工作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新闻宣传一旦出了大问题,舆论工具不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不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22]讲话针对当时新闻界的思想状况,就大家所关心的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问题代表中央阐述了明确意见。
  此后,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以及考察人民日报社和解放军报社时都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内容丰富,涉及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任务作用、方针政策、原则方法,以及新闻工作与党、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与内政、外交和国防的关系,新闻队伍建设和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等一系列问题,既有理论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思想方法和行动原则方面的问题,構成了江泽民新闻观的基本内容。
  江泽民的新闻观涉及党的新闻工作的许多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例如他把新闻工作定位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23];强调新闻工作应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24]的方针;应当坚持真实性原则,力求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25];应当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应当实行正确的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应当坚持新闻改革,力求既满足受众需求,又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等[26]。
  在江泽民的新闻观中,其思想精髓是“舆论导向”观。他指出:“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生命的一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并且提出“要把握好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的宣传方向,把这些阵地牢牢地掌握在我们党的手里,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27]他还用“祸福论”,即“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来强调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并据此提出了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的目标,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打好“五个根底”,即“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发扬“六大作风”,即“敬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28]等。
  江泽民的“舆论导向”观,深刻反映了我国新闻工作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使命担当及工作要求,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胡锦涛新闻观的思想精髓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进入新世纪和战略转型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提高执政能力,确保国家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新闻宣传领域,他要着重解决的是党和政府如何运用新闻媒体改善执政环境,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效果,促进国家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问题。正因为此,他把新闻宣传工作看作党的执政资源,看作是“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29]的大事,而且提出了“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30]等重要观点。
  胡锦涛在指导新闻宣传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了许多新的政策调整和改革举措,提出了许多新的新闻理念。特别是根据新媒体出现后媒体格局和舆论格局发生变化的新情况,强调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新特点和新规律”[31],要考虑到新兴媒体出现后所引发的舆论格局的变化,并且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要“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32],他还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做好新闻工作,等等。这些观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新闻观的思想精髓是他提出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作为新的执政理念,强调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33],并据此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理念,并将其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
  2008年6月20日,他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他还提出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通达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反映社情民意统一起来”。[34]为了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好地落实到新闻宣传实际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实际行动之中,他提出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为了全面贯彻这一方针,中共中央先后发布了三个关于改进新闻工作的专门性文件:《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此外国务院还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为新闻界更好地贯彻落实“三贴近”方针,深化新闻改革创造了条件。
  “三贴近”理念,是胡锦涛从“以人为本”的新的执政理念角度提出来的,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并把它上升到新闻工作指导方针的重要地位,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五)“党媒姓党”“人民至上”“党性人民性相统一”:习近平新闻观的思想精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新闻媒体如何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回应时代关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服务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战略任务,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舆论导向功能和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治国理政、定国安邦整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就宣传思想、新闻舆论、文化出版、理论研究等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特别是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地位、功能作用、职责使命、指导方针、工作原则,以及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党的领导等一系列事关新闻舆论工作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形成了他独特的新闻观,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大大丰富和创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35]。同时,用“48字”概括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36]“48字”高度凝練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六项职责和使命作了准确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八个讲导向”,即“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37]。特别是他强调的“三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四个牢牢坚持”,是对党百年来所坚持的新闻舆论工作方针与原则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成为他新闻观的核心内容。
  全面总结和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观,我们认为其思想精髓可以概括为“党媒姓党”“人民至上”和“党性人民性相统一”。“党媒姓党”,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党性原则和党管媒体;“人民至上”,强调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和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党性人民性相统一”,强调的是不能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是要坚持其一致性和统一性。
  一是坚持党媒姓党。习近平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正因为此,他提出要做到四个“牢牢坚持”,第一个就是“牢牢坚持党性原则”。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38]。可以说,党性原则和党的领导是新闻舆论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
  围绕坚持党性原则问题,习近平又提出了“党媒必须姓党”这一重要话题。他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接着又提出了“三个都要”:一是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二是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39]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对习近平近年来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发展理念的一种高度概括和形象表述。
  自担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多次表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而生存发展,因此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做到立足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要真正把为人民群众提供信息传播、舆论表达和社会生活服务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任务,把一切新闻资源和成果让人民充分享用,要把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媒体主人”“报道主体”和“新闻主角”作为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要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传播效果和新闻工作质量的检验者。   三是坚持党性人民性相统一。习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就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并且鲜明地提出了“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40]。
  人民性是党性的深刻内涵,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习近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党性是从全党而言的,人民性是对全体人民而言的,不能简单地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个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地从某一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因此,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和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这些观点深刻揭示了人民性和党性的内涵及实质,科学阐释了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对丰富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
  按照这一认识,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统一,要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反映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尤其要注意在政府关心和群众关注的问题上多下功夫,真正使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能够让人民认可、欢迎、满意和信赖。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会点上,习近平的新闻观是对党的百年新闻思想的回望、思考与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集成与概括,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奉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最好礼物。
  三、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思考和解决“为什么办报”“为谁办报”“办什么样的报纸”和“怎样办好报纸”等几个核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发展了自己的新闻思想。中国共产党一届届领导人用他们对党的新闻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國共产党新闻思想百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毛泽东用自己丰富的新闻实践,以及对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的新闻工作的深刻思考,创立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对改革开放30多年党的新闻工作性质地位、使命任务、工作原则和方法的深刻理论阐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理论阐述,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因此,可以说习近平是党的百年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
  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作为党的百年新闻思想的精髓:
  (一)党管媒体
  “党管媒体”,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工作最宝贵的经验、最重要的传统、最根本的原则。“党管媒体”的核心内容是:新闻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新闻媒体要自觉恪守党性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确立了这一原则,并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党管媒体”相联系的观点还有“党媒姓党”和“党性原则”等,前者是对“党管媒体”原则的一种形象表述,而后者是践行“党管媒体”原则的具体要求。另外,毛泽东提出的“政治家办报”,也是实现“党管媒体”目标和坚持党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二)人民中心
  “人民中心”,这一思想源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工作最重要的传统和经验,是党的新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人民中心”的核心内容是:新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使人民成为“媒体主人”“报道主体”和“新闻主角”,始终做到立足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价与监督。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邓小平一句“我是人民的儿子”形象地阐述了共产党人同人民的关系;江泽民指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坚持新闻工作要“贴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41]等。这些观点都是对这一思想的最好诠释。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性人民性相统一”,是将“党管媒体”和“人民中心”这两个观点辩证地融合统一之后总结出来的,思想深刻、表述准确,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
  (三)正确导向
  导向问题,特别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问题,是党的新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问题。正确导向的核心内容是:新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保持政治定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正确舆论导向,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迷途、不转向,在引导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在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中,首先提出的就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江泽民用“祸福论”来比喻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胡锦涛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党的领导人在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中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问题,习近平将其作为“四个牢牢坚持”之一,使之成为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准则。
  (四)正面宣传
  开展正面宣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始终坚持的传统,特别是作为正面宣传具体形式的“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等,更是党的新闻工作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正面宣传的核心内容是:新闻工作要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发挥好凝心聚力、鼓舞民心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将其作为“四个牢牢坚持”的重要内容,强调“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使得这一理念上升为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准则。   (五)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光荣传统,毛泽东对此作了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核心内容是:新闻工作要始终依靠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开展工作,而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也要自觉为做好新闻工作贡献力量。党的一切奋斗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全党与全体人民群众的关心、参与和支持。发动全党力量,依靠群众支持办好媒体,是党的新闻事业能始终得到各级党组织关心指导,人民群众信赖支持的法宝。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认真学习和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可以帮助我们学史明理,以史为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继续前进,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科学体系、丰富发展世界新闻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课题“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1921—2021)”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9ZDA32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9级博士生王青参与了本文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3.
  [2]致读者[N].人民日报,1956-07-0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149-150.
  [4]倪光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5]陈独秀.敬告青年[M]//独秀文存.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3-9.
  [6]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M]//李大钊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110.
  [7]毛泽东.《湘江评论》创刊宣言[M]//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29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60.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6.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72.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1.
  [12]毛泽东.《湘江评论》创刊宣言[M]//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295.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149.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216.
  [15]吴冷西.忆毛主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141.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193.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202.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150.
  [19]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150.
  [2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5.
  [2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5.
  [22]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提纲[N].人民日报,1990-03-02.
  [23]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提纲[N].人民日报,1990-03-02.
  [24]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提纲[N].人民日报,1990-03-02.
  [25]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提纲[N].人民日报,1990-03-02.
  [26]江泽民同志在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21.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672.
  [28]江泽民同志在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09-27.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535.
  [30]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31]郑保卫.论胡锦涛新闻思想的理论贡献[J].新闻界,2011(3):3-6.
  [32]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7.
  [33]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6.
  [34]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8.
  [35]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36]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37]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38]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39]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40]倪光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4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
  (作者为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副秘书长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科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首席专家)
  编校:王志昭
其他文献
完善的自台监测系统对于发射台站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值班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全IP化自台监测系统在于对各监测节点可以进行实时监看、报警和调度,在大屏幕上可随意组合,方便实用。
【摘要】平台悖论决定了互联网平台企业出现的必然性和反垄断的必要性,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平台拥有的海量用户与数据。针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是近年来的新热点,在立法和执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对于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反垄断将坚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思路,以数据治理为核心抓手,积极推动《反垄断法》的修订,执法上有效限制垄断行为,并采取征收数字税的方式。  【关键词】平台悖论;互联网;平台经济;反垄断
《国家宝藏》是央视总台打造的一档国产文化综艺节目,自开播以来广受赞誉,最近开播的第三季在传播主体、形式、内容和宣发等传播要素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再度收获超高口碑,成为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现象级文化亮点.通过传播学角度对该节目进行剖析,特别是对运用新媒体技术赋能、挖掘文化内核、营造综艺网感、关注年轻受众等方面的创新传播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摘要】直播带货因其即时性、互动性、计算传播、高流量、高转化率等特征,给品牌的可见性、差异化、精准化传播带来机遇,并逐步成为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学者们普遍认同直播带货是短期变现的渠道,但对于直播带货对品牌价值的长期影响,即直播带货中产品“价格”与“价值”的内在逻辑关系与价值取向始终难以定论。事实上,“直播带货”的本质是数字营销的延伸,通过消弭虚拟社会的社群经济与现实社会的流量积累的边界,形成强
Background:Lateral ankle sprain is the most common musculoskeletal injury.Although clinical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growing,there is a broader concern that clinical trial outcomes are often false and fail to translate into patient benefits.Methods:We au
如果从技术的维度,借用历史学“纪元”的概念来看大众传媒的历史,大众传媒迄今可谓有两个纪元了。一个是以模拟技术为符号呈现支撑的印刷书籍、报纸、电影、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纪元,或称“模拟纪元”。一个则是以数字技术为符号呈现支撑的融合媒介纪元,或称“数字纪元”。作为今天时代课题的媒介融合与传媒转型研究,无疑就是关注这两个历史纪元重大演进过程中的状态、趋势、影响、原因……既然是两个历史纪元重大演进的过程,
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红色中华》报和红中社改名为《新中华报》和新华社,中共中央机关报转型为人民报刊.以党报为核心的人民新闻事业的诞生,标志着工农革命跨入民族与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人民报刊的办报原则和人民新闻事业的壮大,迅速推动了民族与人民解放斗争的彻底胜利.
语言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不同文明主体间交流与互动的重要载体,外国语学习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受到了高度重视.从宏观层面而言,语言学习是推进跨文化交流、丰富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而高校在外国语教学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等鲜明特点.作为目前我国高校外国语教学整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教学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命题,而作为高校日语教学体系中的有机内容,新闻日语具有自身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机制,历来是高校日语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学科教学改
期刊
全媒体时代,精准营销、创新、创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创意产业鼓励个人释放创造性,发挥想象力,创新思维,突破原有框架去打造新产品和新理念,以催生新市场,将其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为企业发展拓展新通道.这是创新思维、创意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独特模式.党的十九大后,国家加大了创新、创意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呈现繁荣态势,涌现出大量创意产业,广告创意便是其中之一,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广告业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但也亟须转
期刊
洛文塔尔的“大众文化研究”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其追溯大众文化的起源,清理欧洲近代以来关于大众文化的理论争论史,并通过对美国当时发行量很大的两份报纸上的人物传记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从而揭示大众文化制造“消费偶像”的各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