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说起经典诗文的诵读,经历了一个蓦然醒悟,制定目标;认定目标,引导激趣;学生认可,兴趣盎然;运用自如,会诵会吟的过程,就像一棵树的成长经历萌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开展经典诗文的诵读,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还弘扬民族文化,真是一举多得。
【关键词】经典诗文 诵读 兴趣 运用 提高 素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几乎每天早读课,你都可以听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同学诗歌朗诵的声音,而且朗诵的都是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文。经典诗文的诵读,已成为我校同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一积累,每周一考查,每月一比赛,每学期一活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还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语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真是一举多得。建校一年多来,我们学校就积极推行《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教师,包括学生们,也包括可敬的家长们!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说一说我校自从开展经典诵读的一些做法和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成员大胆探索,认真试验,探寻方法,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书香校园的气氛浓厚了,师生各方面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学生素养得以浸润。
一、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礼仪之邦。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英才辈出,可歌可泣之魂,感天动地,浩然正气,万古长存。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古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无不渗透在优秀的古典诗文中,学生诵读后从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如今走进我们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明气息,校园环境幽雅整洁,学风良好,学生爱校如爱家,举止文明礼貌,谈吐文雅。
二、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
经典诵读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的一个特点是,人人都能成为诵读高手。越是那些在正规教学课程中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反而越有可能在诵读活动中走到前面,因为这使他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三(1)班黄嘉诚,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不见提高,家长给他定的学习目标是,希望其在期考中,能够打破倒数第十名的纪录,由此造成孩子的自卑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参加“经典诵读”活动后,他已能熟背100多篇,成为学校的诵读小能手。学习更有自信了,在2012年秋季学期的期末文化素质检测中,其语、数双科成绩均为A。
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的必要心理条件。孩子背诵的古诗文,难易结合,长短相交。一篇篇诗文的成功背诵,孩子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专注做事的良好习惯。众所周知,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但听故事时很专注,在教师指导诵读《三字经》时穿插讲“孟母三迁”“黄香温席”等经典故事,让学生记忆内容的同时注意力也得到了培养,取得一石二鸟的效果。
四、学生的爱国情操得到激发
古诗文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让孩子们自小就扎根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使学生产生一种“我们自己的文字,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自己的诗篇”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是爱国主义最具体的表现。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他们始终都会以拥有国学经典而感到无上荣光。
五、诵读古诗文,培养了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国的汉字是表意的文字,也是智慧的文字,要熟练地驾驭它,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非要打好汉语言文字的功底不可:而要打好语言文字功底,非要下苦功练习不可。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写诗“下笔如有神”是和他“读书破万卷”分不开的。韩愈之所以能够成为古文大家,是和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分不开的。可见古人也是通过大量诵读前贤诗文,从中悟出为文之道的。近年来,通过对古诗文的诵读,学生逐渐领悟古人用字、遣词、造句、立意、谋篇和技法之妙,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识字量得到了提高,中高年级的写作水平有了长足长进,曾多次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作文比赛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年多年来,师生们在古典诗文的浸染下,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想象创作能力更强了,胸怀更为开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课堂上,学生背诵起诗文可谓滔滔不绝,几分钟内便可轻松赋诗一首,“好诗佳句”常常是脱口而出。学生会在雨中念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室风貌良好,如今,我校名声在外,每学期都有数百名市内外的学生慕名前来要求就读。
以上是我校在经典诗文诵读的探索中的一个真实过程和感受,不管我们能不能把学生引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但我们始终相信,至少能背诵经典诗文的孩子明确自己是有着深厚文学底蕴的民族的后代,无论何时他身处何方都不会迷失方向,他的心中永远会有祖国和人民,他驿动的心才会踏实安宁,才会有一个归属感。这条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2]张友忍. 诵读经典古诗文. 传承中华文明薪火 2004(07).
[3]顾黄初. 要强化母语教育. 小学语文,2007(03).
【关键词】经典诗文 诵读 兴趣 运用 提高 素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几乎每天早读课,你都可以听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同学诗歌朗诵的声音,而且朗诵的都是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文。经典诗文的诵读,已成为我校同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一积累,每周一考查,每月一比赛,每学期一活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还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语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真是一举多得。建校一年多来,我们学校就积极推行《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教师,包括学生们,也包括可敬的家长们!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说一说我校自从开展经典诵读的一些做法和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成员大胆探索,认真试验,探寻方法,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书香校园的气氛浓厚了,师生各方面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学生素养得以浸润。
一、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礼仪之邦。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英才辈出,可歌可泣之魂,感天动地,浩然正气,万古长存。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古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无不渗透在优秀的古典诗文中,学生诵读后从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如今走进我们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明气息,校园环境幽雅整洁,学风良好,学生爱校如爱家,举止文明礼貌,谈吐文雅。
二、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
经典诵读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的一个特点是,人人都能成为诵读高手。越是那些在正规教学课程中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反而越有可能在诵读活动中走到前面,因为这使他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三(1)班黄嘉诚,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不见提高,家长给他定的学习目标是,希望其在期考中,能够打破倒数第十名的纪录,由此造成孩子的自卑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参加“经典诵读”活动后,他已能熟背100多篇,成为学校的诵读小能手。学习更有自信了,在2012年秋季学期的期末文化素质检测中,其语、数双科成绩均为A。
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的必要心理条件。孩子背诵的古诗文,难易结合,长短相交。一篇篇诗文的成功背诵,孩子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专注做事的良好习惯。众所周知,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但听故事时很专注,在教师指导诵读《三字经》时穿插讲“孟母三迁”“黄香温席”等经典故事,让学生记忆内容的同时注意力也得到了培养,取得一石二鸟的效果。
四、学生的爱国情操得到激发
古诗文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让孩子们自小就扎根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使学生产生一种“我们自己的文字,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自己的诗篇”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是爱国主义最具体的表现。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他们始终都会以拥有国学经典而感到无上荣光。
五、诵读古诗文,培养了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国的汉字是表意的文字,也是智慧的文字,要熟练地驾驭它,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非要打好汉语言文字的功底不可:而要打好语言文字功底,非要下苦功练习不可。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写诗“下笔如有神”是和他“读书破万卷”分不开的。韩愈之所以能够成为古文大家,是和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分不开的。可见古人也是通过大量诵读前贤诗文,从中悟出为文之道的。近年来,通过对古诗文的诵读,学生逐渐领悟古人用字、遣词、造句、立意、谋篇和技法之妙,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识字量得到了提高,中高年级的写作水平有了长足长进,曾多次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作文比赛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年多年来,师生们在古典诗文的浸染下,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想象创作能力更强了,胸怀更为开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课堂上,学生背诵起诗文可谓滔滔不绝,几分钟内便可轻松赋诗一首,“好诗佳句”常常是脱口而出。学生会在雨中念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室风貌良好,如今,我校名声在外,每学期都有数百名市内外的学生慕名前来要求就读。
以上是我校在经典诗文诵读的探索中的一个真实过程和感受,不管我们能不能把学生引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但我们始终相信,至少能背诵经典诗文的孩子明确自己是有着深厚文学底蕴的民族的后代,无论何时他身处何方都不会迷失方向,他的心中永远会有祖国和人民,他驿动的心才会踏实安宁,才会有一个归属感。这条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2]张友忍. 诵读经典古诗文. 传承中华文明薪火 2004(07).
[3]顾黄初. 要强化母语教育. 小学语文,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