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渗透美育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kao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渗透美育,让历史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需求,能使学生逐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审美创造力。
  1.品鉴物之美,惊叹古人的非凡智慧
  统编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其中一类是文物图片。文物之美体现在文物本身的艺术美、技术美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之美。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在中国古代史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尝试做了一节“文物中的历史”文物鉴赏课。例如,“文物中的盛唐”一课,用实物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并介绍“大唐遗宝”的部分文物。学生观看《国家宝藏》,了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再从网上查阅来通杯和唐舞马衔杯纹银壶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最后,教师总結品鉴文物的方法。这样的一节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对历史的认知更加全面深入,丰富了历史解释的途径。
  2.感受人之美,学习历史人物的高尚品格
  人之美主要体现在历史人物的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等方面。历史教材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正是我们在历史课堂中渗透美育的最好素材。因此,要重视人物史教学, 培育学生的人格美。
  在进行人物史教学时, 教师要设法塑造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例如,介绍谭嗣同,以“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的豪言, 展示其为变法喋血的壮美襟怀;以“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狱中题壁体现其身陷囹圄的坚毅乐观;以其就义途中“意气洋洋, 颜色不少变”的从容神态, 临刑前“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的深沉浩瀚, 歌颂其以身殉道的英雄气概。学生也被英雄人物崇高的精神美所折服。
  3.领略文之美,树立文化自信
  统编教材的文化史中有绘画、书法、音乐、文学、戏剧等艺术的发展和沿革, 介绍了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是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最直接的材料。
  例如,在讲述甲骨文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享”的甲骨文。“享”字中间是一个陶豆器皿的形状,两边是两个跪坐的人的形象。“享”是个会意字,根据“享”字的形状,学生就能猜出“享”字的含义,即分食为享,还能从两边的人的形状知道古人是跪坐的,解释了商周时期墓葬中发现的古人髌骨和脚趾畸形的原因。甲骨文与考古实物相互印证,让学生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多的解读,感受到了古人智慧。
  在历史课堂中渗透美育,能使学生欣赏历史的瑰丽与多姿,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使其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提高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DDB18173)研究成果
  编辑 _ 于萍
其他文献
把握“0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对来自全国29所高校的2,801份有效调查问卷中“00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及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00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较高,每天上网时间较长,但阅读和运动的时间较少,三分之一的学生有一定的职业规划及大学目标,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目标模糊、无从下手;父母的文化程度及教养方式对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及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上网时长与“00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及良好习惯培养均呈负相关关系。
摘 要: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深度参与”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主体解放”,更因为它深刻改变了“人与人”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重塑了人类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以移动互联时代为阐述背景,试图初步厘清“00后”大学生与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深层次关系,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贡献力量。  关键词:移动互联;深度参与;主体解放;再平衡  中国的互联网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在20世纪90
摘 要:目前,智能算法技术提高了信息分发效率,实现了用户需求的精准推荐,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解构风险。通过研究智能算法技术中的信息茧房和算法歧视等问题,分析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产生的错位,进一步从行为主体维度、观念体系维度、实践方式维度、法治治理维度和比较借鉴维度,针对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关措施与机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智能算法;传
摘 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技巧、素养的核心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更好地帮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值得思考。同时,数字化技术与慕课平台日益发展,逐步成熟,在此背景下,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于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了研究焦点,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是当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此,通过慕课平台探究“大学生就业指
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参与,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1.新授课,宜选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为切入点  一项新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听和看来感知、练习的过程。在体育课教学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1/100秒、1/1000秒的动作看清楚,也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运动表象。如果教师放慢速度或过多讲解、示范,不但会影响动作的完整
摘 要:2019年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施覆盖全员、直达一线的“学习日”制度,并将其建设成为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阵地,建设成为助力师生成长成才的新沃土。  关键词:“学习日”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师生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设计“学习日”制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打造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为破解基层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和党建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主导和核心作用。当前,面向博士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创新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路径,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改造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主体间性;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