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梁、板、柱、基础),水工建筑中的厂房(基础、梁、板、柱)、大坝、隧洞衬砌、渡槽、桥梁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搞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进行如下论述。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混凝土;质量
Abstract: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team, the raw material quality factors b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to the quality control. Common problem i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how to improve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crete;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根据我国现状来看,工民建中绝大部分民用住宅以及办公楼等工程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防渗、防寒等大多数是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所承担,因此在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显得尤其重要。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水平、后期养护等均为工民建整体质量的影响因素。
1 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中,混凝土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工程建筑物主要靠混凝土和钢筋承重,因此混凝土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混凝土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成型结构的稳定和寿命以及最终关系到工程造价,对于工程最终优劣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质量问题引起的工程问题普遍发生,而且工程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因此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2 常见混凝土问题分析
2.1混凝土的早期开裂。1)水泥的异常凝结。凝结时间异常的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因塑性收缩和凝结两者速度不协调,更宜导致早期开裂。在我国施工经验中,曾发现使用凝结时间快的水泥或掺有促凝剂作用的外加剂常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平裂纹的出现,其控制方法是掺缓凝剂调节凝结时间适当提高水灰比。2)拌和水中杂质的影响。施工经验证明,拌和水中的盐份、腐蚀酸可加强早期开裂趋势。3)山砂的影响。施工现场调查发现,山砂拌制的混凝土在天气晴朗且有风时新浇筑的楼板全部出现裂纹;用洗净的山砂就不出现裂纹。山砂产地不同,其作用各异,对混凝土开裂有不同影响,其控制措施是选用洁净的河砂。4)早期养护。气温、湿度、风速及混凝土温度都影响水分蒸发速度,应及时采取临时挡风、遮阳、覆盖塑料布,喷养护剂等措施,避免水分过快失去,既有效防止早期开裂。
2.2混凝土地面和路面裂缝。混凝土露天场地和路面裂缝原因很多,最直观和容易发现的如:基础夯实不够,地表和地下水排不畅;挖填接触处沉降不一致;自然环境的冻融;所用水泥安定性不稳定,波动大;骨料含泥量大,碱骨料反应腐蚀;骨料粒径大、比例不当、砂率较小;水灰比控制不严,拌和时间短不匀,振捣不实,压光拉毛不当;设计强度偏低,养护不及时,过早行车;环境干旱和温差影响等。
2.3混凝土外表面泛白。所有的泛白几乎都是不融于水的碳酸钙(CaCO3),也有其它碱类泛白。由于这些盐类多数是可融性的,在雨雪的作用下会流去消失。初次泛白一般比较均匀地出现在表面,背风背光处出现的频率要比向阳迎风面小得多,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经过外界水分重新渗入混凝土产生的泛白为二次泛白,这种泛白与水泥品种、用量、混凝土密实度、吸水率和空隙有关,表面粗糙易积水、内部疏松吸水率大的部位最容易产生多次泛白。
2.4混凝土楼板裂缝。楼板裂缝一般最常见的是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燥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在夏季干热刮风时容易出现,缝的特点是中间宽两端渐细,长短不等互不连通。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塑性状态时表面干热有风,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采取的措施是浇筑完后立即覆盖,养护时间提前至浇筑后4小时以内洒水;拌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及砂率不应过大,采用密封保水等;干燥裂缝:主要是因养护不及时、水未洒到,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内部温度变化小,表面干缩变形时受内部混凝土约束而产生较大拉应力。另外构件在堆存时时干时湿,表面温度变化剧烈,露天存放时易出现这种裂缝。
2.5混凝土表面“起粉”。“起粉”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表层结构松散、强度偏低造成的。虽然较轻者对其抗压强度等级影响不大,但严重者会破坏混凝土路面或楼地面耐磨性、抗渗性、美观性与长期耐久性,对工程质量不利。主要有三方面因素: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②混凝土表层的水灰比大于混凝土内部,表层水化产物之间搭接不致密,空隙率大;③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过振或压光不密实;养护不当,施工早期水分散失过快,形成大量的水孔,表层的水泥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进行水化。
3 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3.1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成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关键,工程开工前,应该尽量选用大厂的水泥,并应该对水泥的安定性和强度进行检测,其次要求沙石级配良好,进场时工程技术人员要随时抽样检查,保证骨料的质量,对于外加剂的选择和参量要严格控制,考虑外加剂和水泥的相互适应性,并进行试配,掌握其特性,严格按照配比添加,同时防止以次充好和随意添加等不合理现象发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抗压强度上,而影响其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所以要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对混凝土的配合比的控制,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这就要求在施工前的结构设计中把好设计关,选择合理的水泥标号,以及沙石和水的配比,并根据现场的温度及含水量情况及时调整水灰比,保障混凝土的合理配比和强度发展的正常性。
3.3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浇筑质量。对于混凝土首先要控制原材料的计量,严格控制水、外加剂的加量,以及沙石水泥的加料顺序、搅拌时间,并及时进行抽查,防止离析等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具体的浇筑方法、水电供应以及振捣器的规格,此外对于浇筑期间的温度和气候条件要随时监控,准备好必要的材料,在振捣中尽可能采用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对大面积的板要除去浮浆,并进行二次抹面,减少收缩裂缝,对于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膨胀变形等要事先预留好施工缝,合理安排施工浇筑顺序,以保证混凝土的搭接质量。
3.4把好混凝土施工工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对于原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混凝土的配制、搅拌运输、浇筑振实,养护成型等工序必须经过施工监理人员检查、验收和签字才能进行,而且下一道工序必须在上一道工序完成并且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对于不合格的地方必须返修并由监理人员检查签署合格意见方能继续施工,特别是在运输、浇筑以及振捣过程中要更加注意。
3.5做好后期養护措施。养护是混凝土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十分关键的工作,养护的目的就是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化不大,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发生,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对于大面积的板一般可以采用一层塑料簿膜养护,同时在养护过程中要随时根据其内外温差调整养护措施,保证足够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强度稳定正常增长。
参考文献:
[1]张建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实施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聂万德. 工民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 建设科技.2010(15).
[3]高健飞. 浅谈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0(14).
[4]李顺武《.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8期.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混凝土;质量
Abstract: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team, the raw material quality factors b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to the quality control. Common problem i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how to improve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crete;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根据我国现状来看,工民建中绝大部分民用住宅以及办公楼等工程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防渗、防寒等大多数是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所承担,因此在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显得尤其重要。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水平、后期养护等均为工民建整体质量的影响因素。
1 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中,混凝土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工程建筑物主要靠混凝土和钢筋承重,因此混凝土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混凝土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成型结构的稳定和寿命以及最终关系到工程造价,对于工程最终优劣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质量问题引起的工程问题普遍发生,而且工程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因此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2 常见混凝土问题分析
2.1混凝土的早期开裂。1)水泥的异常凝结。凝结时间异常的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因塑性收缩和凝结两者速度不协调,更宜导致早期开裂。在我国施工经验中,曾发现使用凝结时间快的水泥或掺有促凝剂作用的外加剂常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平裂纹的出现,其控制方法是掺缓凝剂调节凝结时间适当提高水灰比。2)拌和水中杂质的影响。施工经验证明,拌和水中的盐份、腐蚀酸可加强早期开裂趋势。3)山砂的影响。施工现场调查发现,山砂拌制的混凝土在天气晴朗且有风时新浇筑的楼板全部出现裂纹;用洗净的山砂就不出现裂纹。山砂产地不同,其作用各异,对混凝土开裂有不同影响,其控制措施是选用洁净的河砂。4)早期养护。气温、湿度、风速及混凝土温度都影响水分蒸发速度,应及时采取临时挡风、遮阳、覆盖塑料布,喷养护剂等措施,避免水分过快失去,既有效防止早期开裂。
2.2混凝土地面和路面裂缝。混凝土露天场地和路面裂缝原因很多,最直观和容易发现的如:基础夯实不够,地表和地下水排不畅;挖填接触处沉降不一致;自然环境的冻融;所用水泥安定性不稳定,波动大;骨料含泥量大,碱骨料反应腐蚀;骨料粒径大、比例不当、砂率较小;水灰比控制不严,拌和时间短不匀,振捣不实,压光拉毛不当;设计强度偏低,养护不及时,过早行车;环境干旱和温差影响等。
2.3混凝土外表面泛白。所有的泛白几乎都是不融于水的碳酸钙(CaCO3),也有其它碱类泛白。由于这些盐类多数是可融性的,在雨雪的作用下会流去消失。初次泛白一般比较均匀地出现在表面,背风背光处出现的频率要比向阳迎风面小得多,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经过外界水分重新渗入混凝土产生的泛白为二次泛白,这种泛白与水泥品种、用量、混凝土密实度、吸水率和空隙有关,表面粗糙易积水、内部疏松吸水率大的部位最容易产生多次泛白。
2.4混凝土楼板裂缝。楼板裂缝一般最常见的是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燥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在夏季干热刮风时容易出现,缝的特点是中间宽两端渐细,长短不等互不连通。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塑性状态时表面干热有风,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采取的措施是浇筑完后立即覆盖,养护时间提前至浇筑后4小时以内洒水;拌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及砂率不应过大,采用密封保水等;干燥裂缝:主要是因养护不及时、水未洒到,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内部温度变化小,表面干缩变形时受内部混凝土约束而产生较大拉应力。另外构件在堆存时时干时湿,表面温度变化剧烈,露天存放时易出现这种裂缝。
2.5混凝土表面“起粉”。“起粉”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表层结构松散、强度偏低造成的。虽然较轻者对其抗压强度等级影响不大,但严重者会破坏混凝土路面或楼地面耐磨性、抗渗性、美观性与长期耐久性,对工程质量不利。主要有三方面因素: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②混凝土表层的水灰比大于混凝土内部,表层水化产物之间搭接不致密,空隙率大;③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过振或压光不密实;养护不当,施工早期水分散失过快,形成大量的水孔,表层的水泥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进行水化。
3 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3.1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成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关键,工程开工前,应该尽量选用大厂的水泥,并应该对水泥的安定性和强度进行检测,其次要求沙石级配良好,进场时工程技术人员要随时抽样检查,保证骨料的质量,对于外加剂的选择和参量要严格控制,考虑外加剂和水泥的相互适应性,并进行试配,掌握其特性,严格按照配比添加,同时防止以次充好和随意添加等不合理现象发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抗压强度上,而影响其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所以要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对混凝土的配合比的控制,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这就要求在施工前的结构设计中把好设计关,选择合理的水泥标号,以及沙石和水的配比,并根据现场的温度及含水量情况及时调整水灰比,保障混凝土的合理配比和强度发展的正常性。
3.3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浇筑质量。对于混凝土首先要控制原材料的计量,严格控制水、外加剂的加量,以及沙石水泥的加料顺序、搅拌时间,并及时进行抽查,防止离析等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具体的浇筑方法、水电供应以及振捣器的规格,此外对于浇筑期间的温度和气候条件要随时监控,准备好必要的材料,在振捣中尽可能采用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对大面积的板要除去浮浆,并进行二次抹面,减少收缩裂缝,对于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膨胀变形等要事先预留好施工缝,合理安排施工浇筑顺序,以保证混凝土的搭接质量。
3.4把好混凝土施工工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对于原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混凝土的配制、搅拌运输、浇筑振实,养护成型等工序必须经过施工监理人员检查、验收和签字才能进行,而且下一道工序必须在上一道工序完成并且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对于不合格的地方必须返修并由监理人员检查签署合格意见方能继续施工,特别是在运输、浇筑以及振捣过程中要更加注意。
3.5做好后期養护措施。养护是混凝土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十分关键的工作,养护的目的就是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化不大,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发生,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对于大面积的板一般可以采用一层塑料簿膜养护,同时在养护过程中要随时根据其内外温差调整养护措施,保证足够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强度稳定正常增长。
参考文献:
[1]张建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实施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聂万德. 工民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 建设科技.2010(15).
[3]高健飞. 浅谈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0(14).
[4]李顺武《.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