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过六旬、腿脚不便、子孙满堂,老朋友都以为业已退休的她正在饴儿弄孙、安享晚年,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她反而比以前更忙了。为了数千户特困家庭的生计,她殚精竭虑,为了动员全社会捐资捐物奔走呼告;为了将一份份爱意不打折扣地传递出去,她不求回报,只为换回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她就是抚州市政府市长热线退休干部、抚州市慈善总会名誉会长、抚州市爱心超市经理、抚州市扶贫助残义工协会主任、民建市委会女工部主任陈佩兰。
爱心“方舟”的掌舵人
在江西省抚州市,有一家“特殊”的超市,这里没有大型商场的富丽堂皇,也没有社区便利店的充裕商品,只有一些“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物资。但是,就是这样一家“简陋”的超市,在抚州却广为人知、美名远播。它就是抚州市慈善爱心超市。
在抚州特困群众眼里,慈善爱心超市是解决温饱的“诺亚方舟”,因为超市里所有的物资都是定额免费发放给救助对象的,而陈佩兰就是这艘“方舟”的船长。
2007年,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且腿脚不便,但是古道热肠且群众工作成绩显著的陈佩兰,被推选为新成立的慈善爱心超市经理。当了解到爱心超市是几千户万余名特困群众解决温饱的“诺亚方舟”,爱心超市运转所需的资金和物资绝大多数依靠社会捐助时,陈佩兰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这一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有一份责任,她毅然挥别了饴儿弄孙的安乐晚年生活,踏上了四处碰壁但苦尽甘来的漫漫“化缘”之路。
这艘“诺亚方舟”的船长上任伊始,爱心超市的办公设施和救助物资都严重匮乏。一包大米、一件衣服,都要靠陈佩兰踏破铁鞋、磨破嘴皮“讨”回来,然后又是她手提肩扛地送到受助对象手中。当经费实在周转不过来,而救助对象又急需物资时,陈佩兰就自掏腰包为超市捐资补货。抚州爱心超市虽然起步较晚,但能坚持到现在,没有成为“开关厂”,都是陈佩兰不懈努力的结果。
在陈佩兰的不懈努力下,热衷爱心捐助的企业和人士越来越多。爱心超市的大门口张贴出的爱心红榜上不断更新着捐赠单位和个人的名单,这些爱心单位不仅有抚州市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法院、总工会、检察院、交通局等政府部门,还有市工商联、福建商会、浙江商会等社会团体,还有金临福泰房地产公司、临川酒厂、江西山松实业有限公司、雪津啤酒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以及来自各界普通市民。慈善爱心超市每年在马家山广场举行的大型慈善募捐活动,更是让抚州全城爱心涌动的慈善盛事。
慈善爱心超市不仅是困难群众的物资仓库,更是社会各界爱心的中转站。送货上门是陈佩兰的另一项日常工作。临川区文昌街道办事处文昌桥下有几十户独居老人行动不便,陈佩兰便开着“化缘”来的面包车送物资上门,遇到小巷就改用摩托车运送,碰到六楼就手提肩扛。陈佩兰每次上门,老人们都不舍得她走,因为“陈经理比亲生女儿还要亲”。
先天肢体残障的抚州市民阮绿珍,为感谢陈佩兰多年来对她一家的关照和帮助,特意给慈善爱心超市送来一面印有“帮助弱势群体 解决生活困难”字样的锦旗,而类似的锦旗在爱心超市的墙壁上比比皆是。
“大家知道超市是真心为老百姓谋福利、为群众服务,口碑自然就越来越好,物资的来源也就更多了。”截至目前,慈善爱心超市救助对象已经从2007年至2009年的每年1000人,上升至每年2000人,年发放物品60万元。没有人敢相信,陈佩兰这个腿脚残疾的“犟女人”,在9年时间里,已向15000余名救助对象发放了价值330万元的实物。
义工协会的领头羊
陈佩兰把慈善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她坚持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和动员身边的每一个人参与慈善。在她的言传身教下,陈佩兰全家三代22人全部都加入了爱心超市义工行列,其中有3人为星级义工。女儿蔡乔乔做了慈善爱心超市的长期义工,儿子蔡菁菁和蔡佳佳不但为爱心超市捐款捐物,还不时开车陪母亲去给老人和残障人士送物资,或是去看望生病的困难群众。一家人成为了慈善爱心超市里的一支“特种部队”。
由她组建的抚州市扶贫助残义工协会发展迅速,到目前共拥有1700余名义工。作为协会负责人,陈佩兰以其杰出的组织才干,捏指为拳,将义工队伍打造成了抚州市社会公益事业的生力军。
无论是运送爱心物资,还是抗冰救灾第一线,随处都可以看到陈佩兰率领家人和义工奔波的身影。2010年临川唱凯堤决口,十万灾民被及时安全转移出来,大部分被安置在市区灾民安置点里。陈佩兰闻讯后立即组织了上千人次的义工在各安置点,负责上千万元救灾物资的装卸及发放工作。陈佩兰还率众深入抗灾一线慰问武警官兵和受灾群众,积极参与救灾工作。
为了给聋哑人士提供有效的义工服务,陈佩兰特意举办了多期手语培训班,动员了500多名义工学习了手语动作,从而充当起聋哑人士的“免费翻译”,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她得知东华理工大学有一些学生因家境贫寒难以安心学习,便想方设法说服社会爱心人士,资助了12名在校贫困学生,使之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在每年的“学雷锋日”“清明节”“世界读书日”“助残日”和“重阳节”等节日里,陈佩兰都会组织义工上街打扫卫生、义务讲解革命史等。
在陈佩兰的带动下,抚州市民争当义工、参与公益事业蔚然成风。各高校、社会团体和市直各单位相继涌现出了“义工分会”,其中有民建抚州市委会义工分会、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义工分会、东华理工大学义工分会、抚州创新学校义工分会、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义工分会、抚州市直义工分会、民进抚州市委会义工分会等。这些义工群体,正在为抚州市构筑和谐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陈佩兰的强大感召力,在于她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2012年春节前夕,陈佩兰在搬运爱心物资过程中不慎摔伤,导致左腿骨折,被送往抚州第五医院治疗。想到那些等着“年货”过年的受助对象,她不顾没有痊愈的伤腿以及医院陈院长的极力劝阻,强行出院,拄着拐杖、强忍疼痛送爱心物资上门。看到她一瘸一拐地忙碌着,受助对象都心疼地落了泪。“不要难过,我几十年都是一瘸一拐的。”陈佩兰幽默地劝慰大家。
爱心“方舟”的掌舵人
在江西省抚州市,有一家“特殊”的超市,这里没有大型商场的富丽堂皇,也没有社区便利店的充裕商品,只有一些“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物资。但是,就是这样一家“简陋”的超市,在抚州却广为人知、美名远播。它就是抚州市慈善爱心超市。
在抚州特困群众眼里,慈善爱心超市是解决温饱的“诺亚方舟”,因为超市里所有的物资都是定额免费发放给救助对象的,而陈佩兰就是这艘“方舟”的船长。
2007年,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且腿脚不便,但是古道热肠且群众工作成绩显著的陈佩兰,被推选为新成立的慈善爱心超市经理。当了解到爱心超市是几千户万余名特困群众解决温饱的“诺亚方舟”,爱心超市运转所需的资金和物资绝大多数依靠社会捐助时,陈佩兰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这一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有一份责任,她毅然挥别了饴儿弄孙的安乐晚年生活,踏上了四处碰壁但苦尽甘来的漫漫“化缘”之路。
这艘“诺亚方舟”的船长上任伊始,爱心超市的办公设施和救助物资都严重匮乏。一包大米、一件衣服,都要靠陈佩兰踏破铁鞋、磨破嘴皮“讨”回来,然后又是她手提肩扛地送到受助对象手中。当经费实在周转不过来,而救助对象又急需物资时,陈佩兰就自掏腰包为超市捐资补货。抚州爱心超市虽然起步较晚,但能坚持到现在,没有成为“开关厂”,都是陈佩兰不懈努力的结果。
在陈佩兰的不懈努力下,热衷爱心捐助的企业和人士越来越多。爱心超市的大门口张贴出的爱心红榜上不断更新着捐赠单位和个人的名单,这些爱心单位不仅有抚州市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法院、总工会、检察院、交通局等政府部门,还有市工商联、福建商会、浙江商会等社会团体,还有金临福泰房地产公司、临川酒厂、江西山松实业有限公司、雪津啤酒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以及来自各界普通市民。慈善爱心超市每年在马家山广场举行的大型慈善募捐活动,更是让抚州全城爱心涌动的慈善盛事。
慈善爱心超市不仅是困难群众的物资仓库,更是社会各界爱心的中转站。送货上门是陈佩兰的另一项日常工作。临川区文昌街道办事处文昌桥下有几十户独居老人行动不便,陈佩兰便开着“化缘”来的面包车送物资上门,遇到小巷就改用摩托车运送,碰到六楼就手提肩扛。陈佩兰每次上门,老人们都不舍得她走,因为“陈经理比亲生女儿还要亲”。
先天肢体残障的抚州市民阮绿珍,为感谢陈佩兰多年来对她一家的关照和帮助,特意给慈善爱心超市送来一面印有“帮助弱势群体 解决生活困难”字样的锦旗,而类似的锦旗在爱心超市的墙壁上比比皆是。
“大家知道超市是真心为老百姓谋福利、为群众服务,口碑自然就越来越好,物资的来源也就更多了。”截至目前,慈善爱心超市救助对象已经从2007年至2009年的每年1000人,上升至每年2000人,年发放物品60万元。没有人敢相信,陈佩兰这个腿脚残疾的“犟女人”,在9年时间里,已向15000余名救助对象发放了价值330万元的实物。
义工协会的领头羊
陈佩兰把慈善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她坚持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和动员身边的每一个人参与慈善。在她的言传身教下,陈佩兰全家三代22人全部都加入了爱心超市义工行列,其中有3人为星级义工。女儿蔡乔乔做了慈善爱心超市的长期义工,儿子蔡菁菁和蔡佳佳不但为爱心超市捐款捐物,还不时开车陪母亲去给老人和残障人士送物资,或是去看望生病的困难群众。一家人成为了慈善爱心超市里的一支“特种部队”。
由她组建的抚州市扶贫助残义工协会发展迅速,到目前共拥有1700余名义工。作为协会负责人,陈佩兰以其杰出的组织才干,捏指为拳,将义工队伍打造成了抚州市社会公益事业的生力军。
无论是运送爱心物资,还是抗冰救灾第一线,随处都可以看到陈佩兰率领家人和义工奔波的身影。2010年临川唱凯堤决口,十万灾民被及时安全转移出来,大部分被安置在市区灾民安置点里。陈佩兰闻讯后立即组织了上千人次的义工在各安置点,负责上千万元救灾物资的装卸及发放工作。陈佩兰还率众深入抗灾一线慰问武警官兵和受灾群众,积极参与救灾工作。
为了给聋哑人士提供有效的义工服务,陈佩兰特意举办了多期手语培训班,动员了500多名义工学习了手语动作,从而充当起聋哑人士的“免费翻译”,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她得知东华理工大学有一些学生因家境贫寒难以安心学习,便想方设法说服社会爱心人士,资助了12名在校贫困学生,使之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在每年的“学雷锋日”“清明节”“世界读书日”“助残日”和“重阳节”等节日里,陈佩兰都会组织义工上街打扫卫生、义务讲解革命史等。
在陈佩兰的带动下,抚州市民争当义工、参与公益事业蔚然成风。各高校、社会团体和市直各单位相继涌现出了“义工分会”,其中有民建抚州市委会义工分会、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义工分会、东华理工大学义工分会、抚州创新学校义工分会、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义工分会、抚州市直义工分会、民进抚州市委会义工分会等。这些义工群体,正在为抚州市构筑和谐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陈佩兰的强大感召力,在于她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2012年春节前夕,陈佩兰在搬运爱心物资过程中不慎摔伤,导致左腿骨折,被送往抚州第五医院治疗。想到那些等着“年货”过年的受助对象,她不顾没有痊愈的伤腿以及医院陈院长的极力劝阻,强行出院,拄着拐杖、强忍疼痛送爱心物资上门。看到她一瘸一拐地忙碌着,受助对象都心疼地落了泪。“不要难过,我几十年都是一瘸一拐的。”陈佩兰幽默地劝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