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导式教学研究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1987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先提出问题,而后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由于其疑在前,而导在后,我称之为疑导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首先由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对遇到的疑难问题(当然,也可以是自己已经懂了,用来考別人的问题)向同学、老师提出,而后又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共同解决了问题。“疑导”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教师方面来讲,学生所提问题的广窄、深浅、奇正、难易等参差不齐,其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得过多,无疑又容易回到满堂灌的窠臼当中;放得过度,又容易产生放任自流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在导的过程中,要顺学而导,导得有节,扶得得法,放得恰当,要有较高的教育智慧,对生成的有价值问题能及时捕捉、合理归并疏导。
  对于一篇课文来讲,具体的操作流程是:
  
  一、 猜“疑”课题,理清思路,把握课文
  
  比如:我在教学《打赌》一文(人教版第七册)时,问:“读了课题,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学生有的讲:想知道课文讲的是谁跟谁打赌,为什么打赌;有的说:想知道打什么赌,打赌的经过是怎样的;还有的想了解打赌的结果如何等等。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老师可能是这样引导的:“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从文中找出答案吧。”这样做,表面上顺理成章,因势利导,实质上,错过了有价值的训练机会。当时,我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这几个问题,你们想想看,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排一排进行解答呢?”这时,学生就议论开了:有的认为可以按“为什么打赌→打赌的经过→打赌的结果”来排列;有的认为可用倒叙的办法来排:先讲打赌的结果→再讲打赌的经过→最后讲为什么打赌。此时,我说:“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一看作者是怎样安排的,好吗?”这样引导就能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阅读期待,积极地与文本对话,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二、 研读课文,质疑解难,感悟内涵
  
  在研读课文阶段,学生质疑的内容常常是多、杂、广、乱(特别是质疑能力不强的时期),给授课老师带来很大的挑战。有的老师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往往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极易陷入两种导的误区。
  1.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个解答,就像“答记者问”一样,疲于应付。这样的教学如同把课文支解成一个个零碎的问题,再满堂答,形成了另一种“满堂灌”。
  2.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不管学生提出多少问题,老师都把住控制权:跟我备课时一样的问题,我组织学习;跟我不同的问题我尽力制止或“巧妙”避开。有时用冠冕堂皇的一句:老师概括了一下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主要是这几个问题,接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把学生提出的一大堆的问题置之脑后。这样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教学,长久下去,学生会对教师失去信任,会厌倦提问题,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在教学时,可以用两种办法引导。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这些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提出,在全班作进一步的交流讨论,在删去各组同类问题之后,把全班都希望解决的焦点、重点、难点问题再放回各组去讨论、解决,这样问题数量也就大大减少,学生就有了充裕的时间进行讨论解答,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
  2.合理归并疏导问题。比如:上例《打赌》一文中,学生提出了三十几个问题,我这样归并:“同学们,这些问题中,哪些是属于理解词语的呢?”学生便把刚才质疑的“隔三差五、斩钉截铁、屈服”这几个有关词语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我引导:“这三个词语中,你会理解哪个,就先讲哪个,并把你的理解办法和同学交流一下好吗?”这是按词语来归并解疑。这时,我发现学生句类质疑的问题与理解文中的重点、难点相关,便及时按问题是否有价值来归并解疑。我问:“黑板上哪些问题你们觉得最有价值?为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真正的男子汉是怎样的?这一个全文核心的问题。这样在解决有价值的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相关的问题。总之,问题的灵活归并,议题的随机转换,使教学充满了智慧。
  不管是小组合作,还是合理归并,其最终目的是留下较少的且质量较高的问题。当然,解决“提出问题”要少而质量要高的根本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题处质疑;在课文的重、难点处质疑;在文中的想象空白处质疑;在作者独特的表达形式上质疑,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质量的比较分析,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三、 归纳总结,学会学习,拓展升华
  
  学完一篇课文后,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如何用“疑导”的方法学会课文进行归纳总结,不断地提高质疑能力和解疑能力,以期在独立阅读时,能进行“自疑、自导、自解”,学会自能读书的本领。
  总之,疑导式教学以其顺学而导、动态生成的鲜明特色,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值得老师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开学伊始,我校语文中心组活动便拉开了序幕,许多语文教师充分准备了相关的公开课,而后是沙龙评课。这里有专家——退休教研员的引领,有同伴的互动,在,“参与寻求发展”的活动中,教学一线的难点问题被大家共同关注。
研究了不同粒径杨木粉在200℃高温炭化前后对木塑复合材料(WPC)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粉通过200℃炭化处理改性后。WPC界面结合性能显著提升。80目下样品的弯曲强度和
新课程全面铺开后,笔者听了不少的调研课.在听课中发现有两种倾向值得我们思考.一种是对新教材的教学设计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不敢放手,学生的主动学习得不到有效落实,成
介绍了木材物理改性的研究背景、方法和发展前景。木材改性中的物理方法有很多种,笔者着重介绍两种常见的处理方法即微波和真空浸渍处理改性,从原理和基本工艺出发,分析了这
近日在一个人气很旺的教育网站的“论坛”中,看到了一篇题为《呵护童心,建设明天》的教育随笔。作为老师的作者在其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晚上,她在给女儿默拼音。第一次全默对了,她
介绍了一种单板条双向定向重组装饰木板的制造方法。采用该法制成的重组木板是由多条厚度为0.5~5mm、宽度为10~100mm、长度不限的单板条以宽面倾斜贴合并经施胶固化而成的板